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志恒
【摘要】学生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特别在犯错的时候,会“自动屏蔽”教师,拒绝和教师交流。如果我们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就像锤敲在一块块硬邦邦的废铁上,徒劳无功。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笔者这一年来的思索、探究的课题。笔者认真分析学生拒绝交流的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利用一年时间,从因势利导,抓闪光点、用语言技巧和学生“交心”、换位思考,包容犯错这三个方面探讨、探究如何打开学生的心扉。
【关键词】闪光点;换位思考;语言技巧
某一年,笔者刚接手一个新班,开始还觉得这班没有特别捣蛋的学生,挺好的。但时间一长,慢慢发现,他们不喜欢回答教师的问题,特别在犯错的时候,拒绝和教师沟通。如,小潼和小棋打架了,问先动手打人的小潼,什么打她?你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吗?小潼就是神态漠然地站着,没有任何回应,无论你跟她说什么,她也没有任何表情,也不搭理你,自动屏蔽了你,切断了笔者跟她所有的交流和沟通。笔者开始以为这是一个个别的、特殊的学生。但每次学生闹矛盾,笔者让“肇事者”走到讲台了解情况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是这种情况,笔者才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觉得这班学生好像一块块冰,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来融化它,好像都没办法融化,心怎么也捂不热,无论用什么奖励的方法刺激他们,在学习上都是无动于衷。在他们眼里,80分跟40分是没区别的。针对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感受笔者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怀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因势利导,抓闪光点
古语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实际上,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像性格内向,有点暴躁,有时跟同学说不来,就动手打人,有时不爱说话这一类的学生,只因为他的缺点多,优点往往被同学们忽视了。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积极发掘这类学生的优点,将他们身上瞬间即逝的“闪光点”,放大再放大,好好利用,并将这“闪光点”作为教育的转化的切入点,作为进入孤独心灵的“搭石”。
在一节语文课上,笔者教写人物的特点,按先说后写的顺序来教学。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优点,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开火车”汇报,轮到学生小邦那里时,顺畅的小火车卡住了。他站起来,低头沉默不语,笔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自卑的灵魂,瞬间有了安抚的冲动。笔者心想:“小邦自己找不出,那就让同学帮忙找找吧,这是一个能让他瞬间感受集体温暖的机会。”于是,笔者说:“谁是生活的有心人,有一双慧眼,找到小邦的优点?”出乎笔者意料的是,大家都沉默,都不言语,连平时人称“智多星”的班长也神色凝重。笔者连忙引导大家说:“根据我平时细心的观察,小邦每次值日扫公区都很认真呀。而且每次看见老师都很有礼貌,都会大声地跟老师到招呼。”这时,学生们听了笔者的话,也慢慢地点点头,表示赞同。此时,笔者也看到了小邦把低下的头慢慢抬起了,眼神有点小激动地看着笔者。这么好的時机,何不顺势让它“燃”一把,让集体的微光,照亮小邦孤独的心灵呢?于是,笔者说:“慢慢回忆一下,小邦还有哪些优点?”这时,学生们慢慢思索,慢慢打开记忆的匣子,有的说:“有一次,他帮我扫地。”有的说:“小邦学习不怎么样,但他的字写得很工整,比我的还漂亮。”有的说:“他很遵守学校的纪律,没有被值日生扣分。”……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此时,小邦的脸慢慢地露出了笑容,似乎一朵不起眼的小花不经意地绽放。
二、用语言技巧和学生 “交心”
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喜欢和别人交流。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仅仅是凭“真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讲究语言技巧,尤其是和学生的第一次谈心,第一次谈心就像一把“钥匙”,他们的心灵大门能否为你打开就看这一次。
有一天,数学教师一大早走过了跟笔者说:“小宁妈妈昨晚打电话给我,说小宁最近很闹情绪,心情很低落。他说班主任把他的位置调成一个人坐了,而且是最后一排,他觉得很孤单,没有朋友,为什么别人都有同桌?他现在心里很苦闷。”笔者听后内心很不是滋味,作为班主任,为什么家长不是打电话给自己,而是数学教师呢?小宁对新调的位置有意见,闹情绪,首先应该向班主任反馈呀?怎么会是家长,怎么会是数学教师?“解铃人还须系铃人。”笔者决定先找小宁谈谈。小宁是一个比较腼腆的学生,笔者在校园里找了个既安静又有圆桌,可以面对面坐在一起聊聊天的读书角,这是笔者第一次和他谈心,不能单刀直入,只能慢慢引导他说出自己的烦恼,打开心结。于是,笔者先问他新学期感觉怎样。他说:“还好。”笔者又问班上的情况,他也说:“挺好。”笔者问:“开学以来,你有不开心的事,是吗?”一听到这里,他就双眼红红的,哽咽地说:“我不想一个人坐,不想坐最后一排。”他的情绪,笔者能理解,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一样。于是,笔者慢慢地跟他聊:“你的身高也算是比较高的,开始觉得你比较懂事,自主学习能力挺强,但你性格有点内向,跟同学相处时缺乏主动性。虽然你一个人坐,但你前面不是有同学吗?我特意安排了几个成绩突出、热情外向的同学,同时也能促进你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听到笔者的解释,小宁激动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笔者趁机推理道:“如果学习氛围不好,就算你坐在最佳位置上也会受影响的。相反,周围的同学学习氛围很浓,互相讨论,就算最后一排,偏僻的角落,也能收获友情,和良好的学习体验呀。还有,我们新来的插班生小影,她不是也一个人坐,也坐在最后一排吗?而且她的身高比你矮,但她依旧学习得很开心呀,她的朋友每组都有。你可以向她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的吗?”小宁听完,脸上的愁容像乌云被吹散了,似乎顿悟了一点道理,笔者接着说:“根据我这一段时间的观察,班上的同学彼此相处了五年,很多同学在上课时候不专心,喜欢和同桌窃窃私语,我觉得班上分为7小组,全部同学单人单桌,这样更有利同学们的独立思考和认真上课,你觉得这个措施怎样?”笔者很诚恳地看着小宁,他似乎被笔者的真诚所打动,被笔者对他的尊重所惊讶,满脸激动地说:“啊?那不是全班单人单桌了吗?我也不再特别了,而且还有利于学习,好呀,我赞成!”看着欣喜的他,笔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多参加班级的活动吧,你会跟容易交朋友的,是啦,昨天不是宣传了科技节吗?你就报我辅导的那一组,以后有什么事,就找我聊天,看看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他不断地点头说:“好!”这一次的普通谈心,开始了我们愉快的交谈。
由于科技节的缘故,笔者辅导他航海和建筑模型比赛,接触越来越多了。每一次报名他还特意问笔者:“老师,你负责哪项,我就报哪项。”最后,竟然成了笔者的好助手,人也越来越开朗了,积极参加班上的各种活动,如,朗诵、义卖、钉纽扣活动,还交了不少好朋友。其实,班主任经常用说教取代了富有针对性的开导,学生的心就永远向我们关闭了。善用语言技巧,有针对性的指导,用心地跟学生交流,我们的心和学生们的心才会贴在一起。
三、换位思考,包容犯错
每一个人的思想、思考的角度都不一样。因此,往往会产生误会,有时候如果我们尝试一下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想一想,他当时是怎样想的?换作是自己,会怎样做?换位思考实质是深入到学生内心的一种理解,就能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才能达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那一次,从不迟到的小康居然迟到,还爬学校的围栏入校而被值日教师当场抓住。因为这件事使笔者班一下子就扣了4分,扣了4分就等于这个月“文明标兵班”的评选资格没了一半。笔者来到班上,一看到小康因为害怕而双手颤抖的样子,理智战胜了怒火,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冷静。笔者温和地问:“小康,你今天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怎么迟到了?你不是搭校车的吗?”小康站着,泪水在眼眶里不断地打转,就是不说话,双唇紧紧地抿着,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此时,笔者更不敢批评他了,看见他那苍白的脸,笔者心想:“他是否不舒服,是否因为担心、害怕而所致的?”笔者蹲下身子,双手扶住他的双肩,让他看得到笔者的眼睛,关心地问:“小康,你不舒服吗?累了吧?别担心,我只是过来看看你,顺便问问究竟怎么回事?你一向很守时的,从不迟到的。不急,不怕,慢慢跟我说一说。”小康才长长喘了一口气,怯怯地说:“我昨晚不舒服,睡过了搭校车时间。”“嗯,迟到就迟到吧,为什么要爬学校的围墙呢?”小康低头小声说:“因为害怕使班扣分,所以想偷偷地从学校围墙悄悄地爬进来。”小康的回答深深地震撼着我,原因真的太意外了。幸好笔者刚才冷静,幸好能听听他的解释——原来他这爬围墙的动机是要维护班集体的利益,他的出发点是为班集体好。
于是,笔者耐心地跟他谈。首先,表扬他爬围墙犯错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班集体的利益。但是行为错了,笔者帮他分析,迟到本来就不好,还爬围墙,如果在爬围墙时发生了什么意外就小事变大了。笔者心平气和地跟小康说:“小康,如果我是你,我迟到就迟到,下不为例,勇敢改过就没事了。基于你犯错的目的是为班着想,我挺感动的,这次我原谅你,你犯错时不用害怕,知错能改就可以。”这时,小康脸上的神情从害怕到平静,从平静到激动……此时,笔者不禁想:“是的,换位思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在成长中的烦恼,也许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有些事情孩子没有遇到过,他不会处理,所犯的错是可以原谅的,对孩子的理解,不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一颗孩子的心去理解。”
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笔者虽然融化了班里一小部分学生过去那冰冷的心,但未来仍需继续努力,在走进学生心灵方面作更多、更有效的探索。只要为人师者富有智慧,有随时发现美的心,学会思考、学会技巧、学会包容,我们就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让爱温暖他们,让爱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让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师的奇迹[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3]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