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娜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急诊科属于医院的主要负责危重病患者急症治疗的主要部门,该科室的患者普遍病情严重,需及时接受相应的治疗[1]。而针对急诊胸痛患者而言,其病症发病快,且病症进展迅速,及时的抢救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直接影响,由此急诊科的护理水平,对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极大的影响,而护理模式影响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优质护理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和医师间的配合,进而缩短抢救和开始治疗的时间,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2]。现为探究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科胸痛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纳入120例病症患者分析,有以下报告。
纳入共计120例需急诊科胸痛患者进行实验调查,所有患者纳入时间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患者依照随机数分组法进行组别区分,两组患者组别区分:对照、观察,各纳入60例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含男女患者人数为34:26,年龄27~70岁,平均(45.34±4.93)岁;观察组含男女患者人数为22:38,年龄21~69岁,平均(44.45±4.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胸痛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病症类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夹层动脉瘤、自发性气胸等[3];③左室射血分数<40%;④所有患者于知情条件下参与,由家属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结合其他心源性休克、继发性心力衰竭者。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本急诊护理流程,于患者病症确诊后为其制定手术干预措施,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情况,提供相应的水电解质平衡和吸氧治疗,同时需对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
观察组患者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①准备:护理人员在接受护理干预前需对自身的专业程度、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需熟知急诊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操作,保证人员的整体专业程度,确保在护理流程中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完成相应考核后的工作人员则可开展优化急诊护理工作内容。在实际操作中,需提前进行模拟训练,以情境模拟方式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意志力和对患者的整体服务质量;②制定优质急诊护理流程相关的抢救注意事项,优化急诊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工作作风,建立良好的优质护理环境,同时制定专项风险管理措施;③接诊:首先针对病症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所有患者的一半资料,即年龄、性别、病史、胸痛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症状等。同时查看患者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症。其次对病症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精确划分,将心源性心痛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分开,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胸痛患者分开,并动态统计和记录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最后整理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患者的神志、面色、体位进行记录,检查后对患者胸部实施听诊、叩诊,查明胸痛的影响因素。对病症患者做好各项指标检查,确保患者于稳定情况下进行手术[4];④救治:依照患者不同症状表现以及病症的诱发因素进行病症治疗措施的制定,首先需要判断患者的危险程度,同时根据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可开展急救护理,针对中危及以上的患者需进行动态监护,强化护理内容,低危患者则主要实施留观监护。加强对症护理,对患者不同症状给予对症护理,嘱咐患者时刻注意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吸氧以及生命体征监护,告知患者规范性用药的重要性。手术完成后需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调查,并定期至医院进行病症复查,保证手术和护理的有效性[5]。
观察统计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的抢救有效率,根据情况可分为成功、好转、无效。患者抢救后各项生命指标稳定,术后恢复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产生为成功;患者术后各项生命指标趋于稳定,术后整体恢复效果良好,存在轻度心率失常现象,进一步护理后缓解为好转;患者抢救后各项指标水平未得到改善,恢复效果较差,存在明显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为无效。
统计所有患者在各项急诊治疗指标方面的数据差异,包含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统计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包含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中风以及休克。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患者抢救成功率统计[n(%)]
观察组患者各项抢救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患者抢救的相关指标统计( ±s)
表2 患者抢救的相关指标统计( ±s)
?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3。
医院急诊科室属于医院设施中重要的部门,同时在诊断和治疗各类急诊性病症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受医院整体质量水平的影响,急诊科的病症诊断和治疗范围不断增大[6]。胸痛属于急诊科的临床常见病症,病症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由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和治疗水平,通过对临床护理措施开展护理流程和优化,保证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并在护理和基础治疗上将患者转送至急救室,是提高患者安全性和预后恢复的重要标准。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细化护理措施,同时可通过建立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救治工作的开展护理前需要做好护理前的准备,接诊流程、急救流程的优化,护理人需要在术前为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尽量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在必要情况下可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使患者提高对病症的了解和对治疗的信心,也能够保证患者的整体手术质量,提高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7]。
表3 患者的不良反应统计对比[n(%)]
针对优化护理流程,同时需要针对以下方面出发: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做好对患者院外、院内以及术前的各个工作环节而培训,以保证患者充足的治疗时间[8]。在患者院前急救流程中,同时可电话联系患者家属,查看是否存在既往病史、出汗、胸痛或心肌梗死等现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等待,并将车停靠于醒目位置,在车辆达到患者身边时需要立即进行检查,并在短时间内进行心电图、血压、吸氧等治疗和检查内容,必要情况下可将部分镇痛或治疗药物给患者使用。同时调整患者体位为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进行输液,同时严格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即时情况,根据患者当前所处状态给予一定的安慰[9]。
本文以120例患者分析有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抢救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提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病症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可降低手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保证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预后安全性,可有效作用于急诊科胸痛患者的抢救护理过程中。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升急诊科胸痛患者的手术治疗质量,整体使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