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何攀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调查指出现阶段对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即心血管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相关技术的成熟,对患者损伤小、对术后恢复更有利的心血管介入疗法逐渐得到患者与临床医生的肯定[1]。但在许多研究中均有提及,在围术期的相关突发风险事件、并发症等因素使得部分患者的预后无法得到有效保障[2]。介入导管室,是医务人员为患者开展介入诊疗工作的场所,也是手术室的一种,主要借助X线作为引导,完成各项具有创伤性的操作,兼顾着放射科、手术室双重职责,除了建设位置、室内布局、设备设施配置、空气洁净度、放射防护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之外,诊疗有关的护理工作同样需要格外重视,工作质量往往会对诊疗有效率和安全性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普遍提高的当下,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要,对此,本文指出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中结合护理风险管理与个性化护理对患者围术期进行加强干预,有助于预防控制风险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内容如下。
研究自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共择取患者84 例,均来自心血管介入导管室,随机分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42 例),一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42 例)。对照组:男性28 例,女性14 例;年龄49~74岁,平均(60.85±4.92)岁;观察组:男性27 例,女性15 例;年龄49~75 岁,平均(60.75±4.88)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
对照组自患者入院起,根据疾病治疗标准流程安排并引领患者完善宣教、体查、体征监测、饮食药物管理等常规护理工作。
观察组:(1)护理风险管理:①在患者入院初期重点完善资料收集工作,包括个人年龄等基本资料、疾病类型、严重程度等,以所掌握的实际情况结合护理经验,综合评估患者在围术期可能遭受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拟定处理措施;②对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增加病房巡视,要求巡视病房中重点管理病房安全防护;③安排护士接受心脏介入专科相关的应对风险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包括对各种留置导管、鞘管的观察与护理,介入手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介入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应急处理,并熟知心脏介入手术需服用药品的不良反应、适应症、禁忌症等。(2)个性化护理:①采取病历查阅、一对一沟通、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信息做详细的了解,将护理经验与患者实际情况结合,针对性开展护理工作;②强调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在护理中能够有效的勾起患者的交流欲望,从而更准确的了解到其内心的焦虑与需求,帮助梳理和减轻不良情绪,尽量满足其内心需求;③与家属面谈,告知来自亲属的支持对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指导其在日常如何正确为患者提供支持;④手术中必须对患者的保温护理提高重视,防止术中着凉,引发术后发热。包括合理调节室内环境温、湿度及术中、术后及时给病人保暖等;⑤手术完成后及时告知结果消除其担忧,术后结合病历具体观察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并予以相应的健康指导。
(1)对比两组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两项。(2)对比两组并发症率。
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n(%)]
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并发症率[n(%)]
现代人受到饮食生活作息等习惯的变化,大多数人的血脂、血压等都存在偏高的现象,血压、血脂、血糖等三高问题累及人群众多,由此而引发的大脑、心脏出血或缺血性病变也越发常见,并且与以往病例相比,疾病易发人群有向年轻人转移的倾向。基于防治心血管疾病,避免其造成劳动力缺失,加重社会负担等目标,临床关于如何提高治疗有效性,减轻后遗症的研究始终未停止。近些年,国内外医疗技术均有显著进步,其中心血管介入法可在避免开胸的前提下完成对疾病的诊疗,即符合现代医学所推崇的微创理念,还能获得较满意的诊疗效果,这种手术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临床的首选方案[3]。但是实施中需要重视一点,即患者偏危重的病情对手术的影响,因此虽然该手术方案已经大大减少了对机体的伤害,仍有许多患者在围术期中伴有严重应激反应,从而使得相关风险事件无法得到有效规避,甚至还会影响患者依从性进而限制预后效果[4]。因此,目前针对心血管介入导管室相关护理工作,临床指出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对相关风险事件、并发症的防控工作[5]。常规护理是基于大众化需求所制定的护理计划,适用性广泛,但缺乏针对性,对于现代医学临床所提出的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一点,往往难以满足,因此其在治疗中的辅助价值有限。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出护理工作的辅助价值,还需要进行优化创新。现目前,随着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的模式有着多样性特点,各种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层出不穷。研究指出,心血管介入导管室的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可引发风险,并且主要收治患者为危重症者,普遍缺乏自护能力,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将各项防控视为重中之重[6]。个性化护理,与其他优质护理模式一样均将患者作为工作开展的核心,强调了解掌握患者实际病情,找到并满足其实际需求,使其身心能够处于更佳的状态,以此来提升护理有效性;护理风险管理,强调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存在各种各样风险与意外可能的,通过预防性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安全性,介入治疗的实施意义重大,结合个性化护理与风险管理,可对患者治疗产生更有利的影响[7-8]。
在本文中,观察组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发症率均小于对照组,提示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全力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个性化护理,有促进预后的效果。
总之,针对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内相关突发风险事件、易发并发症等,结合护理风险管理与个性化护理可发挥重要的预防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