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慈善组织资金运营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2021-09-29 07:49曲国丽孙冰悦
税务与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管理费用组态慈善

曲国丽,孙冰悦,杨 英

(东北电力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一、引 言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慈善”从传统的线下慈善到便捷、快速、去中心化的线上慈善,慈善发展步入协同众创阶段。 “互联网+慈善”的模式也已成为新常态。然而,民间慈善组织由于自身的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内在因素,加上法律监督不完善等外部因素,暴露出一系列资金运营方面的问题,这种负面影响通过网络加速不断扩大,直接导致民间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降低,难以继续筹集善款,继而难以再发挥民间慈善组织应有的作用。

资金运营效率是民间慈善组织社会资源再分配效率和公信力的核心评价指标之一。民间慈善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部分,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官方慈善组织,民间慈善组织更具有慈善的本质,也有更大可挖掘的潜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的前提是要提高其社会公信力,而提高社会公信力的前提是提高善款使用效率。因此,要发展民间慈善组织,首先是要提高慈善资金运营效率。然而,目前学界对于慈善组织资金运营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资金运营效率结果的评价,而对在过程环节中如何促进资金运营效率提升的研究尚有不足,尤其是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民间慈善组织的资金运营管理从筹资到投资到资金分配再到资金内部管理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因此,本文引入QCA方法,分析资金运营过程中的关键变量之间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因果复杂机制对其资金运营效率的影响,从而发现提高民间慈善组织资金运营效率的有效路径。

二、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1.QCA研究方法。 QCA(定性比较分析法)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Charles ragin提出。不同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QCA方法考虑到每个前因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从整体的视角探究能够导致结果变量的不同组合。这些组合殊途同归地导致了结果变量的发生。对于本文中的民间慈善组织资金运营效率来说,不同资本运营阶段的运营效率相互影响,并且共同影响了民间慈善组织最终的资本运营效率。本文通过QCA方法探索可以提高民间慈善组织资金运营效率的路径组态,从而为民间慈善组织管理者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提供具体的路径选择参考。

2.理论模型构建。对于慈善组织资金运营效率的研究,自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和实施以后,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4]具体可分为筹资研究、投资研究、资金管理研究和资金分配研究等四个方面。慈善组织的筹资路径一般分为两类:社会慈善和政府拨款。社会慈善包括个人捐赠、基金会拨款和企业捐赠,筹资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慈善组织的资金分配效率;[5]慈善组织的投资与普通盈利性企业一样,将汇集的资金用于投资获得投资收益对慈善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6]然而,由于慈善组织投资意识较弱,有关慈善组织投资的法律以及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的慈善组织资金的增值保值活动仍处于初级阶段。[7]另外,刘忠祥(2019)等学者在案例研究中都采取投资收益来衡量非营利性组织的资金投资情况;[8]民间慈善组织的资金管理存在于从筹资到投资或者筹资到分配的每一个环节中。当资金总额一定时,管理费用支出多导致流向捐助人的善款减少,管理费用越多,业务活动成本率越低,进而公信力越低,捐赠收入越低。[9]刘海荣(2019)、颜克高(2011)、李晗(2015)等均从理事会角度剖析了管理费用与管理水平的负相关关系,认为慈善组织应加强内部控制,界定管理费用的标准,不断深化对管理费用支出的监管,减少贪污浪费的行为;[10-12]资金分配的结果反映了资金运营效率的高低。资金分配的要素包括公益支出和运行成本。公益支出包括公益资助项目的费用、执行项目的成本以及基金会组织的募捐费用,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组织内部日常办公的行政开支等不包括在内;运行成本指公益机构在开展项目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行政开支,主要包括项目的运行成本、人员工资费用以及行政费用。公益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组织资金运营效率越高。[13]近年来,许多学者都提出要严格界定管理费用的范围,通过降低管理费用的方式提高民间慈善组织资金配置的合理性,以提高资金运营效率。2016年出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慈善组织管理费用支出最高不得超出当年支出的20%。

综上,本文设计了四个前因变量分别代表和衡量以上四种活动,试图研究由四个前因条件组成的不同组态与资金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挖掘资金运营效率的提升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资金运营模型

(二)变量的选择与测量

1.前因变量及其测量。基于Robinson[14]等人的研究,以政府捐赠占总收入比例(GOVD)、社会捐赠占总收入的比例(SOCD)来衡量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即慈善组织灵活运用非限定性资产进行合理的投资来获得投资收益,因此,本文用投资收益占总收入的比重(IFIN)来衡量慈善组织的投资活动;资金内部管理主要表现在慈善组织内部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累计折旧、日常维护费等,以上均包含在管理费用中,因此,本文以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ADCO)来衡量组织内部资金管理的情况;资金分配的要素包括公益支出和运行成本,公益支出即业务活动成本率,运行成本包括在管理费用之中,基于此,在资金分配方面不再引入新的变量。

2.结果变量及其测量。资金的运营效率主要是指组织对于自身资产进行使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不同组织进行资金运营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企业的投资是为了投资收益,而慈善组织的投资则是为了社会效益。对于企业来说,资金运营效率是其对于资金进行合理且有效的使用,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使其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而对于慈善组织来说,资金运营效率通常是组织的捐赠收入和其用于公益活动支出的比率,即业务成本活动率。比率越高,说明慈善组织将其捐赠收入较多地运用于项目支出,其资金运营效率也越高;比率越低,说明慈善组织将捐赠收入较少地运用于项目支出,其资金运营效率也低。[2]基于Yetman等(2013)[2]和舒伟等(2013)[9]的研究,本文使用业务活动成本率(OPCO)来衡量基金会的运营效率情况。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1.样本选取。遵循 QCA 对于中小样本的案例选择原则——“保证案例总体的充分同质性和案例总体内的最大异质性”。[15-16]为保证案例总体的充分同质性,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全部为民间慈善组织。为使案例不受行业、规模及地区的影响,选取的案例包含了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各种地区的慈善组织。为更好地探究不同慈善组织中资金运营效率高低的驱动机制,本文在案例的选择上突出了资金运营效率的差异性,最终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8家信息披露度较完整的民间慈善组织作为样本,样本数量符合QCA样本数量要求。

2.数据获取。本文样本及数据全部从慈善中国(Charity in China)网站中获得,通过查阅年度审计报告得到各组织的原始数据。慈善中国由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主办,由基金会中心网运营管理,是中国较大的慈善组织网站,涵盖了五千多家慈善组织及其年报,其数据在业内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以及实用性。

(四)变量的校准

将原始数据的集合赋予隶属度,使其属于0~1之间的过程叫做变量的校准。[17]参考FISS(2011)的研究方法,本文将所有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的3个临界值锚点分别设定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18]

三、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fsQCA3.0软件分析28家民间慈善组织的数据,识别出决定高业务成本活动率的组态。遵循 Fiss(2011)的建议,将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18]同时,参考杜运周等(2017)的建议,将 PRI一致性和案例阈值分别设置为 0.70和 1。[14]

(一)必要条件分析

高业务活动成本率的必要条件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非高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必要性达到了0.9以上。因此,非高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将会作为核心条件出现。

表1 业务活动成本率的必要条件检测表

(二)组态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会得到三类解:复杂解、简约解以及中间解。一般而言,中间解的解释优于另外 两种解。[15]根据中间解和简约解共同确定核心条件以及边缘条件。[14]本文归纳出四种导致民间慈善组织的高资金运营效率的路径,如表2所示。

表2 高资金运营效率的组态

根据表2,四种路径的一致性分别为1、0.983696、0.903226、0.966415,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这四种组态是高业务活动成本率的充分条件。[16]在QCA的分析中,解的覆盖度达到0.88083,说明这四种组态解释了高业务活动成本率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这些路径,对这四种路径进行如下分析:

1.H1:GOVD*~INIF*~ADCO(政府捐赠条件出现,投资收益和管理费用条件缺失,社会捐赠条件可出现可不出现)。即:政府捐赠主导时的谨慎投资缩小费用路径。此种路径表明,在政府捐赠占总捐赠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无论社会捐赠比例占多少,只要减少投资资金的比例,同时减少管理费用的支出,就能得到高资金分配效率的结果。~ADCO作为核心条件出现,表明在管理此类组织时,首要管理任务就是减少管理费用的支出。高功敬(2012)认为,当慈善组织专业人才缺失、公信力不足时,不应再贸然进行对外投资的活动。[19]孙春苗(2011)提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生命力十分脆弱,不建议进行投资。[20]对于有政府大力扶持的民间慈善组织来讲,政府捐赠大都是限定性的资金捐赠,必须及时用在某个公益项目上,无法再进行投资活动,造成业务活动成本率低的情况。

2.H2:~GOVD*INIF*~ADCO(政府捐赠条件缺失,投资收益条件存在,管理费用条件缺失,社会捐赠条件可出现可不出现)。即:自主创收为主时的放松费用路径。此种组态意味着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无论社会筹资比例的多少,都要将所筹集的资金合理投资,加大投资的比例,尽可能多地获得投资收益,同时尽可能减少管理费用,以此来提高业务活动成本率,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社会筹资大都是非限定性的资金捐赠,捐赠人在捐赠时无特定的捐赠意愿,可先将善款合理投资或者信托,当取得投资收益时,便可继续将资金进行分配,缓解因资金不足引发的财务困境。如此一来,资金总额扩大,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随之减少,以此获得高业务活动成本率。弗斯顿伯格(1991)等学者提出在限定性捐赠收入较少而非限定性收入较多时,慈善组织应该进行投资活动,对于慈善组织来说,投资活动可以增加资金规模,减少因为资金不足带来的困境,甚至能实现公益与盈利的共赢。[21]Litvack 等(1974)建议慈善组织应该考虑用投资获得资金的增值保值。[22]

3.H3:~GOVD*SOCD*INIF(政府捐赠条件缺失,社会捐赠和投资收益条件出现,管理费用条件可出现可不出现)。即:不依赖政府的双管开源适度费用路径。此路径意为当政府捐赠少或者无政府捐赠而社会捐赠又多时,只要增加投资资金的比例,增加投资收益,就会获得高业务活动成本率的结果,管理费用的高低对其无明显的影响。此种路径一般出现在成立年限较久、公信力较强的组织中。对于发展到中等或大型规模的慈善组织来说,社会捐赠渠道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公信力也比较强大,资金规模大,捐赠人群稳定,资金流入也较为稳定,对于这种组织来说,已经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现有公益项目的支出,可以划分出一部分稳定的资金专门用作投资。这时,减少管理费用对于这种组织来说贡献并不明显,因此可以适当地增加管理费用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资金的投资,对资金进行增值保值。或者增加组织的工作人员,使组织的运作效率更高。

4.H4:SOCD*~INIF*~ADCO(社会捐赠条件出现,投资收益和管理费用条件不出现,政府捐赠条件可出现可不出现)。即:社会捐赠为主时的谨慎投资缩小费用路径。当组织内部对外投资活动较少时,无论政府捐赠这个条件出不出现,只要能增加社会捐赠的数量、减少管理费用的支出,也能获得高资金运营效率的结果。此种路径一般出现在处于发展前期的民间慈善组织,对于这类组织来说,可能因为没有专业的投资人员投资或者非限定性资金较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组织无法进行大量的对外投资活动。此时,只能依靠“开源节流”来保证组织资金运营效率的提高。“开源”指从社会获取更多的捐赠资金,提高组织的公信力、财务信息透明度,吸引更多的捐赠资金。相比于公众捐赠,企业捐赠受到市场的变动和盈亏的影响,捐赠并不稳定,而对于个人来讲,一旦形成良好的捐赠习惯,持续的捐赠行为会为企业带来稳定而源源不断的收入以支持组织的发展。因此,个人捐赠是慈善组织发展的基础。中小型民间慈善组织普遍存在管理费用支出较高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一些小企业资金无法运转,捐赠人的意愿得不到实现,进而公信力不断降低,捐赠资金越来越少,最终只能被民政部取缔,这与管理层费用管控意识薄弱不无关系。

对比分析这四种路径之后,从覆盖度指标来看,H4(0.707)≈H1+H2+H3(0.77),即大多数民间慈善组织是通过路径四实现了高资金分配效率。这充分说明社会捐赠、投资、管理费用对于实现高资金分配效率的重要性。也从侧面说明,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数量虽然多,但大多数却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小、资金少是这些组织面临的共同问题。然而,处于发展初期的民间慈善组织如果能够做到增加社会筹资的渠道,依靠社会投资扩大资金的规模,同时减少投资资金的比例、减少管理费用支出的比例,最终也能得到高资金分配效率的结果。对于政府来说,投资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民间慈善组织对其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作用不明显,因此可适当减少对此类民间慈善组织的捐赠。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从慈善中国选取28个民间慈善组织为样本,从资金运营的过程出发,应用组态思维和QCA方法整合上述过程四部分内容的四个变量,探讨影响民间慈善组织资金运营效率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获得以下结论。

1.民间慈善组织高资金运营效率可分为四种组态路径,分别是:(1)政府捐赠主导时的谨慎投资缩小费用路径(GOVD*~INIF*~ADCO)。此种路径表明,在政府捐赠占总捐赠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无论社会捐赠多少,只要减少投资资金的比例,同时减少管理费用的支出,就能得到高资金分配效率的结果。(2)社会捐赠为主时的谨慎投资缩小费用路径(SOCD*~INIF*~ADCO)。即当组织内部对外投资活动较少时,无论政府捐赠这个条件出不出现,只要能增加社会捐赠的数量、减少管理费用的支出,也能获得高资金运营效率的结果。(3)自主创收为主时的放松费用路径(~GOVD*INIF*~ADCO)。此种组态意味着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无论社会筹资比例的多少,都要将所筹集的资金合理投资,加大投资的比例,尽可能多地获得投资收益,同时尽可能减少管理费用,以此来提高业务活动成本率,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4)不依赖政府的双管开源适度费用路径(~GOVD*SOCD*INIF)。即当政府捐赠少或者无政府捐赠而社会捐赠又多时,只要增加投资资金的比例,增加投资收益,就会获得高业务活动成本率的结果,管理费用的高低对其无明显的影响。此种路径一般出现在成立年限较久、公信力较强的组织中。

2.路径四覆盖度最高,说明现阶段大部分的民间慈善组织都应该通过扩大社会捐赠金额,选择保守投资方式和较少管理费用的支出来实现高资金运营效率。

3.通过路径的对比可以发现,大部分路径中管理费用作为核心缺失条件出现。然而路径三显示,若有足够的社会捐赠资金和大量投资收益出现,管理费用的降低对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影响不大。

(二)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1.提高社会捐赠的金额。善款是民间慈善组织进行后续资金分配活动的基础,因此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与提高社会捐赠金额密不可分。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应该不断提高财务透明度,主动披露财务信息数据,接受公众以及媒体的监管,提高社会公信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另外,还应拓宽社会捐赠的渠道,减少对特定捐赠者的依赖,促进慈善组织的长远发展。

2.控制管理费用的支出。在本文中,非高管理费用支出作为核心条件出现,意味着降低管理费用是民间慈善组织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的重要办法。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完善预算体系,树立费用管控的意识,切实降低管理费用。同时,当组织出现大量社会捐赠资金和投资收益时,降低管理费用对于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的意义不大,此时,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管理费用,如招聘更多专业人才、激励员工积极性等,通过增加人力资源数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从而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3.提高资金增值保值的能力。慈善组织要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重点在于基金会的投资理念、人才和制度的建设。为此,慈善组织要正视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收益意识,通过合理的运作技巧和规范的制度监控,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制定内部基金运作授权代理和监管体制,建立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操作风险、认知风险和道德风险;吸收更多专业的金融投资人才和法律人才,保障投资的安全性;同时,我国政府应不断加强法治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为我国的民间慈善组织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猜你喜欢
管理费用组态慈善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探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费用支出控制策略
慈善义卖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商贸企业管理费用探析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