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健康有益的书籍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而汲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可以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古人云:“文贵有得,书忌耳传。”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愉快阅读呢?
1.开放的阅读模式
“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生的理想。”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就得有人引领他们进入书籍那奇妙的世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知道“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是中外文学的精华,可引导学生阅读。除此之外,教师可与时俱进,根据孩子年龄及年段特点,适当推荐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如从五年级开始,我就推荐学生阅读《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等书籍,拓宽孩子视野,形成课内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挑选适合的阅读书籍,并列出相应的书单,其中所列书籍可以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给予学生适当的引领,在纷杂的课外书籍中做出合适的选择,提升辨析课外书籍信息的素养。
2.愉悦的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是一种身心放松的独特体验,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求完成相应的摘抄、赏析、写读后感等任务,就使得这种阅读带有一定的干涉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也容易违背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不符合我们最初的课外阅读目的,是对课外阅读的误解。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内化为自身的素养,离不开愉悦的阅读氛围。苏轼曾经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适量摘抄,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批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就值得肯定与鼓励,从而引导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主动阅读,积极思考,有所感悟。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读书收获定期与同学们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形成良性竞争、齐头并进的良好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互相推荐好书;组织“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交流丰富自己对书籍的认识;举行“读书有奖竞赛”活动,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等。
3.恰当的方法指导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不求一致但求适合,只要有所得有所获就好。我们常见而熟悉的方法有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等。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的原意是喜欢读书,但不拘泥于对字句的解释,而重在感悟。告诉我们读书要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要领会书的主旨要义,不必面面俱到地深究细挖。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有些书需要“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略读、粗读抑或跳读,等到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真正喜欢上再回头细细精读也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有的学生喜欢看电视,只要处理好学习和看电视之间的关系,也能收获颇多,因为优秀的影视节目也是“好书”。比如我在教学《秦兵马俑》《黄山奇松》等课文時,推荐学生收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到上课时,学生全情投入,效果甚好。平时,还会推荐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如《主持人大赛》《朗读者》《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给学生,让学生拓宽眼界,拉近与社会的距离。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共情”,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本书,每个学生的读书体验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重视与呵护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共情,从而让阅读夯实生命底色,助力学生成长。
1.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之间的差异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所产生的体验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家庭的投入与关注,父母的引导与陪伴,学生的个性与阅历,学生本身的阅读偏好和阅读速度等。因此,阅读同一本书时,学生之间的体验是有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还很大。例如阅读黄蓓佳的小说《今天我是升旗手》时,大多数学生从肖晓身上读懂了坚持不懈;也有学生从林茜茜身上明白了学生不能只顾学习,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有学生从包郝身上知道了对待朋友要真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是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的感受,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真正感悟,就是有所得有所获。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才能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理解并珍视学生阅读后表现的差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反而从中获得乐趣。”只要学生的选择和阅读是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性心理因素参与阅读,获得愉悦感与满足感。
这些独特的感受,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阅读书籍后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例如,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以后,有的孩子知道犯错了要及时改正,有的孩子变得勇敢,有的孩子会聚在一起开心交流巴学园的各种趣事,还有的争相诉说自己喜欢校长小林宗作的理由……这一切,都是学生阅读后的真情流露,是他们的读书收获。作为老师,不仅要理解,更要珍惜并积极参与,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更强的阅读渴望。
阅读是一种精神享受。这种享受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不管哪种,都是学生心灵的呼唤,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回归,是至善至美的个性化阅读的宏伟篇章,也是课外阅读本真的回归,人文的回归。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