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PBL教学法也叫项目化学习,指的是以项目为依托,要求学生能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基于情境的合作探索,并将思考付诸于实践,从而产生相应的学习成果。在PBL教学法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一步步得到了提升。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设立了名著导读的环节,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展开专题探究,这比较适合PBL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阅读计划,并结合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展开深入探究,最后提升阅读能力。
一、分享计划书,做到心中有数
七年级上册主要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教师要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消除与文本之间的隔阂。采用PBL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了解自己需要读些什么,要达到怎样的阅读效果。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分享计划书,教师则根据学生计划书的设计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适当调整,让他们明确阅读的方向。
在展开《朝花夕拾》的导读时,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导读项目的设计模板,学生发现自己不仅要设定项目名称,还要围绕课时、学习目标等内容展开填写。如在“学习目标”的部分,学生要思考自己觉得阅读这个作品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关键素养是什么,然后再围绕目标设定一些“驱动性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设定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最后尝试完成该项目。在学生提交了计划书后,教师引导其互动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并围绕一些典型性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在“阅读策略”环节,很多学生写得比较潦草,简单地提出要通读作品,并总结其基本内容是什么。此时教师便给学生介绍其它高效的阅读策略,如介绍“思维导图法”,学生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写下每一篇文章的主人公、内容、主题思想,然后方便进行总结归纳。又如给学生介绍“批注法”,讀到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就标注出来。在这样的指导后,学生明确了自己的阅读方向,掌握了更好的阅读方法,能更好地展开自主品读。
在设定计划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计划书的基本内容,了解项目概述、学习目标、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学习过程等各个部分分别要填写哪些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明确自己的阅读方向。
二、设计导学单,聚焦价值材料
在PBL教学法中,学生不仅要有计划书,而且还要设定具有个性化的导学单,结合自己的阅读目标寻找各种有价值的阅读材料,辅助自己阅读。由于《朝花夕拾》的篇幅较长,所以如果学生缺乏阅读方向,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为了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教师要帮助其设定导学单,为其提供各种辅助阅读的材料,帮助他们提升阅读效果。
例如《朝花夕拾》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学生每一篇都要细读,可能没有时间,所以教师在帮助其设定导学单的时候首先推荐了一些重点阅读的篇目,学生可以在完成这些篇目的阅读后再自主阅读其它的内容。如《猫·狗·鼠》展现了隐鼠的遭遇,体现了作者对于弱小者的同情,《阿长与<山海经>》展现了长妈妈的善良,体现了其真诚的怀念之情,《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忍,《无常》展现了对打着正义旗号但是实际虚伪的“正人君子”的辛辣讽刺。在“初读感知”板块,教师给学生介绍了《朝花夕拾》中的重要作品,让他们的整体感受能更正确。此后在略读概括环节,教师用《藤野先生》作为例子,给学生示范了什么是略读概括,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作为参考。在“赏析感受”板块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搜索一些当时的史料,了解这些作品创作的特定历史背景,并思考如何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辅助阅读。有了导学单的引导,学生有了聚焦的重点,阅读效果自然更好。
导学单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聚焦焦点,让他们在展开项目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在最具有价值的材料上,这样他们的后续阅读就能更高效。教师可以围绕初读感知、略读概括、赏析感受等各个板块提供辅助阅读的材料,帮助学生聚焦重点。
三、制定公约,监督阅读过程
PBL教学法的效果是否好,团队成员之间是否配合默契,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在阅读前先制定公约,相互监督阅读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提高阅读探讨的效果。学生可以围绕自主阅读时间、讨论时间、交流内容等具体问题进行商讨,并思考如果有人违反了公约,应该如何处理。
在学生阅读《朝花夕拾》之前,教师引导其思考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并自主设定公约,在商讨之后,学生认为在阅读的时候要专注,不要影响他人的阅读,在讨论的时候要积极投入,每一个学生都要发言。若观点出现矛盾,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如果有任务需要分工合作,则要合理分工,并准时完成任务。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发现有的小组长缺乏威信,要求队员分别寻找和《朝花夕拾》背景信息有关的内容,但是有不少队员并没有完成任务,还相互推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一个小集体,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同时教师也帮助该组长思考要如何完善工作,首先鼓励去大胆一些,主动和组员沟通,其次则引导该队长将问题细化,给每一个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首先自主思考哪些内容需要纳入公约中,然后将其写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互动讨论,最后商量确定具体的内容。在设定好公约后,教师还要监督学生的活动情况,看看他们是否按照公约的要求展开活动,并进行适当引导。
四、基于文体特点,有所侧重
在具体展开阅读项目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围绕作品的文体展开分析,总结出一些符合文体特点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就主要围绕这一点展开分析,这样的阅读就更有针对性。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因此在导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围绕散文的典型特点进行阅读。教师首先让学生说说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如有学生提出:“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还有学生认为:“散文一般展现的都是作者的生活经历,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阅读散文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围绕这两点展开解读,要搞清楚作者如何将情感和真实的生活事件结合在一起,并从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总结出中心思想。如以《琐记》为例子,该作品展现了作者为了寻找“另一类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如果细细品味就能发现作者写的都是洋务派办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作者展现出了“乌烟瘴气”的现实场景,同时也体现出了自己对于真理的强烈渴望。如果学生能结合散文的特点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本文所写的都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突出了对现实的思考。如此阅读把握住了散文的独特之处,阅读效果明显提高。
PBL教学法和文本导读的结合不仅要具备一般项目的普遍特点,还要符合名读的具体要求。在导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体的特点设定核心问题,找到相应的阅读方向,在阅读的时候有所侧重。因此在PBL教学法中教师也要围绕这一点入手展开引导。
五、搜集反馈意见,良性调控
及时反馈并修正也是PBL教学法的重要内容,影响了项目的最终成果。教师也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的具体情况,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并结合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这样能进行良性调控,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其定期提交小组讨论的结果,发现一个小组在第一阶段的活动中没有任何收获。围绕此问题教师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原来该小组认为应该先通读全文,然后再展开讨论,由于他们的阅读速度较慢,所以导致第一阶段“颗粒无收”。教师让其它小组说说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如有小组提出他们先选定一些重要的篇目进行阅读,然而围绕节选的部分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自然发现各自的不足之处,阅读剩余部分的时候就可以改进。该小组的成员得到了启发,认识到自己以前选择的方法太过于死板,不够灵活。于是大家决定先围绕《藤野先生》一文展开阅读,并讨论一下作者为何要选择“藤野先生”这个人物进行创作,“藤野先生”的身上有哪些独特的优点,这个人物的选择是否具有时代性等问题。在第二阶段的阅读中,由于该小组的学生合理调整的阅读方案,所以他们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提交了高效的阅读笔记,对《藤野先生》一文进行了深度分析,感受到了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提交阅读记录,并围绕重点的问题展开探讨。此外,各个小组也可以说说自己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并和其它小组进行共享,让他们借鉴吸收。这样能起到共同提高的作用,让PBL教学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者钱梦龙提出了“语文导读法”,认为教师的“导”要和学生的“读”之间相互制约,又彼此合作。采用PBL教学法辅助学生阅读,能让教师更好地发挥“导”的作用,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自由,能积极展开自主阅读。这样就能改变学生缺失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等问题,有助于提升其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