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而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充分尊重儿童。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对语言活动有着天生的热爱,周围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是神秘而奇异的。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教师可以以“情”激趣,保护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设“境”导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独特魅力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开始是非常重要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境”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得到快速调整,学习兴趣被一下子激发。
例如,在教学习作《小小“动物园”》时,在课堂伊始,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揭示话题,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教师相机引导孩子说说动物的样子、声音、性格、喜好、饮食、生活习性等。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分享,为接下来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在学生兴趣盎然时,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主动探究家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似点,写出人物特点。
师:孩子们,上次秋季研学,我们去了上方山动物园,你对哪个动物最感兴趣啊?
生:我最喜欢小兔子,因为它浑身雪白,像个小雪球,非常可爱。
生:我最喜欢老虎,它身穿黑黄相间的衣服,叫声威猛极了。
生:我最喜欢大熊猫,它长得憨态可掬,还很爱吃竹子。
在其他单元习作教学中,也可以创设有效的生活问题情境。如教学《推荐一个好地方》时,教师以这样的问题情境开启教学:“同学们,暑假里老师去了内蒙古,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每年都会举行热闹的赛马比赛。那在你去过的地方中,哪个地方你觉得特别好,想推荐给大家,可以带上你游玩时的照片、门票、纪念品等,与大家分享哦。”学生们在情境中回忆自己游览过的地方,有意识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发现它的特别之处,并将其生动地介绍给其他同学。教学《我的心儿怦怦跳》时,教师引导学生伸出右手,放在左胸口,并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你能感受到你的心跳吗?”“谁来模仿一下,那是什么声音?”“你有没有过心跳加速的情况?参加百米比赛?登上领奖台?参加班干部竞选?”在课堂一开始,提醒学生发现他们生活中的细节,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同时,让同学们注意写作材料,从而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事情的经过里隐藏着每个人独特的感受”。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越直观生动,往往越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越集中。中年級的学生仍处于思维与习惯养成的过渡期,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变得更加重要。现代多媒体日趋发达,教师可以借助更多新颖的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直观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体悟其文质兼美,从而达到“不觉转入此中来”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直观的音乐情境,将多种情感蕴藏在音乐之中,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中,一开始,教师就出示拟声词并播放多种声音: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让学生猜一猜听到的声音,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知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在“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带来柳树叶的“沙沙”声,梧桐树叶的“唰唰”声等,学生一下子就能体悟文字中四个“不一样”的韵律美与文字美。接着,教师借助春天微风拂柳的音频,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同样的,又借助夏天狂风呼啸的音频,让学生在“呜呜呜”的狂风声中体悟狂风与微风的不同,狂风是充满力量的、雄伟的乐曲。接着,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微风的温柔、狂风的雄伟。创设这样的音乐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想象大自然的音乐美,音乐与文学相结合,让文章别有一番味道。
除了运用音乐渲染的手段创设直观情境,图片和视频也可以吸引学生入情入境。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小兴安岭的美散落在文字中,而一组组精美的四季美景图结合生动的文字,再配上悠扬的乐曲,学生不知不觉地陶醉在直观画面之中,而且通过语言文字领略了美丽的风光,体悟了文字中蕴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除了传统课堂,教学应从校内扩大至校外。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认为:虽然大多数孩子在课堂上学习汉语,但他们不能脱离生活学习汉语。课标也指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教学资源,课堂内外架起沟通的桥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延伸出更多贴近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后继续主动观察生活,探究生活,拓展想象思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时,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能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说清楚,体会父母之爱的巨大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从屠格涅夫细腻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老麻雀的伟大,进而体悟父母之爱的伟大力量。那么,学生如何将动物世界中的父母之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呢?在课后的习题中,教师设计作业:观察妈妈或者爸爸的一天,从生活小事中寻找父母之爱。在接下来的小练笔中,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都有话可写,浓浓的亲情从笔端汩汩流淌。有的学生关注妈妈每天叮咛的话语,有的同学关注每天早晨餐桌上的一杯热牛奶,有的同学发现父母半夜起来给自己盖被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探索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爱,抒发爱。有了这样的情境铺垫,在接下来《生活万花筒》的习作教学中,学生能够较快地抓住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按顺序写下所见、所听及所思,而不再为选材抓耳挠腮。创设生活情境,学生的生活与教材中的生活被无形地勾连起来,学生的生活库藏被打开,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强化,理解文章的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教师创设各种课堂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激发,课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会在情境中增强;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拓展学习空间,而且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文正小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