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故居行

2021-09-30 11:29李丰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刻刀吴昌硕故居

李丰

庚子初秋,我們走进了吴昌硕故居,潇潇的细雨打湿了我虔诚的目光。哦,朴素的江南四合院。

先生的故居在安吉县鄣吴村,是一个峰峦环抱、竹木葱茏的山村,风景清幽。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农历八月初一,先生诞生于这幢老屋,在此度过了少年时光。故居为四合院建筑,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总占地约2500平方米。清咸丰末年,因战事之故,大部分建筑毁于一旦,仅留下东侧厅。1987年,政府拨款维修了此屋并对外开放。1997年,政府拨款挖掘和恢复了“状元桥”、昌硕艺术碑廊、陈列室、半月池及其门楼等景观,重现昔日“诗礼之家”的风采。

先生自幼酷爱诗词篆刻,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耕读中度过。六岁时,即跟随父亲念书。七八岁便人村南的民族私塾——“溪南静室”读书。十二三岁时还随父下田劳动。闲时嬉戏、牧牛于村头的“柳树窠”。先生诗中有句“耕荒叱叱驱晨犊,倚树沙沙落晚虫”,即是当时的生活写照。受其父亲的影响,他幼时常常僻处一隅,临轩读书和刻印,以至于不知暮之将至,因而被玩伴戏称为“乡阿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很早就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而劳动生涯又使他深刻体味了底层劳动者的艰辛,建立了他对家园故土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情谊。

跨过小天井便是后进主楼。左边是先生父母的卧室。中间为客厅,厅上摆放着两副清式靠背椅、茶几,堂上悬挂着一幅《苍松古贤图》,旁边配一副对联:“三径苔纹新点缀,一池墨浪旧生涯”,是清贫安逸的读书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落款“同治三年岁在甲子辛甲”,辛甲是吴昌硕先生的父亲。

登上二楼,东头便是先生的书斋。窄小的窗户,古朴的书桌、刻刀和笔架等陈设向我们展示了这位艺术大师艺海泛舟的起锚地。听人说先生年轻时每每读书归来,盛暑便在地上铺两张竹簟子晒书,想来那时满室尽是书香。先生善自制砚台、刻刀、笔架,拣石而凿,择竹而雕,雕凿出人生的精神。先生一生不嗜烟酒,纯朴淡远,只埋头写字作画。终于,画出了风格,画出了风骨,画出了风范。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力和豪迈的诗文修养融入篆刻与中国画创作中,形成诗、书、画、印共一炉冶,且雄健古茂的风格,将“金石画派”推向极致,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境界。

走进楼下焕然一新的“古鄣讲堂”,堂上挂着先生的画像,目光恬静而温和。四周墙上展示了吴氏家族的繁荣和先生艺术轨迹,望着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桌椅,耳畔似闻莘莘学子朗朗的诵读声。古鄣讲堂的设立,是昌硕文化的薪火相传,先生若有知,当感到欣慰吧。

先生的艺术碑廊在大院一角,这面双回廊仿古建筑的廊壁上,撷取了先生吟诵家乡的书画作品十一幅。“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先生最懂。故,他一生孜孜不倦,临池不辍,直至七八十岁高龄,还以读书、刻印、写字、绘画和吟诗为日课,乐此不疲。诚如他题画诗中所描述的:“东涂西抹鬓成丝,深夜挑灯读《楚辞》。风叶雨花随意写,申江潮满月明时。”

此时,田畈依然青青,溪水依然潺潺。庭中翠竹掩映,花木葳蕤。

猜你喜欢
刻刀吴昌硕故居
卫立煌故居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刻刀风骨:秦胜洲作品选
趣图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趣图
胡同里的传奇
魂兮归来返故居
用劲刻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