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婷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吉林 长白山 134400)
心衰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心力衰竭[1]。在中医学中,可以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患者进行该病的治疗,不但能够改善患者气虚、阴虚与气滞等症状,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2]。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选出40 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研究,目的是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方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现报告如下。
选取自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衰的40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冠心病心衰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利水方口服,通过对治疗总有效率与心衰计分2 个方面来进行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口服氢氯噻嗪片25 mg/次,2 次/d;地高辛片0.25 mg/次,1 次/d;氯化钾缓释片1 g/次,3 次/d。持续治疗2 周。
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益气活血利水方药,药物组成包括:淫羊藿15 g、川芎15 g、赤芍10 g、茯苓10 g、泽泻10 g、西洋参10 g、厚朴10 g、葶苈子30 g、黄芪15 g。该药剂为中药配方颗粒,1 剂/d,早晚各分服1 次,持续治疗2 周。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总疗效率以及心衰计分。心衰判定标准:心功能没有得到恢复甚至衰竭加速或者症状加重则判定为无效;心功能有明显好转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判定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情况有好转则判定为有效。
本次实验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帮助分析,表示方式为()(%),若分析后显示为P<0.05,则表示本次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中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在经过治疗后,研究组中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浮肿、肺部啰音、胸片异常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衰情况对比(,分)
表2 心衰情况对比(,分)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此外,伴随着胆固醇以及血管壁上沉积物的聚集可加重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引起患者出现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病死率高、病因复杂多变的特点[3]。
在中医医学中,将冠心病归属在“胸闷、心悸”这一大纲中,因其主要病位为心脏,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气不足型,心气不足型冠心病出现的症状比较多,除了会出现心脏阵阵隐痛之外,还会发生胸闷气短、呼吸急促、身体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主要以气短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为主[4-6]。在中医医学范畴中,将心力衰竭归结到“喘证”“心悸”“痰饮”和“水肿”的范围内,虽然主要病位是心脏,但是涉及脾、肺、肾等众多器官,多是本身脏器虚损而又感受外邪诱发[7]。众多中医医生通过对此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益气活血利水方能够有效地治疗心衰症状[8]。
综上所述,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上益气活血利水方的中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有利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恢复,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