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美兰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8年9月出版的回忆散文集,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为必读名著入选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但是,正如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所言“鲁迅的文章确实和我们有些‘隔,不容易懂的”,导致学生会产生阅读的障碍,具体表现在“语言的隔”和“文化历史常识的隔”。正因如此“教材中有关《朝花夕拾》的‘名著导读这一课,其标题就是《〈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笔者认为,如何准确把握鲁迅散文的中心主旨,这是消除隔膜的关键。
自《朝花夕拾》面世以来,研究者大致认为《朝花夕拾》是鲁迅作品中最为温情的作品集。然而日本学者竹内好的观点却别有一番新意。竹内好认为,《朝花夕拾》体现了两个中心、两种对立异质物的整体的统一。大而言之,可能是作者与作品的统一;小而言之,可能是城市与乡村、追忆与现实、生与死、绝望与希望的统一。笔者经过研究,进一步认为《朝花夕拾》体现的两个中心、两种对立异质物的对立,是作者与作品的对立,是生与死的对立,是生的有趣与无趣的对立。
《朝花夕拾》小引中,作者写道:“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这些短短的话语中,“生涯”“无聊”“虽生之日,犹死之年”“驱除”这些词语隐约传达出这些作品与内在情感的对峙。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对峙呢?
《朝花夕拾》中的一系列散文是作者于1926年创作的。这是紧随《野草》后的创作,而《野草》是鲁迅最为孤寂最为苦痛的创作。《野草》是黑色的,作者陷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挣扎。也许是1925年许广平爱情的降临,也许是生命的本能自救,他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出些亮色,于是作者开始拾取早年的花了。于是创作了《朝花夕拾》一系列散文。
《无常》这篇散文无意间透露出作者对待生与死的倾向。《无常》中作者写道:“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也许《野草》更多是生与死的融解,在沉到极低点时,鲁迅迅速回转,鲁迅开始坚持生与死的对峙,所以鲁迅开始寻找生之趣、生之恋了。于是鲁迅开始创作《朝花夕拾》。
七上教材的“名著导读”中讲:“这组散文(《朝花夕拾》)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纵览《朝花夕拾》,处处可以感受到鲁迅的欢快与有趣。
《狗·猫·鼠》依稀表现了作者曾经的快乐和童趣,当“我”的祖母讲完猫和老虎的故事后,作者写道:“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我”可爱童真有趣的情态跃然而出。文章还谈到了床前贴着的花纸“老鼠成亲”,煞是有趣。还有“我”听说了父亲说过的墨猴。
《阿长与〈山海经〉》里可谓趣事多多。长妈妈睡觉时的“大”字形,长妈妈元旦第二天送福橘,说“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是可爱的长妈妈。还有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之后“我”的调侃。当长妈妈说:“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我就说:“那么你是不打紧的。”让“我”更为开心的是长妈妈给“我”带来“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二十四孝图》里,当“我”看到了“郭巨埋儿”这个故事后,作者写道:“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郭巨,那么该埋的不就是我么?”童真之态跃然眼前。《五猖会》中作者详细地写了作为孩子渴望的五猖会,当时“我”笑着,跳着。
最为开心有趣的要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趣味盎然的乐园!还有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这故事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更还有冬天捕鸟和堆雪人,问先生“怪哉”这虫。
《藤野先生》流露出丝丝暖意。我到仙台时颇受了些优待,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在“我”的学习中更是受到了藤野先生的热心诚恳的教导。藤野先生指出“我”的解剖图画得不精确时,“我”的不服气表现得很有趣:“图还是我画得不错;至于實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朝花夕拾》的一系列散文中,作者寻找生之趣,寻找那些“鲜美可口”往事时,生之苦也不断出现在文本中,这更加显现了生之苦与生之趣的强大对峙,更加显现了作者与这一系列作品的对峙。本来是驱除生之苦、驱除死亡的,结果生之苦也阴魂不散。
作者在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时,现实生活的纷争也是不停出来露脸。《狗·猫·鼠》中作者陷入人世的纷争,讽刺笔法也随处可见,作者当时的心情不可抑制地流露出来,“当我失掉了我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正因如此,温儒敏先生才提醒读者,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也是值得去琢磨的”。
《二十四孝图》开篇就写道“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的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两不对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五猖会》中父亲在“我”看迎神会前让“我”背书,“我”觉得迎神会也没有什么意思了。《琐记》中衍太太传播流言,“大抵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如有掉在冷水里”,从此,鲁迅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藤野先生》中作者写道:“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看完枪毙中国人的片子后,日本人就会欢呼,“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朝花夕拾》与鲁迅显示了作品与作者的对立,是生与死的对峙,有时也显现了某种程度的统一。同时《朝花夕拾》也显现了生之趣与生之苦的对立,而生之趣与生之苦的对峙正暗含着生与死的对峙。
作者简介: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