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疾病中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的检验意义

2021-10-04 04:01:28周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脂肪肝肝功能纤维化

周超

(吉林省第一荣复军人医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0 引言

研究调查显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脂肪肝已成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多表现乏力、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肝脾肿大、肝区不适;肥胖者是易高发人群,脂肪肝会使患者的各种身体机能下降,并且会诱发其他多种病症,常见的有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心梗等[1]。一旦错过了病人的黄金治疗时间,病人的病情将直接导致肝硬化,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死亡。临床强调若发现了脂肪肝患者发病,应该及时治疗;而脂肪肝是可逆性的疾病,患病初期及时检测,并给予对症治疗是可以控制或痊愈,有效治愈的关键性因素在于病情确诊的时间,尽早地控制脂肪肝病情恶化性发展,本文中针对脂肪肝疾病中检测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本院检验科进行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检测的63 例脂肪肝患者作为医学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期进行肝脏水平检测的63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普通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组男、女分别为41、22 例,年龄57~83 岁,平均(65.49±4.73)岁;其中患者具体病情:重度脂肪肝21 例,中度脂肪肝29 例,轻度脂肪肝13 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8、25 例,年龄59~85 岁,平均(66.51±3.83)岁。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2]中的脂肪肝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不明原因的乏力、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肝脾肿大、肝区不适;经过彩超检查肝脏诊断证实,肝脏体积出现肿大、肝缘变钝,近场回声出现弥漫性或灶性增高。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上述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及彩超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均严格按照检测要求,未进食测量;(3)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及配合本研究检测。

排除标准:(1)合并继发性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他肝脏疾病研究对象;(2)既往存在肝炎、肝功能异常病史患者;(3)存在精神意识障碍患者。

2 方法

两组均进行肝脏水平检测,操作方法如下:研究对象均按照检测要求进行饮食、作息调整,采集清晨5 mL 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分离5 min,离心速度保持3000 转/min,取上层血清静置待检。仪器均采用生化分析仪评测(型号:日立7180)。肝功能检测:应用酶比色法及对应检测试剂盒(来源: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检测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ALT、AST)、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肝纤维化检测:应用酶联免疫法及配套试剂盒检测(来源:深圳按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检测指标包括蛋白(PC Ⅲ、LN)、肝脏酶(HA、Ⅳ-C)。

3 观察指标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操作,观察及对比两组样本的肝功能及血清指标检测结果。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ALT、AST)、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包括蛋白(PC Ⅲ、LN)、肝脏酶(HA、Ⅳ-C)。

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 22.0 软件进行本研究数据分析,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为计量资料,以()表达,用t检验,结果显示P<0.05,代表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两组的肝功能指标

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转氨酶(ALT、AST)、血清总胆固醇T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对比()

5.2 两组的血清肝纤维化

观察组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蛋白(PC Ⅲ、LN)、肝脏酶(HA、Ⅳ-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比(,μg/L)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比(,μg/L)

6 讨论

人体肝细胞中的脂肪堆积很容易导致脂肪肝,而脂肪肝的病理发病机制是由于脂质代谢失衡,导致肝脏脂肪出现结构及性质的病变,肝功能严重负荷出现损伤。脂肪肝的形成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疾病的长期积蓄出现进展将会导致肝脏持续过重负荷出现肝硬化等严重疾病[3-4]。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对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有重要医学意义。

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ALT、AST)、血清总胆固醇TC。其检测原理是由于人体肝脏细胞中存在大量ALT、AST、TC,一旦肝脏细胞受到损害,将会导致上述指标渗透入血液中,检测水平出现明显增长[5-6]。脂肪持续的沉积将会进一步诱发出肝脏纤维化,血清水平也会出现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两项肝疾病水平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人体肝细胞中存在ALT、AST、TC,一旦出现肝脏细胞损害,将会导致上述指标进入血液中,检测水平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而ALT 水平的增高将会加速肝脏坏死进程,刺激到肝脏细胞分泌细胞外基从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指标也会随之上升,联合诊断不仅可以反映疾病的产生,还可以反映疾病的进展程度[7-8]。

综上所述,对于脂肪肝疾病的检测应用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效果显著,诊断效能较高,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脂肪肝肝功能纤维化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8:08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脂肪肝 不简单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08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4:28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8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4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16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