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诗眼”,细品诗歌

2021-09-28 20:52谢海林
求知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诗眼古诗教学语文素养

谢海林

摘 要:针对古诗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化、学生理解浅表化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带领学生品味古诗中的地名以及情思、双关、精妙之词,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语言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教学;语文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73-02

一、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教学参考书上基本建议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学习两首古诗,虽然有其安排的理由,但是每个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同,这从时间上就很难保证用一节课让学生把两首诗歌学得深入,特别是古诗的语言精练,很多字词需要学生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在匆忙地串讲诗句意思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带领学生细细品味古诗词独特的意蕴和诗人丰富的情感,也很难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向深进阶。

二、应对策略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鉴阅读教学中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的方法来改进我们的古诗教学。在古诗教学中笔者把这些重点字词叫作“诗眼”,诗眼是古诗中的点睛传神之词,是关键字词,是我们理解诗意、感悟诗歌意蕴的抓手,抓住这些字词进行理解就可以达到理解诗歌意蕴的目的,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操作措施

(一)品“地名”之词

在统编版教材中,有不少古诗中出现了地名。这些地名看似平常,但如果结合这些地名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我们就发现,这些地名对于我们理解诗歌意蕴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抓住这些地名进行仔细推敲,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诗人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时的情景。诗歌中的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写情。教师要深入地感悟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抓“阳关”和“安西”这两个地名。笔者在教学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阳关”和“安西”这两个地方在哪里吗?咱们一起来看唐朝的疆域图。(教师课件出示唐朝疆域图)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阳关在河西走廊尽头,它的北面是玉门关。

师: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阳关这个地方送别。安西又在哪里?

生:安西,在现在的新疆库车。

师:安西是唐朝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同学们找得真仔细,那么,你们发现了没有,安西和阳关相距大概有多远吗?

生:大概有一千多千米。

师:对,大约有一千五六百千米,这在古代来说真是相距甚远,隔在安西和阳关这两个地方之间的是什么?

生:是沙漠。

师:你知道沙漠有什么特点吗?

生:分布范围非常广;气候十分恶劣,极度缺水,早晚温差很大。

师:元二从阳关出发要去安西,这些都是摆在元二面前的困难啊。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穿越茫茫沙漠是十分不容易的。

师:是啊,这些王维何尝不曾想到,可是王维不能与元二一路同行,因此,他只能劝元二再喝一杯酒。你觉得这酒中饱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1:我感受到了此时两人因为即将分别,所以都说不出话来,他们都是十分不舍的。

生2: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元二的深深体贴。因为此去路途遥远,诗人再也不能和他共饮美酒了。想到这些,王维的心中有些感伤,万千感慨尽在这杯酒中了。

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们重点抓了阳关和安西两个地名,通过设计一些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两个地方的位置、特点,想象和感悟元二出使西域的艰辛和不易,说说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感受到这酒中包含着什么?从师生互动的情况看,由于教师设计合理,引导恰当,学生已经深入地体会到了两人离别时的情感。

(二)悟“情思”之词

虽然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但是我们也发现特别是在一些情感性丰富的诗中,那短短几十个字中,总有那么几个关键字词,最能够集中体现诗人的情思。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这些关键字词,仔细品味就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为了深入体会诗人的思乡和思亲之情,笔者在教学中抓住了“少”这个诗眼。

师:同学们,你们读懂第四句诗的意思了吗?

生:就是兄弟们头上都插上了茱萸,但是偏偏少我一人。

师:从这个“少”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的内心有些失落。

师:怎么会有些失落呢?

生:因为他在重阳节不能和家里的亲人团聚。

师:是什么让诗人在重阳佳节不能和家人团聚呢?此时的诗人身处何地呢?老师查了资料,写这首诗时诗人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入仕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所以你还从这个“少”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诗人想和家里的亲人共聚一堂,共度佳节。

生2:我体会到了诗人不能和家里人在一起而感到遗憾。

该诗叙述了诗人在重阳佳节不能和亲人团聚,想到了这一天兄弟们都去登山,在高高的山顶,兄弟们依照习俗都插上了茱萸,唯独少了自己,内心有一种淡淡的失落。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这种情感,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个“少”字,让学生感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三)嚼“双关”之词

有不少古诗用到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双关”的修辞手法對于小学生来说还是较难理解的,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赏析古诗的时候,往往注重讲解该词的表层意思,对于该词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往往不够重视,使得学生误认为该诗就是单纯的咏物诗或者一般的诗歌。这样处理虽然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在小学高学段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运用了“双关”修辞手法的诗歌予以深究。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对于诗句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学生还是可以领会的。

猜你喜欢
诗眼古诗教学语文素养
终究有一枚诗眼
诗眼
诗眼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