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 袁俊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体育学院 广东深圳 518060)
休闲体育是当今中国的新兴产业,作为休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美好幸福生活方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2016年我国正式进入“休闲刚需”时代。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大体育产业扶持,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将休闲体育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构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湾区体育产业,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在此背景下,粤港澳高校应跟紧时代潮流,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落实师范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目标的重要载体[2]。该文主要以广州体育学院、深圳大学、肇庆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4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分析为主。
2007年,休闲体育专业作为目录外的新专业被教育部正式列出,迄今为止全国共有72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共有6所,分别是广州体育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肇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深圳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其中,广州体育学院分设高尔夫、康乐体育方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休闲体育开设山地户外方向、健身体适能方向和滨海运动方向,深圳大学休闲体育开设体育旅游、高尔夫2个方向。
从表1中可以看出,4所高校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都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休闲体育项目指导、策划与组织能力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想或产品构想,将知识应用于实践[3]。除了培养目标定位外,高校在通识教育上也保持一致,都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每个高校由于各自办学特色及地域差异,使得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如深圳大学重在培养能够在各类学校、企业、政府、俱乐部、旅游等部门中进行教育、策划组织和指导人们的休闲体育活动的全面应用型人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侧重于培养能够进行休闲体育产业经营运作和满足训练指导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肇庆学院偏重于培养学生在户外运动、体育旅游和健康养老行业能够从事指导、管理、推广、策划等方面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表1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是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靠开设全部课程的有机协调与补充,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4]。
从表2中能看出,粤港澳高校的专业课种类繁多,专业必修课主要以理论课为主,主要包含休闲体育专业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和解剖、市场营销、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运动康复等。所涉及领域除了休闲体育,还包括营销、管理、运动损伤康复、旅游等方面。从专业选修课上看,各校主要以实践课程为主,包含了许多具有实践性的体育专业技能课,增设了一些符合社会潮流,深受广大民众青睐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攀岩、轮滑、定向越野、花式跳绳等。粤港澳湾区的专业课设置内容丰富,不只是对休闲体育相关方面理论与技术的学习,还打破了传统专业与学科的局限,帮助粤港澳地区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表2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为方便统计,将粤港澳休闲体育高校的课程结构统一划分,分为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从表3可以看出,在4所高校中,高校平均学分为154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毕业课程学分最高,为160分;深圳大学的毕业课程学分最低,为140分,分差不是很大。从通识必修课看,4所高校所需学分基本一致,都在33分左右;在通识选修课中,最高为肇庆学院的20分,最低为深圳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12分,分差不是很大;通过对高校通识课学分的分析发现,高校通识课学分均值为47.5分,肇庆学院通识课的学分最高,为54分,其余院校通识课的学分在45分左右,说明肇庆学院的通识教育要高于其他院校。从专业必修课看,4所高校的学分差距也不大,最高为肇庆学院的48分,最低为广州体育学院的40分,相差8分;在专业选修课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分最高,为41分,肇庆学院最低,为28分,相差13分;通过对高校专业课学分的分析发现,高校专业课学分均值为81分,肇庆学院专业必修学分与专业选修学分相差较大,有20分的差距,其余院校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则相差不大。总体来看,通识课的学分低于专业课的学分,除了肇庆学院外,其他高校的专业课学分基本上是通识课学分的2倍,说明大部分高校更加重视专业课的教育,尤其注重专业必修课。在实践教学课程上看,广州体育学院、肇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实践学分为30分左右,最低为深圳大学的11分,与广州体育学院的34分有着不小的差距。
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论文设计[5]。如表4所示,从实践形式上看,大部分高校实行专业实习与见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从学分上看,深圳大学设置的毕业实习学分最低,仅为3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最高,为14分,4所高校实践学分均值仅为9.5分;从实习时间上看,广州体育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开展时间最早,第4学期就开始组织专业实习,其中广州体育学院专业实习为4个学期,20周的时长在各高校中是最长的,说明广州体育学院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深圳大学的实践学分和实践周数分别为3分和12周,与其他3所高校差距过大,专业实践环节严重不足,由于深圳大学休闲体育专业是于2018年开设的,所以在专业实践环节上还需加强。
表4 粤港澳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实习环节情况
通过对4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和专业实践环节的分析发现,粤港澳高校在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已有一定的规模,打造了以休闲体育专业知识为主,以体育指导、体育营销、体育旅游、体育组织管理和体育专项技能为辅的课程体系,树立了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上,通识课程理论丰富,专业选修课程复杂多样,能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分设置和专业实践上,与其他院校相比较,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毕业学分都在170分以上,曲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大学的毕业学分也有168分,且这几所高校的实践周数基本都达到了20周,对比粤港澳4所高校的154分的平均学分和15周的实践周数,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上,大部分粤港澳高校对相关职业资格证没有明确要求,也没有对相关职业资格证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得部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休闲体育作为应用型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大湾区高校要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提高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注重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
通过调查发现,粤港澳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数目多、方向广,有许多体育项目课程。但与之对应的专业课教师却不足以满足高校开课需求,师资力量薄弱。许多课程都是由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来授课,休闲体育专业的教师较少。同时,教师在专项方面,大多都以足、篮、排等主流项目为主,新兴小众的体育项目教师较少。
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中很重要的一环,然而通过表3看出4类高校在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较小。相比于西北休闲体育高校,粤港澳高校的实践环节较薄弱。实践时间过少,不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符。
表3 粤港澳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学分设置
休闲体育专业是新兴专业,专业项目选择多,所需要的相应器材也多样,如攀岩、高尔夫、滨海运动等,都是需要相应的场地才能开展训练。虽然专业的课程较多,但是场地器材与开设的课程不匹配。例如,通过粤港澳高校的培养方案发现,各高校基本都有攀岩的专业选修课,但是有专业的攀岩墙等专业场地和器材的高校却很少,目前只有广州体育学院和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有专门的训练场地。
通过调查发现,4所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与其他相近专业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的能力也大体相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滨海体育和冰雪体育市场火热,市场急需此类休闲体育人才,然而还是有许多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招聘会上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所以,休闲体育人才的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与计划。
高校需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休闲体育的社会需求,与体育俱乐部、赛事公司或事业体育部门等机构和部门合作,搭建更多的实习平台,同时让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和运用理论与技术知识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熟悉休闲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从而满足从事休闲体育的职业要求。
教学评价是实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人才培养的类型、检验教育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检测的作用[6]。在此基础上,要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反馈与评价机制。学生在企业、事业单位等进行实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向学校教师反馈实习动态与状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规定的实习时数和内容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校带队教师共同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及评价,让学生能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明确就业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7]。在大湾区中,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和江门都为沿海城市,滨海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滨海休闲体育,如帆船、沙滩排球、浮潜等滨海休闲运动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大背景和大环境下,粤港澳湾区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设置相关海洋休闲体育运动课程,培养相关休闲体育人才。
休闲体育作为应用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实操能力,高校针对休闲体育的专业特性,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应用的平台。首先,以学生的兴趣、能力、项目和高校培养方案等成立休闲体育运动队,并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校内外比赛,如足篮排、健美操、定向越野、田径、攀岩等;其次,提供组织管理与应用的机会,让学生以赛事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校内外所组织的各种比赛、项目和活动,同时对学生进行裁判专业知识和比赛组织管理的培训,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发展,群众对休闲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高校的休闲体育专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所以,粤港澳高校休闲体育的人才培养要顺应时代趋势,以社会需求、高校特色和区域环境来确立培养目标,同时加强师资力量,改善教学场地设施,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不断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案,注重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助推我国休闲体育专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