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 实现精教

2021-09-29 00:41孔亚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教学观念教学内容

孔亚明

[摘 要]关注学生学情,精准施教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情的教学价值、把准学情的核心特质,并注重基于学情的适度拓展,使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这样的教学,真正把“学为中心”的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情视域;教学价值;教学观念;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2-0042-02

学情即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诉求、能力、认知结构和倾向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它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显性状态(内容、策略、情感等)与潜在状态(认知特点、学习习惯、知识储备、能力结构)方面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认真分析学情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内隐的学习状态有充分的认知,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想更为接近学生的真实需求,使课堂教学更具理性与针对性。因此,从学情出发组织教学,理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它可以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显得更为精准,真正起到提升教学实效的作用。

一、明晰学情视域下的教学价值追求

关注学生学情是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把关注学情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而基于学情的语文教学则关注学生怎么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非常重视。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原本的“怎么教”向学生的“如何学”转变,因为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成了无根之木。只有学生充分地学,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只有对学情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实施精准的教学。因此,基于学情的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精选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相同的教学文本不同的教师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会不同。基于学情的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模糊性,要从“想当然”走向“理所当然”,即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依据。如,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一文,作者主要采用了白描和勾画的手法描写了乡下人家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以及乡下人家的生活情况,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教学时,同样一篇课文、同样的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城里学生还是乡下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区别。即使是同样生活在城里的学生,学情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有乡下生活的经验,有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只有在理性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学习内容,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的放矢。

(三)改变教学行为

统编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变“教为本”为“学为本”。这两种教学行为虽然指向的都是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但“教为本”体现的是灌输性教学,“学为本”体现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从教走向学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盲点之处进行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支点,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把准学情视域下的核心特质

基于学情而教不仅要明白教学价值有哪些方面,还要从学情的核心特质出发进行施教,这样才能真正进行精准施教,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一)课前,先学后教

没有学生的学就很难有教师对学情的精准把握。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引领学生先行学习,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准确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明白怎样学,实现高质量的教的目标。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珍珠鸟》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学。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的时候,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这就是学情。基于这个学情,教师进行以下的分析与思考。一是从学的角度看,“信赖”的内涵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信赖”的含义。二是从教的角度想,学生对“信赖”一词能体会到哪些?还需要教师进行怎样的点拨指导?基于此,教师把教学的起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小珍珠鸟是怎样对“我”产生信赖的,教学的终点则指向“信赖”与“美好境界”的关系上。

在《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在教学之前教师让学生先自学,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然后教师再依据学生学的情况确定教的内容,这样目标指向明确,为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以学定教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基于学情、以学定教,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出发,拟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习内容,使教师的教契合学生需要,让学生学得更加愉快。例如,在學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剃头大师》一文时,学生大都聚焦在感受“我”和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弥剃头有什么不同上,而忽视了写人记事文章的核心价值——“感悟童年的快乐”“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引领学生找出文中有趣的部分,让他们阅读、品味、感受,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做题目,体会作者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并用怎样的方式把童年的快乐表达出来的。这样教学,以学定教,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生动有趣的描写与典型事例的选取上,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从文本中汲取作者的表达智慧。

(三)课后,以学促教

有了课前的“先学后教”和课中的“以学定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知道课堂目标达成度有多少,哪些学生超过了预期目标,哪些学生没有完成预期目标。这些学情都是基于课堂教学重新产生的。面对新的学情,教师可采取“以学促教”的方式来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时,通过阅读,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写了桂花香和摇桂花之乐以及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从学生的学情来看,他们对文章中的桂花香很容易感受到,可是对作者和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却感受不是那么深刻,这属于生成的学情。基于此,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供学生思考。这样教学,以学促教,教学互促,使学生对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受,真正走进了阅读的深处。

在《桂花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学情确定教学的目标与方向,真正实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目标。

三、注重学情视域下的适度拓展

基于学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学习的主动发展、潜在发展与差异发展等方面为学生找到理性依据,拓宽学生学的范围,从而建立起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一)成立学习共同体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心理特点、学习习惯、认知差异等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建立学习的共同体,然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使学生的学更有针对性,获得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师把班内喜欢昆虫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成立学习共同体,让他们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通过查资料等形式完成一期关于昆虫小百科知识的手抄报;同时,让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进行观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对另一部分学生,教师只要求他们完成常规的学习任务即可。

这样基于学生学情,成立学习共同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能最大化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建立学习任务群

学情既是变化的,又是稳定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情都会被暴露出来。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自学互学等学习交流情况,准确发现学生学习的盲点,然后以任务群的形式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燕子》一文,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阅读感受。郑振铎的《燕子》一文,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选编的时候都经过删减、增添、修改,因此学习的侧重点会有很大不同。根据学情,教师让学生搜集、整理、比较不同版本的学习内容,对燕子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比较。这样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的学习更全面、更深入。

教例中,教师精心设置的学习任务,既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与发现,也是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真正把以学为中心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基于学情的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改变。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真实的学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内容的研制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更贴近学生,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很多学生都喜欢,但文章还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一课教学完之后,教师设计一个“纳米技术知识问答”的小练习,以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树立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學的信心与决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学情出发组织教学,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有的放矢,学生的学恰如其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与发展,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教学观念教学内容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