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镇徐湾小学 万世友
情境教学是能够引导学生情绪、增强其学习动力的好办法,而生活化情境因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觉课本知识距离自己很近,感觉枯燥的知识一下子鲜活、形象、生动起来,以此为基础,实现更好的教学质量。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对生活化教学场景予以创设,让学生在数学的场景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不断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执教“找规律”课程的时候,同学们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为了巩固、夯实,我给同学们设置了这样一个生活化情境:“同学们,马上就要到母亲节了,我们非常爱母亲,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礼物送给母亲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图形,给妈妈设计一条漂亮的项链。”同学们情绪激动,都想要大展身手。“大家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有规律,二是要有美感,不能随心所欲胡乱设计。最后,我们将公平地选出5幅优秀作品,并给优秀的小设计师颁发小奖品哦!”同学们在短暂的思考后,纷纷拿起自己的画笔,认真设计起来。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其审美能力,对综合素养的发展十分有利。
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话题来设置情境,或者设置对学生来说有吸引力的情境。设置一个愉快、开放性的主题,让同学们的思维和认知在这个情景中保持活跃,对数学课堂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在语言表述上就比较严谨、抽象,如果教师用比较平板、单调的语言重复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抵触心理,不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尽量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让学生能够愿意听且听得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执教“认识图形”课程的时候,事实上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图形出现,很多同学平时并不注意这些,更不可能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了。我在讲解图形时就利用了这些常见物品,“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们手中的教科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图形?”同学们一看就知道:“长方形。”“是的,长方形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的边有几条。”“四条边。”“很好。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这四条边各是多少厘米?”同学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并且还有了新发现:“老师,这四条边中,竟然有相等的。”“那同学们知道是哪两条边相等吗?”大家通过再三测量,确定了是相对的两条边相等。这就让同学们在形态上对长方形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对角的讲解,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
生活化的教学语言,需要教师们在语言组织和教学话题的应用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常识、生活经验,也大家熟悉的视角进行教学,而不是单一使用数学概念或者照本宣科。可以看到,当我们从生活视角提出问题的时候,大家的反馈也是非常热情积极的,这也正是数学教师想要看到的效果。
作为生产、生活的工具,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有很多运用数学知识的实例,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例子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透彻学习知识,也能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实践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比如执教“表内乘法”,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乘法知识后,我给学生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一家新开的花店举行‘开业大酬宾’活动,很多鲜花都打了特价,剑兰1元一枝,马蹄莲2元一枝,菊花2元一枝,康乃馨每支3元,玫瑰和百合都是每支5元。恰好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送给妈妈一束鲜花,可是我只有30元,该买哪些鲜花呢?同学们有没有好的建议?”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了,纷纷讲述各自的看法,学生1:“买百合,正好买6枝,5×6=30(元),6枝还特别吉利呢!”学生2:“可以买3枝玫瑰,代表‘我爱你’,再买5枝康乃馨,这样算下来也是刚好30元整。”学生3:“可以买剑兰2枝、马蹄莲2枝、康乃馨2枝、百合2枝,这样一共花费30元。”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送花方案,不仅实现学习的开放性,还能通过讨论实现“表内乘法”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也发展了数学思维,明白了数学工具性的价值,为以后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先要能从数学知识中看到它的生活用途,或者说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用途,然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筛选生活的素材例子引入教学,让同学们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大家对数学的认知也更加深刻,对数学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好了解,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也更加透彻。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在教育上侧重于理论的讲解,概念的解读,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教学少有涉及,这也和学生本身的实践能力较弱,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够熟练有关。其实,数学是一门广泛密切参与生产生活的学科,其中很多知识原理也应当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印证。如今,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确保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能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数学教师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下,开展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化实践活动,将数学课堂转移到生活大舞台上,让学生的数学意识在生活中得以提升,数学能力在生活中得到锻炼。比如执教“认识人民币”,实际上学生非常熟悉人民币,但因为很少使用以及电子货币的盛行,他们对人民币的熟悉程度也十分有限。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我在家长的配合下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帮妈妈在超市购物”的实践活动:首先询问妈妈家里缺少哪些物品,需要购置多少,列一张购物清单,自己先估量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然后在妈妈的带领下到超市自主购物,从选择商品到称量、结账,都由学生一人完成;最后回家后进行总结,自己带了多少钱,每一样商品的具体价格是多少,支付多少钱,最后剩下多少钱,并做好记录。我还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同学们对此次购物活动进行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购物的感想。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并使用了人民币,将课堂上学的人民币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还将数学知识活学活用在生活实践中,加强了对社会的认识与联系,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