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明,赵丽君,闫群群,冯鸿雁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山东 青岛 266500)
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病症,多以外周关节上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为主要病理表现,且该病症属于慢性疾病,多发于30~50岁人群中,患者病症多累及手足多关节、膝关节、滑膜炎症,同时会对外周关节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晨僵、关节畸形、疼痛、肢体不协调等现象[1]。病症患者普遍丧失劳动力,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同时会对患者的精神状态产生一定的威胁,需及时通过治疗和护理进行改善[2]。而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症改善主要以护理为主,科学化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延续性护理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护理措施之一,可通过持续性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病症转归、知识掌握进行院外的指导干预,对护理内容进行进一步延伸,提高护理质量[3]。现为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该类患者的效果,以212例患者分析有以下结果。
纳入212例患者进行分析,时间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根据所有患者使用护理措施的差异进行组别区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6例)、观察组(106例)两组,对照组含男性62例,女 性44例,年 龄40~60岁,平均(49.50±3.51)岁,观察组男性69例,女性37例,年龄40~59岁,平均(49.17±3.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湿因子炎性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晨僵、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病症表现[4];③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并签订同意书下进行试验调查。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严重的感染性病症者;②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③结合相关药物过敏症患者;④存在功能障碍患者。
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干预,于患者出院前为其讲解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为其讲解药物可能存在的使用不良反应,同时需要为患者讲解早期功能训练对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所产生的重要性[5]。
观察组患者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同时包含以下内容:①健康教育。由于多数患者缺少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症认识,医院可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特征分析以及用药药理作用分析,并对患者的理解误区进行纠正。②功能训练。急性期患者通常不注重功能训练,可于缓解期进行适量运动,例如慢走、慢跑等,30 min/次,3次/d,同时注意需要采用手部关节操,减少病症发生率,15 min/次,3次/d。③关节保护。告知患者正确保持姿势的重要性,同时尽量避免对病灶关节产生负担,并着重提高对患者后期的生活指导。④用药护理。密切告知患者各类用药指标,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可私自停药和减量,同时在随访期间对患者的血常规和肝功能进行检查[6]。⑤支持性护理。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家属或好友进行知识普及,同时提高其对病症的认识程度,并嘱咐多给予患者一定的支持。⑥随访调查。将健康教育知识和自我管理日记给予患者并通过定期随访检查,针对患者疼痛位置、程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密切关注患者的双手握力和晨僵持续时间,完善护理的方案[7]。
统计对比护理前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满分10分,0分代表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统计对比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存质量采用SF-36,统计患者活动能力、健康状态、社会功能、家庭地位以及精力,满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质量越好。
统计对比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体征表现,包含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以及晨僵时间。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结果及数据,数据表达方式为(±s),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由组间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可计入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1。
表1 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s, 分)
表1 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s, 分)
?
由组间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统计: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可计入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2。
表2 患者生活质量统计( ±s, 分)
表2 患者生活质量统计( ±s, 分)
?
由组间患者的临床指标调查: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可计入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3。
类风湿性关节炎普遍病程较长,且病症表现反复出现,多存在全身性关节的红肿、疼痛以及晨僵表现,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伴关节畸形现象产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部分患者可能伴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病症表现。该病症在治疗过程中的周期较长,且主要以药物抑制为主,不良反应较多,结合患者可能存在间歇性服药现象,病症的整体治疗效果不佳[8]。延续性护理则可通过强化院外的遵医行为,通过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症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症知识掌握,提高延续性护理的准确性;康复锻炼以及关节保护,则主要针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炎性介质的排除,松解粘连现象,改善局部的血液供给和影响,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结合用药管理和支持性护理,可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督确保各类药物的准确使用,避免间歇性服药情况产生;后期的定期随访调查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以便于调整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9]。
表3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比较( ±s)
表3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比较( ±s)
?
本文以212例患者分析有结果:组间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可计入统计学标准(P<0.05);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可计入统计学标准(P<0.05);组间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可计入统计学标准(P<0.05)。由此提示延续性护理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治疗后的疼痛表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降低患者的压痛、肿胀以及晨僵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改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具有积极的使用价值,使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