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课关于非遗等传统文化内容课程的有效教学

2021-09-28 20:59曹红
求知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初中美术传统文化

曹红

摘 要: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简要概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初中美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如何有效开展进行了细化探讨,以期通过将非遗融入教学的方式,提升初中美术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素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91-02

引言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美术教育价值极高。随着核心素养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美术非遗课程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变化。有效开展美术非遗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整体效果,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具体地了解我国非遗等传统文化,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一、核心素养概述

结合现阶段的官方定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受教育阶段,逐步形成的可以满足其个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能力[1]。简单来讲,处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生,不再是“以学习知识为目的进行知识学习”,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知识学习”,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和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可实现扩充知识储备、推动自我发展、强化社会参与的目标,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的课程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可通过应用多种模式,促使学生基于问题引导,实现学习目标,这对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也有积极影响。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措施

非遗文化彌足珍贵,是一种无形的知识,将其与初中教育有效融合,对于引导学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十分重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不同地区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美术课程资源,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育机构和教师应有组织地对本地的文化资源加以了解、分类与整理,从而为美术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源。站在学校角度,想要达到该目的,最有效的方式即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爱好广泛,对其开展有效的非遗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科学应用教辅工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利用口述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如果沿用这种传统方式教学非遗相关课程,势必会导致教学过于形式化,导致教学内容单一,从而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重视并有效应用教辅工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合理应用教辅工具,可实现非语言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促使学生具象和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非遗丰富的艺术内涵,及其涉及的烦琐制作工艺、流程等,都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教辅工具,可以实现对相关信息的“直观化”“完整化”传递,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质疑等均有促进作用,对知识的有效传播也有积极影响[2]。

以部编版初中美术“年画”相关课程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自行制作一个教辅工具,先准备一些较薄的木板,将其裁成一样的形状,随后挑选年画中的颜色在每一块板上方进行涂色,最后再将各涂色板拼接在一起,如此便制作出一幅木板年画。相比于使用上述的方式,教师利用教辅工具对木板年画的上色和印刷等相关工艺开展实践模拟,可引导学生更深刻、具体地了解和明确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及相关工艺。

(二)充分发挥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

为了促使学生可以对非遗的魅力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教师需要重视发挥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微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与非遗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随后,引导学生跟随问题展开自由探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再让各合作小组自主选择专题的某一项具体内容,开展资料收集和整合工作,以深化学生对非遗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随后,教师可通过设计多元化活动,使学生在开展有效学习的同时,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和了解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热情地参与非遗保护工作,进而有效地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和精神。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部编版初中美术“皮影”相关课程时,可以选取南京皮影作为教学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对皮影的制作过程、工艺及特点、风格等进行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要求学生通过阅览书籍、网络检索等方式,整理相关资料。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自行组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皮影角色的设计稿制作,并自行准备需要的材料,包括筷子、透明板等。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皮影角色,引导学生采用思考及亲自实践等方式,深入、具体地了解皮影的制作过程和工艺等。最后,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等方式,使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

大部分非遗文化与当前时代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时差”,但这些文化中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将之融入美术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兴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基于非遗等传统文化内容的美术课程时,应在遵循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以及强化民族性这三个原则的同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部编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蜡染与扎染”这一课时,教材说到扎染包括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四川自贡扎染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扎染作品,了解不同地区的扎染文化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积淀的内涵,以及扎染所用的不同纹样与染料表达了当地人怎样的情感诉求。其次,教师可要求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的扎染图样以及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扎染文化的场景。再次,在简单介绍扎染步骤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传统扎染图样进行变形、创新,设计新的扎染纹样,并指导学生利用现代扎染工具完成扎染作品的制作。最后,教师可在班级内展示学生的扎染作品,并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最具创造性的扎染作品、扎染效果最好的作品等,在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其对非遗文化的认识,提高其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初中美术传统文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