徐世莉,李斗燕
(丽江市人民医院,云南 丽江 674100)
压疮又被称为褥疮、压力性溃疡,其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长久受到压力,导致血液循环受到影响[1]。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缺少营养而出现损伤、溃疡甚至坏死现象。湿性愈合理论为护理压疮伤口的有效护理方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从我院选取2017 年1 月到2020 年1 月接受护理的老年压疮患者36 例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文所述。
从我院选取2017 年1 月到2020 年7 月接受护理的老年压疮患者36 例为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 例。对照组男性10 例,女性8 例,年龄52~84岁,平均(64.1±5.3)岁;观察组男性12 例,女性6 例,年龄52~84 岁,平均(63.9±4.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压疮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与治疗进展》[3]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中诊断标准;②参加本次实验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障碍;②参加其他实验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使用高效碘处理压疮伤口,行消毒清洗,用无菌纱布包裹伤口,1 次/d。
观察组运用湿性愈合理论行伤口护理,加强营养供应,保证营养摄取量。需在无菌环境下行操作,若患者无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使用0.45%~0.55%的碘伏消毒液行消毒处理,并使用0.9%生理盐水冲洗;有脓性分泌物及发生组织坏死患者则先将其清除,保持创面湿性平衡、洁净,选择适宜敷料,吸收过多渗液,防止皮肤浸渍,促进坏死组织的自溶性清创,并激活生长因子,根据患者伤口渗液情况进行换药。
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全部时期的护理结果,包括护理满意度、换药时间、新鲜肉芽生长时间等。
护理满意程度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做评价,总分值为100 分,分为满意(>85 分)、一般(60~85 分)、不满意(≤59 分)等。护理总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4]。
将本研究36 例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 22.0 软件中行详细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表示,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进行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对比[n(%)]
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鲜肉芽生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换药次数、新鲜肉芽生长用时对比()
表2 换药次数、新鲜肉芽生长用时对比()
压疮并不是原发疾病,大部分为患者在卧床时未行良好护理而导致。该疾病会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多不便,增加其身体精神痛苦,使基础病情加重,延长治病过程,不利于患者的生活健康。
一般的护理方式多使用干性理论方式处理压疮伤口,但在干性环境中,会使皮肤组织干燥发硬、失去大量水分,不利于上皮细胞生成及患者康复。湿性愈合理论创造湿性环境,伤口愈合速度为干性环境的2 倍,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湿性环境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增强白细胞功能,可调节创面氧张力,保护新生肉芽,减轻疼痛感,有助于伤口愈合。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鲜肉芽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这与湿性愈合理论可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有密切关系。湿性伤口愈合是指伤口局部湿润,不使其结痂[6]。该方式可以在护理时为患者创造接近人体生理状态的湿性愈合环境,有利于新生肉芽生长,促进皮肤细胞分裂,使伤口愈合加快。湿性愈合理论的保湿、吸湿及保温效果都优于一般护理方式,可加速压力性溃疡伤口愈合。
习明娟[7]通过48 例压疮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湿性愈合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经研究发现该理论可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实用性较强。王瑞淑[8]对103 例压疮患者展开研究后发现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且无不良反应发生。行湿性愈合理论组的伤口愈合用时、换药数及VAS 评分结果均优于一般护理组,认为湿性愈合理论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水平,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增加愈合几率,减少换药次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对老年压疮患者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愈合几率,促进康复,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对老年压疮患者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可以有效缩减伤口愈合、新鲜肉芽生长的时间,促进康复,适用于临床护理方面大量的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