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词为载体的高中思政课构建方式探究

2021-09-30 02:30毛娟陆瑜
高考·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构建教学改革

毛娟 陆瑜

摘 要:新课标颁布以来,关于高中思政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教授内容的改革就成为相关各方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诗词为载体开展思政课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实效性与可行性。通过诗词这一文化主线,可以将思政课程的组织形式、内容遴选、目标设计、预期效果评价等方面都得到有益的补充和滋养。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诗词文化;教学改革;课程构建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較强的独立意识,愿意进行自主思考,同时又缺乏全面客观的分析能力和反思意识,这就导致客观上非常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引导,一旦出现外部思想教育失衡的情况,则极容易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谓“本立而道生,德立而道成。”对于高中生包括整个社会而言,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良好的道德操守,积极的个性情感都是最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任务。只有在“人”的培养工作上成功了,才能去奢谈其他他们的教育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中生的成长而言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成长。

构建以诗词为载体的课程模式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尝试,利用诗词这一文雅的载体去开展思政课活动,可以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实现道德的涵养和思想的成长这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良好做法。

一、教师团队共同设计文雅高洁的教学目标

苏东坡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高中生的高洁志向和良好的文化素养需要诗词这一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明滋养的源泉。在开展以诗词为载体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道德”等多个维度进行考虑,创设构建具有科学框架和可行性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高中教书育人工作的学制阶段特征和客观实际需求,可以将思政课程的目标概括为“国家认同感”“使命责任感”“文化自豪感”和“道德自律感”等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坚定的国家认同感,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和内容,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千年文明古国,并且具有着优秀的家国情怀传统,在诗词歌赋之中蕴含着无数的经典作品用以歌颂华夏,吟咏祖国。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国家认同作为一项核心内容,让学生的思考方式、思考角度逐步建立于祖国这个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形成坚定的国家认同。比如,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将诸如“屈原”“文天祥”“于谦”“岳飞”等代表性优秀人物的爱国主义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以此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国家的精神内涵。

其次,逐步支持学生养成强烈的使命责任感,在行为层面严格约束自己并努力践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学习和奉献社会。以诗词为载体的思政课目标设计中必然要将优秀作品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我以我血荐轩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的人生理想和使命追求内化到学生的思想深处,成为其日后工作生活的指向标和行为规范。

再次,坚持引导学生建立理性的文化自豪感,在情感层面产生文化自信和认同,将“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融入学生的情感之中。我国的诗词文化是世界范围内罕见的文化领域高峰,可谓是“环视五洲,罕有争锋”。这种文化自身不是虚荣、不是狂妄,而是一种源于文化发展、国力强盛的自然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当将诗词文化的伟大成就转化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最后,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持久的道德自律感,支持他们建立积极的道德认知、情感,并转化为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作品中,以道德自律为主题的文化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支脉,千余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教师需要将这种高级的社会道德传统在高中生的身上发扬光大,持续传承。

二、师生民主协商遴选意境高远的教学内容

灿若星河的唐诗宋词作品成为了高中思政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富矿”,包括近现代诗歌词曲中的精品也是大有裨益的补充来源。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与学生一起遴选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丰富学习的形式,提升教学的效果。

首先,将兴趣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选择诗词作品作为思政课的学习载体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经典作品引入课堂。通过“民主集中制”的方式将优秀作品呈现给学生,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兼顾了课堂的统一规划设计。选择诗词作品的时候将人生理想和国家发展相关主题作为重要的考虑内容。许多学生都喜欢苏东坡的“大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与奔放,还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通透,这些都是对于人生态度,尤其是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困难阻碍的积极认识与应对方式。还有学生喜欢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乐观以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这些作品中包含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对于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角度分析,学习分析这些作品中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对于高中生而言是一种纵向的思想引导和支撑,培养他们具有广阔的胸襟,豁达的态度,远大的理想和高洁的品格。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可以作为思政课选择的内容,比如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主题,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白居易“借古讽今”的意义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满足学生兴趣,具有教育价值,便于分析学习的优秀作品都可以作为考虑的对象。

其次,将多元主题作为选择的依据。教师在将诗词作品引入思政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将人生志向和道德品行等作为主要的考虑依据之外,还需要兼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原则。思政课并不是冷冰冰或者单调刻板的道德说教活动,她也有“温情脉脉和清新文雅”的一面,而且这一面非常重要,需要不断地扩充和强化。换句话说,高中思政课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将诗词作为载体引入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人生志向和道德品行的引导教育基础上,还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果说人生志向与道德品行的引导教育是从纵向发展维度去考虑诗作品选择的依据,那么提升人文素养则是从横向维度去思考如何选择适宜的诗词作品考量。比如,在还是苏东坡的诗句中就有“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还有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著名词句中,都包含着天文、地理、物理、哲学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完全可以成为思政课进行主题讨论的对象,以此可以加强高中生以更为了广阔的视野和更为灵活的思维去认识世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强化换位思考和逆向思考以及发散思考等能力。

三、学生高度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组织实施

以诗词为载体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需要丰富原有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的效果。

首先,赋予学生自主表达和展示的机会。诗词学习本身是一种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理解的活动,而且每个高中生自身都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个体,教师在组织诗词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创作活动。比如,在学习研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将具有研讨价值的作品引入的课堂,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去进行模仿创作。比如王阳明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就是良好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则可以将王阳明的心学理念带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关系的讨论之中。通过反复的讨论和分析之后,则可以将模仿王阳明的作品进行反向的主题诗词创作作为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燃点”。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认识,一直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和比较,教师在组织思政课的过程中,可以将诗词作品作为一种争鸣与比较的载体,而教学组织形式则以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组织,比如,教师可以将“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写实主义”创作风格作为对象,引导学生团队对各自喜欢的作者的思想和创作风格比较分析。提出诗人之间创作风格迥异的背后原因,包括认知方式、个性差异、时代背景、人生轨迹等都可以作为研讨的内容。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思辨能力进行强化和提升,支持他们逐步以全面的视角、严谨的逻辑和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对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将诗词作品作为一种载体开展思政课是高中教育教学高中的一种创新,能够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有效路径。开展这种教学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和相关人员一定要把控好“质量关”,也就是需要在教学效果的考核环节做好准备,建立行之有效地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将教学活动的真实效果客观地呈现出来,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工作提供有效地支持。由于诗词入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所以教师就需要尝试利用自由灵活且充满实效性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首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民主考察方式,具体包括诸如“民主评议”“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其次,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成绩考核方式,具体包括“撰写诗词作品”“分析诗词主题的常识性研究”“诗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引启示”等研究性或论述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萬春香.引用古典诗词,建构古色古香的思想政治课堂[J].中学课程资源,2018,137(11):62-63.

[2]陈静.诗教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浅谈传统诗词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融合[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v.34;No.154(01):133-134+138.

[3]钱晓艳.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引用古诗词的效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

[4]林瑶林.让原创诗词在思想政治课堂“生津润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旬刊,2017(6):30-31.

[5]姜根华、林薇.走进“美”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基于“诗意化教学”的思考[J].素质教育大参考(A版),2013(12).

本文为镇江市“十三五”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专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诗词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Z05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构建教学改革
基于国际语言测试理念的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ESP课程体系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关注校本,有效教学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标准体系》课程的构建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