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素芹 ,顾兵,韩秀兰
1.江苏省盐城大丰友义医院ICU,江苏盐城 224100;2.江苏省盐城大丰友义医院外科,江苏盐城 224100
出于多方面因素,胸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40%~60%胸部损伤患者病因为肋骨骨折[1-2]。多根肋骨的多处发生骨折情况被称之为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能由外力冲击肋骨或胸部受到挤压等原因形成,一般来说,高龄人群因其骨骼自身特点,如变脆、缺钙等因素而更高发, 有时甚至剧烈咳嗽亦可能导致[3-4]。 由于其发病位置特殊,可造成患者心肺功能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反常呼吸、纵隔摆动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死亡[5-6]。有报道显示,因合并心、肺等脏器损伤而诱发的病死率高达25%~45%。 目前常见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但因手术造成的创伤可能会诱发患者呼吸功能下降、 呼吸道纤毛-粘液运输分泌物功能减弱而诱发各种术后并发症[7-8]。因此,专业的术后护理是手术发挥功效的保障。 早期护理干预是指对患者术后早期的心理、体位、呼吸道等予以护理,使得手术效果发挥至最优,较常规护理更具针对性[9]。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 年1 月—2019年11 月收治的104 例需实施多发性肋骨骨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该院收治的104 例需实施手术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基于双色球随机抽取规则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 例。对照组中40 例男性,12 例女性;年龄 29~84 岁,平均年龄(42.98±3.04)岁。观察组中 41 例男性,11 例女性;年龄 29~84 岁,平均年龄(43.52±2.99)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遵从医嘱,本人及家属知情并签订同意书; ②临床病历完整清楚,经影像学检测确诊为多发性肋骨骨折;③意识清晰无心理障碍和精神类疾病。 排除标准:①难以随访者;②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损伤者;③精神混乱,无法对疼痛感等进行正常评估者。 且自研究起始,所涉及内容均获得了所有对象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同时报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了批准。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对患者予以常规术后宣教、抗炎抗感染等措施,术后按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定时提醒患者排痰, 做好早期下床活动等恢复性锻炼,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给予一定量抗生素治疗,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方法, 成立专人小组,对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予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相关知识宣教,使其对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有一定了解,增加其治愈信心;告知其术后常见不适的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感,并适时分享其治疗进展,增加其依从性,从而获得更好治疗效果;②体位护理:在术后由手术室转运至病房途中,因动作缓慢且轻柔,避免其创口二次损伤;患者可能仍处于昏迷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处于半卧位; 可在术后逐步抬高床头位,每1 小时调高床头15°,依次抬高至45°,并询问患者舒适度情况, 根据患者身高和习惯适量调整抬高高度。 并指导患者适量活动四肢,如伸屈、翻转等;③呼吸道护理:实时对患者肺部情况进行听诊,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协助患者进行排痰、清理肺部分泌物等;④下床活动护理:于术后24 h 后,可逐步使患者坐立, 并根据其自身状况及耐受度予以下床练习,并逐渐增加步数等训练强度;⑤疼痛护理:指导患者控制胸腔活动,保持稳定呼吸,若痛感强烈需让患者转移注意力。同时,指导患者采用腹部呼吸方式,减轻因胸部呼吸所致的痛感;⑥并发症护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病程较长,痊愈时间较久,极易出现压力性损伤、便秘、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症状,应加强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⑦其他护理: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对患者饮食等方面予以干预,并在其出院前对出院后一些注意事项进行相关宣教。
就两组对象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针对两组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计算比较, 发生率=并发症出现例数/总例数×100.00%; 同时通过发放填写该院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对象就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即根据患者自身感受对护理情况进行评价,其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 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就对象术后1 个月对其进行随访,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对包括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4 项指标在内的量表进行评价,每项均为百分制,且分数越高代表越趋近于正常水平。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住院时间(23.19±1.86) d 明显短于对照组(30.45±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0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 项术后身体机能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身体机能指标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身体机能指标比较[(),分]
组别 总体健康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生理功能对照组(n=52)观察组(n=52)t 值P 值77.34±2.57 85.67±2.64 23.075 0.001 72.18±2.12 84.53±2.39 39.457 0.001 70.33±2.54 90.27±2.58 56.169 0.001 79.23±2.19 89.22±2.36 31.714 0.001
胸部创伤常见于交通事故等暴力撞击,而此常伴随肋骨骨折的发生。其又可根据肋骨断裂数量分为单根肋骨骨折及多根肋骨骨折[10]。 目前常用治疗手法为手术治疗, 且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的转归有重要影响。早期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注重在术后早期对患者心理、体位、呼吸道等多方位进行全面护理,更具针对性[11]。 首先需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针对各患者具体手术情况,制定更为适合的护理方案,并且护理人员及医师实时进行沟通,保障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最为及时合理的解决[12]。 在早期护理干预中,通过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使得患者对于手术情况具有一定了解,在干预过程中多告知患者成功案例,以缓解患者焦虑心情,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争取早日康复出院;在术后不同阶段,根据患者情况,予以体位护理,有研究表明在术后早期对其卧位的改变,使得膈肌下降,有利于肺部扩张,从而促进肺部分泌物顺利排出,并且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胸腔及纵隔积液的发生; 对呼吸道的护理格外重要,在护理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将积痰排除,极有可能加重肺部负担,引起呼吸窘迫等不良症状发生[13]。 而较常规护理中定期予以排痰措施的刻板, 在早期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需求及专业护理人员的判断,灵活掌握排痰时机,能大大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 术后早期有规划的协助患者下床活动,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加速其机能恢复,防止静脉血栓等的发生。
依据孙淑云[14]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早期干预的实验组,就住院时间(24.5±2.3)d、并发症发生率(6.9%)、患者满意度(93.1%)以及3 项术后机体恢复指标(89.6±3.7)分、(90.4±4.1)分、(88.7±3.6)分上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31.6±5.2)d、27.6%、79.3%、(71.1±3.1)分、(73.4±3.0)分、(72.6±3.1)分。 而就该研究结果显示行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上能够显著缩短[观察组为(23.19±1.86)d,对照组为(30.45±2.11)d(P<0.05)];并且对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对象(3.8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1%)(P<0.05);除此之外,通过术后1 个月随访中显示,观察组4 项术后身体机能指标评分(85.67±2.64)分、(84.53±2.39)分、(90.27±2.58)分、(89.22±2.36) 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77.34±2.57)分、(72.18±2.12)分、(70.33±2.54)分、(79.23±2.19)分(P<0.05)。结果充分提示了早期护理干预就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的理想效果,且结果也与孙淑云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应证了真实可靠性。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患者中能够起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使得患者机能得以更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