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转移支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证研究

2021-10-03 02:52姚恋曲南京审计大学
营销界 2021年33期
关键词:转移性人均收入差距

姚恋曲 (南京审计大学)

■问题提出

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之一。其实质是政府将个人上交的税收以福利等支出的形式返还给个人,增加个人的可支配经济收入。政府通过无偿支付给个人来促进消费和购买力。政府的转移支付不仅可以保障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资金来源,而且可以自动调节,以降低经济波动对个人实际工资和收入的影响。因此,政府的转移支付与居民的经济密切相关。

政府的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从转移性支付与经济增长的正负相关性方面体现出来。从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理论角度(Y=C+I+G+X-M)和IS-LM 模型来看,转移支付增加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个人在消费上的需求,从而增加了社会的总需求和总收入。通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Δy/Δt=β/1-β 可知,政府转移支付在理论上与国民收入呈正相关,进而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国内有相关研究表明,中央每增加1 亿元,地方经济增长增加0.02 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学者通过相关的实证研究分析,提出转移支付会缩小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王丽艳等[1]在其研究中采用空间断点线段回归方法,提出由于预算软约束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经济激励机制的削弱,政府转移支付的发展可能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此外,李祖全[2]运用面板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31 个省居民各收入来源对产生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转移支付不仅没有缩小收入差距,反而拉大了12 个省份居民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影响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阻碍中国社会生活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可能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

总体上看,政府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情况下,政府转移支付是否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近二十年的数据,查找2000-2019 年政府一般性转移支付、城镇与农村人居收入和年度GDP 总额。接着在考虑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通过SPSS 寻找政府转移性支付与扩大收入差距的相关性,以及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的线性回归方程。最后通过结合当今中国在转移性支付上的不足,提出问题改进的意见。

■转移支付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1)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提供的2000-2019 年政府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数据,利用SPSS 描述性分析估计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并绘制折线图(如图1)。

图1 政府一般性转移支付折方图

从图1 来看,得到的描述统计表可知,转移支付有效个案数为18,最小值为0.03,最大值为2.34,标准差为0.676933,偏度为-0.020,标准误差为0.536;峰度为-0.623,标准误差为1.028。其中,政府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平均值为0.9861.在SPSS绘制的折线图中,政府一般性转移支付呈上升趋势[3]。在2006 年到2008 年政府的转移性支付增长很快,2010 年有所跌落,此后除了2015 年保持不变外,一直到2020 年一直处于快速上升阶段[4]。

表1 转移支付与人均收入差异的回归线方程

(2)再分析转移支付与人均收入差异的关系。

通过“分析—相关—双变量相关性”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程度,并通过回归模型构建两者的线性方程y=4937.905+9889.958x。在相关性检验中,转移支付与人均收入差距的相关性为0.96.双尾的显著性为0.000,可以得出线性方程的相关性显著。

得出研究结论: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性支付与人均收入差距呈正相关。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越多,带来的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便会扩大。然而,在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影响下,转移支付仍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一般性转移支付随带来收入差距扩大,但总体上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 我国一般性转移支出暴露的问题

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现状存在不足,影响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转移支付从理论上分析来看,对中高层收入阶层进行税收,再将一部分政府税收无偿补贴给低收入者人群,从而能够“征高补低”,降低我国城镇与农村的收入分配存在的差距。在农村地区等低收入地区,收入的增加可以冲击消费、投资、生产与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但根据目前的现状,以及上述通过SPSS软件分析出的结果,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均收入差距。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将转移支付的弊端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一般转移性转移支付的支出缺乏法律依据。支付制度不够完善、资金流动不够公开透明。①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关于转移性支付的规定只有政府章程和规章,没有具体的严谨的法律制度进行保障,难免对存在“钻漏洞”的行为。②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对转移性支付进行规划和测算。审计有设立政府审计部门,财务有设立财务部,然而没有转移性支付部门,容易出现分工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的现象。③财政转移支付的决定与支付制度不够完善。使支付对象、资金数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方面都带有随意性和人为因素,④对财政转移支付违规违法行为责任的认定和处罚缺少全面、明确的规定,很多违法行为都以“内部处理”了事,造成了一些单位和个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有关规定视而不见,影响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权威性。另外,监督部门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也缺乏监督。

(2)我国的转移性支付的总金额规模相对过小,低于国际水平。我国中央转移性支付占总财政收入的30%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转移收入有35%左右来自地方转移性支付,中央政府转移性支付占比更大。可见中国转移性支付规模偏小。较小的转移性支付不利于实现公共设备服务的均等化,也不利于扶危济困等民生问题的解决。

(3)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如果仅按照“一般性转移支付=(标准收入-标准支出)×转移支付系数”的公式计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金额可能会大于中西部的转移支付,如珠三角地区返还的转移支付较多,但西部和北部山区返还的较少。而因素法计算公式与当下“以人为本”“共享经济”的理念相违背,故仍需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衡量公式。此外,我国转移支付虽然大幅度向中西部倾斜,但总体还是呈现“城镇化”倾向,给予城镇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较多于农村。

(4)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绩效考核体系相对单一[5]。我国正在不断提高转移支付的总量,但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依然存在。此外,现行的转移支付的考核标准比较的单一,公众与政府在其方面的沟通较少,民众参与感低,不利于评判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甚至出现“需要转移支付的地区没有收到,不需要转移支付的地区反而有较多的返还”的现象。

■ 针对转移性支付扩大收入差距的现状提出建议

首先,中央与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资金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机制。第一,在民众参与方面,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网上评议政府、信访制度等加强民众与政府在转移支付上的交流沟通,及时听取民众意见。第二,在监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上,政府要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经济监督体系,同时可以加强政府官员的廉政文化建设,让转移支付的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

其次,中央与地方政府需确立科学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不仅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合理增长。与此同时,还应配合专项转移支付,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政策效应,使转移支付得到最大效用化。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的战略性决策和地方的具体执行相配合。

与此同时,合理调整转移支付在城乡间的分配比重,尽量缩小城乡差异。

总而言之,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如果中国政府能更好的控制转移支付带来扩大人均收入差距的影响,转移支付会更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增长。

猜你喜欢
转移性人均收入差距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韩明年人均收入有望破三万美元
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