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陈静 花放
默克尔
2021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于9月26日举行,四年一度的大选决定各政党在联邦议院的席位,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建新一届德国政府。
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早在2018年10月就已正式宣布,不会在同年12月寻求连任其所在的德国基民盟党主席一职,并将在本届总理任期到期后不再参与下届大选。这意味着默克尔担任下任德国总理的可能性已经被排除,本届大选成为16年以来首次没有默克尔直接参与的德国联邦议院选举。
即便没有默克尔的参与,默克尔的影子还在。
按照德国的选举规则,在联邦议院选举中得票率最高的政党拥有优先组阁权,通过组阁谈判确定总理人选。因此,联邦议院多数党提名的候选人通常将成为德国总理。大选前,各政党推选的总理候选人更像是党派的“形象代言人”。
“德国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假设德国总理采取直选方式产生,那么社民党籍候选人、现任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奥拉夫·肖尔茨的支持率达到了40%,远高于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两个姊妹党组成)籍的阿明·拉舍特(19%)和绿党籍的安娜莱娜·贝尔伯克(13%)。
在领导组阁的政党支持率方面,也有约34%的德国人支持由社民党领导组阁,29%的人支持由联盟党领导组阁,12%的人支持由绿党领导组阁。
社民党的民意支持率多年来处于不利局面。肖尔茨为何能在民调中实现逆风翻盘?肖尔茨本人的魅力以及社民党对“延续”现有政策措施的承诺是重要原因。
尽管基民盟本身属于偏保守的政党,即在政治光谱中为中右翼,但在默克尔时期,基民盟坚持走“中间路线”,比如积极与联合执政的社民党合作,注重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开展社会工作等,吸引了许多原来的中间选民。肖尔茨在竞选期间也提出了一些偏右的政策主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本属于中左阵营的社民党争取到了不少中间选民,人气飙升。
菱形手势是默克尔的习惯动作,不少德国人效仿。
更有一些德国媒体捕捉到了肖尔茨刻意模仿默克尔的肢体动作,包括使用她著名的“菱形手势”的画面。有分析指出,相比变革,德国选民往往更倾向于稳定,所以在默克尔的16年任期结束后,他们希望选出一个执政风格同默克尔相像的总理。肖尔茨这些举动正释放了这样的信号。在更稳定的环境中进行改变,迎合了选民的期待。
基民盟此前选出的党主席和总理候选人——卡伦鲍尔、拉舍特,也被认为是默克尔的支持者,一旦上台将延续默克尔路线。今年9月21日,在选战最后阶段,默克尔来到梅前州施特拉尔松德市,全力为拉舍特拉票,呼吁人们“尽一切努力确保德国未来数年的繁荣并巩固国家安全”,而拉舍特正是能做到这些的人……虽然联盟党在今年的大选中失去了默克尔这个“获胜的保障”,但她留下的政治遗产继续影响甚至左右着本次选举。
德国民众是如何评价默克尔长达16年的执政期的?在柏林的罗萨—卢森堡广场地铁站附近,《环球人物》记者注意到一幅面积达323平方米的大广告,主题是“再见妈妈”。画面虽未呈现出頭像,但上面经典的彩色西装和著名的菱形手势都表明,要说再见的“妈妈”指的是默克尔。“德国的母亲”“成功的危机管理者”——挑剔的德媒曾这样介绍他们的首任女总理。
数据显示,德国人对默克尔16年执政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75%,这在西方领导人中,特别是在执政时间长达16年的前提下,实属罕见。
“我们必须感谢默克尔,她的贡献是无与伦比又让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的。”生活在柏林的职场女性克里斯蒂娜对记者表示,默克尔执政期间,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同时政府通过发放津贴等支持方式,减轻了民众养孩子的压力。
德国西南部重镇斯图加特的工程师施密特说:“默克尔真的像是一位母亲,特别是像我们施瓦本地区的妈妈一样,擅长‘精打细算。”他认为正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帮助德国度过危机,在经济上取得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来看两组默克尔执政期间的主要经济数据:尽管受到欧债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但德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5年至2020年增长了约42%,同期失业人口下降了约44%。
也有人说,德国经济的发展其实是享受了前一任总理施罗德推行经济改革的红利。但默克尔冷静务实,带领德国稳定度过多个危机,这一点无可争议。
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默克尔政府通过保就业、稳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监管,成功稳定住了市场和物价,并出台了500亿欧元(1欧元约合7.58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税和补贴等;通过推行“以旧换新”环保补贴,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工业发展;增加短时工作岗位,缓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为受到危机影响的德国企业提供补助,帮助企业和员工渡过难关。虽然2009年德国GDP下降了5.7%,但就业没有崩溃。德国成为西方世界率先走出危机的国家,默克尔开始赢得“危机管理者”的声誉。
随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接连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欧债危机爆发。因为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德国经济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再加上默克尔政府厉行节俭,让德国有了积极面对欧债危机的基础。
默克尔展现了强硬姿态,坚决要求希腊等国整肃财政,拒绝让德国为欧元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困难埋单,但同时又表示,可以为能给出具体有效的整体财政节约方案的国家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