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在中晚期肺癌化疗中的临床价值

2021-09-30 08:00聂翔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二聚体化疗

聂翔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中晚期肺癌化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30例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相关化疗治疗,检测化疗前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比较化疗前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不同化疗效果患者D-二聚体水平以及不同分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 结果 化疗后,中晚期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实体瘤的下降,D-二聚体水平随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Ⅲ期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中晚期肺癌化疗中,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可以了解肿瘤分期和患者病情的变化,化疗效果越差、分期越晚,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中晚期肺癌;化疗;肿瘤分期;高凝状态;凝血系统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6-0096-03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D-dimer in 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NIE Xia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 Jingdezh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D-dimer in 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30 inoperabl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for relevant chemotherapy. The D-dimer level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was detected. The plasma D-dimer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hemotherapy effects and with different stag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after chemo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chemotherap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ith the decline of solid tumors, the level of D-dimer de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 of D-dimer in stage Ⅳ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tage Ⅲ,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the changes in tumor stage and patient's condition can be understood by detecting plasma D-dimer. The worse the chemotherapy effect and the later the stage,the higher the plasma D-dimer level.

[Key words] Plasma D-dimer; Advanced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Tumor staging; Hypercoagulable state; Coagulation system

肺癌位居所有惡性肿瘤发病率、死亡人数之首,全球发病率最高,病死率也极高,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大约是女性的3倍[1]。世界范围内每年肺癌新发大约180万,死亡160万。肺癌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我国每年肺癌新发大约73万,死亡大约60万。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的变化,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肺癌中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80%,其余为小细胞肺癌[2]。大约7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病情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5 年生存率极低。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化疗为主。肺癌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作为继发性纤溶的一个特异性指标,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发展、预后相关,因此对评价化疗的疗效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30例肺癌患者,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中晚期肺癌化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30例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病理学和影像学标准,经确诊为中晚期肺癌者;②经病理组织活检、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③不能进行手术者;④符合化疗指征者;⑤既往无结核、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者;⑥明确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重度感染者;②治疗前两周内曾接受放化疗者;③有药物过敏、过敏体质者;④孕期妇女,或备孕阶段者;⑤药物耐受度差、治疗依从性差者;⑥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⑦治疗前1个月内进行抗凝药物治疗,或接受手术治疗者;⑧小细胞肺癌者;⑨无法交流沟通,或有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6~77岁,平均(56.37±5.92)岁,Ⅲ期24例,Ⅳ期6例,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5±0.73)年, 鳞癌13 例,腺癌17例。

1.2 方法

根据30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肺癌分期,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每3周重复1次,化疗药物包括吉西他滨、抗叶酸(培美曲塞)、紫杉类、铂类药物等。化疗前5 d和化疗两个疗程结束5 d后,清晨采集患者静脉血,空腹抽取5 mL,置于真空采血管,密封保存,送至实验室检测,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液标本离心5 min,转速3000 r/min,采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比较化疗前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②比较记录不同化疗效果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3],按WHO标准评定近期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有效率(RR)=(CR+PR)例数/总例数×100%。全部淋巴结病理检查短直径减少至<10 mm,靶病灶消失,为完全缓解(CR);相比基线水平,靶病灶直径之和减少≥30%,为部分缓解(PR);出现新病灶,或靶病灶直径之和相对增加≥20%,为进展(PD)。在疾病进展(PD)、部分缓解(PR)之间,为稳定(SD)。③观察比较不同分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學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化疗前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

化疗后,中晚期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化疗效果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

随着实体瘤的下降,D-二聚体水平随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分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

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Ⅲ期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肺癌居于第1位,在女性中居于第2至第3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近五十多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4]。目前,尚未明确肺癌的发病原因。长期大量吸烟、职业环境、日常生活中接触致癌物质、接触电离辐射、雾霾天气、家庭遗传、生活压力增大等,均可能诱发肺部慢性病变,最终导致肺癌发病。常年大量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约是正常无吸烟嗜好人群的10 倍。城市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相比农村偏远地区,城市居民的肺癌发病率更高[5-6]。相比正常人,既往肺部慢性感染患者的肺癌发病率也更高。防治肺癌是国内外医学界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

肿瘤患者常出现高凝状态,由于抗凝、凝血、纤溶系统改变,会增加机体内的血液黏稠度,导致高凝状态。诱发栓塞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肺血栓等的常见原因,导致肺癌患者机体出现高凝状态[7]。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也会增加。肺血栓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均会影响患者的预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出现,主要是因为:第一,不断大量激活血小板,在内皮细胞表面附集,损害血管内皮;第二,各类血细胞、促凝物质、炎症因子等的异常,导致机体血液高凝状态;第三,由于肿瘤占位,血管受到压迫,血黏度上升,产生涡流,血流变慢,改变血液流变性质。凝血、纤溶系统的一个主要指标,为血浆D-二聚体[8]。其能够特异性提示机体纤溶亢进、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在肿瘤细胞转移、扩散的活跃期,表现为异常上升。临床对肿瘤细胞转移、扩散进行评估时,往往使用纤溶亢进、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也就是血浆D-二聚体。由此,能够了解癌症预后、评估病情的发展。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9-10]。非小细胞肺癌为常见肺部恶性肿瘤,包括大细胞癌、鳞癌、腺癌,在肺癌中大约占80%。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极高,分化程度低、易复发、预后差。相比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扩散、转移速度更慢,更晚,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细胞生长繁殖水平相对较弱。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通常采用同步放化疗,或单纯放、化疗的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化疗有效17例,疾病稳定9例,疾病进展4例,并随着病情的恶化,血浆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上升,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化疗可以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总体上仍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正常健康人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极低,机体并无高凝状态,没有凝血酶原大量激活及继发性纤溶亢进,正常范围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1.5 μg/mL。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可以评估病情,有效评估化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进一步制订,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疾病的治疗。李敬国等[11]研究显示,化疗后,缓解(PR)患者D-二聚体水平(0.43 μg/mL)明显下降,进展(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1.35 μg/mL)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泓等[12]研究显示,化疗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83±0.05)g/L,较化疗前的(5.47±1.02)g/L明显下降(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转移、扩散、增殖、浸润、恶化、死亡等,均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进程。大量因素均会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恶化程度。大量研究显示,肺癌患者显示异常的凝血化验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酶异常更加明显。D-二聚体属于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产物,可直接且唯一的反映纤溶酶生成及凝血酶生成。作为纤溶亢进及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升高表明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由于肿瘤细胞释放出各类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级联反应,生成凝血酶,加速形成纤维蛋白。由于纤维蛋白及凝血酶的刺激,正常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形成心血管,促进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将其他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作为参照对象,与肺癌细胞比较,显示肺癌细胞中存在着极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可以作为高表达的组织因子,促进凝血系统的活化。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分期特征方面,肿瘤分期程度越高,D-二聚体的水平越高。也就是预后越差,恶化程度越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Ⅲ期患者明显更高(P<0.05)。对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恶化程度、预后进行评估,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过程中,检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能够为治疗及护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化疗有效的患者,减小了肿瘤,降低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相关内源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可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13]。机体内发生凝血,激活凝血酶原,影响纤维蛋白,使其转化为交联纤维蛋白,主要是凝血酶的作用。激活的纤溶系统,降解交联蛋白,就会有大量不同的碎片形成。D-二聚体是两个小片段,每个片段为含 D 片段,体积极小,与 γ 链相连。血浆D-二聚体特异性反映机体内凝血发生,能够用于评估肿瘤的扩散、转移。肺癌细胞将内皮细胞表达凝血因子激活,其他细胞因子将其活化,释放组织因子,将凝血纤维蛋白溶解通路活化。由于异常的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生成血管,形成肿瘤基质[14]。其他蛋白酶对血管生成、肿瘤浸润有促进作用。因此,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越强,病情越严重。各类促凝物质由肿瘤细胞释放,激活凝血级联反应,生成凝血酶,促进形成纤维蛋白,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上升[15]。由于纤维蛋白、凝血酶的刺激,形成心血管,促进肿瘤转移、生长。持续高水平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肺癌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凝血异常越严重。

综上所述,在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治疗中,检测血浆D-二聚体,能够有效评估化疗效果及病情变化,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传河,崔建国.血浆D-二聚体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7):952-954.

[2] 刘勤,陈冲,岳超.提高D-二聚体的临界值对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J].检验医学,2020,35(8):763-766.

[3] 李姝君,沈湘,吳爱兵,等.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D-二聚体与临床分期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22):58-59,62.

[4] 卜晓敏,夏亮,李立文.D-二聚体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 18(5):397-400.

[5] 赵燕霞,邓明琴,杨晓红.D-二聚体与凝血因子Ⅷ联合检测对肺癌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18):2283-2286.

[6] 何芳,王学中,王道亭,等.非小细胞肺癌D-二聚体水平及脉管癌栓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人民军医,2019,62(12):1183-1186.

[7] 余静,陈正华,熊业春.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16(13):1864-1867.

[8] 武标,徐丽丽,李玉生.D-二聚体检测对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6):1045-1046.

[9] 陈辰,李利亚.术前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与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7):1148-1153.

[10] 芦永斌,滕永军,魏宁,等.血清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与肺癌的相关性及交互作用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9):933-937.

[11] 李敬国,段爱雄,江启安,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 37(2):137-139.

[12] 胡泓,王帏,潘虹,等.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3):589-591.

[13] 单霞,朱颖,杨健,等.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J].江苏医药,2018, 44(9):1050-1053.

[14] 王国芳,郎华,王玉娟.血CTC、D-D、FIB及PLT对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 43(9):1360-1362.

[15] 胡建军.肺癌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51-52.

(收稿日期:2020-12-15)

猜你喜欢
二聚体化疗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跟踪导练(二)(3)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类风湿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