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媒介改编的实证研究看岭南民间故事的开发策略

2021-09-27 12:36邱代东
传播与版权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岭南

[摘要]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文学音频改编与视频改编的接受情况,并结合岭南民间故事的特征,充分考虑信息泛化环境对受众的影响,从信息层面和接受层面对岭南民间故事的跨媒介改编提出策略性建议,对岭南民间故事的有效传承和文化产业内容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民间故事;岭南;跨媒介改编

一、作为内容资源的岭南民间故事特征

随着我国消费社会的形成、文化生产机制的成熟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作为文化产品的核心—内容资源便成了决定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关键。新媒体提供的发表平台与传播渠道,从侧面助力文学及其衍生作品创作的繁荣,也为文化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产品。从各自媒体平台来看,优质的内容不仅会吸引大量用户的注意力,还能以“借树开花”的方式催生相同IP、多种不同形态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讲,优质的内容不仅是新媒介渠道的稀缺资源,其量的多少还关系到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当下我国文化生产端仍旧存在优质内容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民间文学是与大众最贴近的文学类型,其内容往往来自真实历史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大众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具备厚实的接受基础。可以说,开发民间文学是文化产业优质内容挖掘必须重视的途径。岭南民间故事是岭南劳动人民创作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文学作品。它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了岭南地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其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是值得我们开发的内容资源。

我们开发岭南民间故事,需要先厘清岭南民间故事的特征。对此,笔者从文体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文体特征

岭南民间故事语言的时代感比作家文学要复杂一些,其既有近现代的口语表达,又有当代转述的痕迹。可以看出,编者在收集故事时,尽可能地保留了口述人的语言习惯,没有进行过度的修饰和语言加工。岭南民间故事靠口头文学的方式流传,也注定了其文体的杂糅,文言与白话、名词概念新旧混用。与文本相比,口头文学的形式注定具有更为简化的叙事线索,由于讲述者叙事水平有限,线性线索成为常用的构建故事的方式。正因如此,岭南民间故事在叙事上普遍呈现线性的特征:故事内容集中在一条主线索上,主线索上的情节多是依靠因果关系来连接,故事表意直接,缺少修饰。

(二)内容特征

岭南民间故事内容细节少,在人物的描写上擅长白描,勾勒人物最突出的外形与性格特征;在情节上,以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串联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岭南民间故事的口述人继承了前人留下来的故事和意义,在“再创作”中又无意识地增加了个人当下的观念。因此,岭南民间故事内容体现的价值取向,既有符合现代社会的观念,也存在部分过去的精神糟粕。从故事人物来看,岭南民间故事中既有岭南地区独有的人物,如白沙贤人,也有中原地区的盘古。刘伟铿在《关于岭南与广府文化形成的讨论》中指出,“岭南汉族地域文化不仅与岭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演进是交替进行的,而且与黄河、长江流域的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演进,也是交替进行的。祖先神的演进便是一例。” 盘古在岭南民间故事,尤其是花都卷里的重复出现,说明了岭南地区文化的融合性。

二、接受差异:视频改编与音频改编的对比实证研究

(一)跨媒介:自媒体平台的文学改编与接受

在自媒体平台成熟、短视频与音频创作异常活跃的当下,文学的跨媒介改编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基于文学改编的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和图文并茂的网文都呈现庞大的、远超传统媒体的体量特征。文学也借自媒体平台扩大了接受群体,获得了普及化的效果。

跨媒介改编文学最突出的特征便是改变了原著的信息承载和传播方式。从信息层面上看,多模态的媒介形态承载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单一模态的媒介,单位时间内提供的信息密度也远大于单一模态的媒介。因此,接受者需要改变信息接收速度,适应快节奏的信息传输方式,具体做法就需要减少联想和想象的时间。当然,接受者也并非完全被动地适应改编作品的节奏与速度。接受者以点击量和“弹幕数”等反馈形式,提示着人气作品应该具备的特点,而人气作品的再创作又反过来影响更多的接受者。在自媒体平台上,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交互程度远超过传统传播平台。正因为如此复杂的关系,创作策略的制定也就更需要精准、细分的依据。基于当下信息泛化的接受环境,本研究从信息层面入手,探索文学的视频(多模态)改编与音频(单模态)改编之间的接受差异,为岭南民间故事的不同媒介开发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二)控制实验:媒介变化中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情况

为了进一步考察文学作品跨媒介改编的接受情况,笔者进行了一项控制实验。实验对象为视频改编与音频改编的潜在目标读者,主要为18-21岁的大学生。试验总共分发200份问卷,同时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视频观众和音频听众,每组均为100人,男女比例近1∶1。实验对象被要求观看或聆听由创作人“钱丢丢”改编而成的说书视频或说书音频并填写问卷。作品内容均为《轩辕黄帝、战神蚩尤、无头刑天—三神的故事》,作品时长都为17分钟。部分实验对象被邀请做一对一深度访谈。

1.调查的测量指标

(1)信息接受程度。首先是信息记忆量的对比,请受访者根据回忆记录观看、聆听过程中接受的信息并记录下来,分4个采集点:故事人物、事件、线索、结局;具体记录形式为:“写下人物名(无需按照出场顺序)”“簡要复述事件的经过”“说明故事的线索”“描述故事的结局”。为了获得更为准确、客观的调查结果,问卷的设计注重指标的量化,4个信息采集点各占本部分总分值的25%。前两个信息采集点将以准确人物名的个数、准确情节的数量除以正确数量进行分值判定,后两个信息采集点将以单项选择的形式进行,提供4个相近的选项供受访者选择。4个信息采集点的总分值是信息接受程度的总体判定依据,分值越高,信息接受程度越高。

(2)接受感受调查。设置问卷内容为“愿意找UP主原作品再次观看、聆听”“愿意找UP主其他作品继续观看、聆听”“愿意找故事原著阅读”“有兴趣阅读相关其他神话”4项,要求受测者在观看、聆听后表达对每一项的同意程度。同意程度用分值表示,采用“李斯特量表”形式,分为5档,从5分到1分。5分为非常同意,同意程度伴随分值的降低而递减,最低分为不同意的1分。

2.调查情况与结果

(1)可信度、效度与项目分析。在可信度方面,笔者借助SPSS的信度分析后得知,兩套内容相同对象不同的视频改编接受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视频问卷)和音频改编接受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音频问卷)可信度高。视频问卷的信度系数值为0.898,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其中,将视频问卷中的任意题项删除后,问卷信度系数并不会有明显的上升,说明题项不应该被删除处理。同时,该问卷中的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同时也说明问卷信度水平良好。音频问卷的信度系数值为0.897,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也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将音频问卷中的任意题项删除后,信度系数并不会有明显的上升,因此,题项也不应该被删除处理。音频问卷中各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

在效度方面,笔者通过SPSS检验后发现,视频问卷与音频问卷都具备效度。视频问卷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的提取,其KMO值为0.794,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同样的,音频问卷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也均高于0.4,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的提取。音频问卷的KMO值为0.820,大于0.6,数据具有效度。

在项目分析上,问卷量表的各项具有良好的区分性,是合理的、不需要删减的。在进行项目分析时,如果量表项设计合理,则样本具有一定的区分性,分值有高有低;如果量表项设计不合理,则可能出现所有群体均选择相同答项。笔者借助SPSS的项目分析功能,对量表项进行求和后,分成高低组别,并且使用T检验进行差异对比,可以看出各项都呈现显著性(p<0.05),都具有良好的区分性,应该保留,不需要删除分析项。

由以上可知,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可信度、效度与项目分析均符合要求,调查结果是真实可信且有效的。

(2)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合深度访谈,笔者得出以下结果。

第一,信息接受情况分析。从视频问卷与音频问卷的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得到如下结论:视频接受比音频接受的信息量多,主要体现在接受者对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记忆情况、对故事复述详略情况以及对故事结局的叙述准确上。

视频接受者记得的人物个数均值为5.529个,中位数是6,比音频接受者记得的人物个数(4.983个)及中位数(5)略多。当笔者鼓励受访者尽可能详细回答问题的时候,视频接受者描述故事经过、结局的语句,字数超过音频接受者的人数较多,视频接受者复述故事更为详细,一定程度上说明视频接受者接收到的信息更多。从接受者回忆人物名字的词频来看,音频接受者与视频接受者差异不明显,词频排名前15中有12个词相同,分别是蚩尤、炎帝、黄帝、刑天、雷神、伏羲、西王母、九天、玄女、轩辕、附宝、皇帝,说明视频旁白语言的信息接受与音频语言的信息接受有着近似的效果。同时,笔者在统计时发现,视频接受者在填报人物名称时,出现错字(同音字除外)的概率比音频接受者要低6.33%,说明视频中的字幕强化了信息的接收。

第二,接受感受情况分析。接受感受主要以“1.愿意找UP主原作品再次观看、聆听”“2.愿意找UP主其他作品继续观看、聆听”“3.愿意找故事原著阅读”“4.有兴趣阅读相关其他神话”4个“李斯特量表”形式对个人意愿进行数值量化的项目进行测量。在每一项上面,数值越高,表示接受者意愿越强烈,最高分为5分(很愿意),最低分为1分(不愿意)。笔者经过统计发现,视频接受者每一项的平均分均高于音频接受者。视频接受者以上4项的平均分分别为4.11、4.17、3.93、4.32;而音频接受者以上4项的平均分分别为3.87、3.84、3.78、4.21,说明视频接受者对作品、改编者其他作品、原著及相关内容资源等更感兴趣。视频比音频更容易激发接受者持续消费的意愿。

为了进一步证实以上各项平均分得出的结论,笔者从百分比的角度再次研究数据。如果从百分比的角度来看,视频接受者以上4项表示愿意和很愿意的百分比分别为73.61%、73.61%、63.89%、79.17%;而音频接受者以上4项的愿意和很愿意的百分比分别为63.49%、60.32%、65.07%、79.37%。视频接受者对再看一次视频作品、找改编者相关作品和阅读原著的兴趣都比音频接受者要高,找与原著同类型文学进行阅读的意愿和音频接受者几乎持平。此结论与前面各项平均分比较所得结论基本相符。

为了给接受的深入分析提供足够的线索,笔者使用SPSS中的线性回归分析,厘清接受感受项目之间的关系。笔者将“3.愿意找故事原著阅读”作为因变量,“2.愿意找UP主其他作品继续观看、聆听”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1.愿意找UP主原作品再次观看、聆听”的回归系数值中p值在0.01与0.05之间,对自变量不产生影响。“2.愿意找UP主其他作品继续观看、聆听”在视频问卷中的回归系数值0.442(t=2.811,p=0.006)、在音频问卷中的回归系数值为0.350(t=2.553,p=0.013),因此,对自变量产生显著正向的影响关系。具体来说,接受者如果愿意查找并接受改编者的其他相关作品,也就更愿意阅读故事原著。可以说,如果改编者其他作品受欢迎,原著被接受者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笔者运用同样的线性回归分析探讨“4.有兴趣阅读相关其他神话”所受到的影响后发现,“3.愿意找故事原著阅读”以及“2.愿意找UP主其他作品继续观看、聆听”对“4.有兴趣阅读相关其他神话”有显著正相关的影响关系。如果改编者的其他作品或原著受欢迎,同类型的其他原著作品就会受到欢迎。综上可知,改编者的改编情况对原著及相关作品的接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编者越是受欢迎,原著及相关作品获得接受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深。

3.提炼与讨论

以对比实证研究结果为对象,笔者进一步对调研中的信息接受情况与接受感受进行关联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1)同样的时间长度,视频接受者接收到的信息总体上比音频接受者的更多,对原著及原著同类型作品的接受意愿也就越高。

視频或音频的信息量越多,展示对象的细节就越多,对接受者而言,把握对象的程度也就越深,继续探索该内容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更愿意接触相关的内容资源。此外,人们对熟悉的事物会有种天生的好感,正如心理学所讲,“人们总是期望得到熟悉的或相似的东西”。这也正是文化消费市场保持消费者粘着性的主要途径。创作者给予接受者更多信息,帮助接受者更清晰地认识对象,实际上是帮助接受者熟悉对象。

(2)作品接受方式影响了接受者信息接收的数量与准确性,也间接地影响了接受者接受的效果和继续接受的意愿。从调查结果来看,视频接受者在复述人物名称、故事经过、结局以及线索的时候,文字上的准确度高于音频接受者。在传递同一条信息时,视频字幕及画面中的文字与旁白声音相结合,提供的可辨识的细节比音频更多,调动的接受信息的感觉器官也更多,接受者在回顾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时也就更精准。

(3)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的高密度信息没有让接受者感到反感,反而激发了接受者对创作者及创作者作品的好奇心。视频改编多模态的特征,让其自身的信息密度远远大于音频。与音频接受者相比,视频接受者更加愿意观看创作者的其他作品。这说明人们愿意接受创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信息密度,对具有同样信息密度的作品也同样感兴趣。相比之下信息密度较低的音频,自然也就没有像视频那样,能显著地激起人们接受同类型作品的兴趣。

为何人们偏爱信息密度高的作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症候—信息焦虑。信息焦虑指在信息泛化环境中,人们对信息无节制渴求的心理倾向,常常表现为依靠不断吸收信息碎片来缓解内在焦虑的行为。“大多数学者将信息焦虑定义为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如压力、紧张、不安、焦虑、忧虑、担心、恐惧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相比视频接受者,音频接受者的信息焦虑得到舒缓的程度较低,激发接受者的兴趣也就相应较低了。

三、调节信息密度、多感官调动与信息低熵化:岭南民间故事的开发策略

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视频改编还是音频改编,都能增强受众了解原著及同类型作品的兴趣。不管是进行视频改编,还是进行音频改编,都能对岭南民间故事的传播和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视频改编与音频改编接受层面的不同,笔者提出以下岭南民间故事的开发策略。

(一)调节信息密度:增强单位时间的信息量

在对岭南民间故事进行跨媒介改编的时候,改编者应提高单位时间内叙事信息和细节信息的数量值,以激发接受者对原著内容的熟悉和兴趣。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讲,岭南民间故事内容细节少。改编者如何利用细节较少的、单一模态的文本进行信息高密度的多模态创作,其途径有两个。一是在不背离传统历史的前提下,依据当下的审美偏好对原著中的人物、景观、建筑等进行细化。二是给原著中的线性叙事增加叙事分支,以拓展故事的叙事空间和时间,有必要时还可以增加角色,在叙事的层面上增大体量。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切实地增加改编作品的信息量,在单位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信息密度也就随之提高。

(二)多感官调动:增加信息接收渠道

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视频接受中多感官的调动是增加接受者信息接收渠道的有效途径。同时,听觉和视觉的联动也增强了接收信息的准确性,有助于增强接受者对改编作品及原著等相关内容资源产生更为显著的熟悉感。从这一点出发,改编者对岭南民间故事的改编应当考虑调动多个感官。视频改编调动的是听觉和视觉,其接受效果已经显著优于音频改编,如果增加触觉、嗅觉、味觉的调动,那么接受者单位时间内不仅接收的信息将会更多,感受也就会更多样,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也就自然更深。

但这并不说要完全摒弃单一感官的改编方式。音频改编虽然不如视频改编受欢迎,也不如视频改编更能激发接受者的兴趣,但是音频改编作品不占有视觉,听觉和视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开协作。音频改编接受可以在接受者的行走、运动、休息活动中进行,使接受者的碎片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改编者在首先考虑多感官调动方式的情况下,也有必要进行单感官接受的开发。

(三)信息低熵化:提高作品的信息性价比

本文实证研究中使用的内容资源来自两个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和喜马拉雅FM。在这两个平台上,对文学原著的改编,在作品时长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上的视频改编作品在时长上往往都比较短,点击量高的文学改编视频时长多在10分钟左右。如文曰小强自2015年年末开始创作的速读原著改编短视频,截至2020年2月,点击量已经近8千万。同样,截至2020年2月,钱丢丢的190个神话系列短视频点击量也超过2千万。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叙事,改编者重新整理了原著内容,对其中的信息进行了筛减和梳理,使叙事内容更加有序,能够装进短时间的作品中。对原著信息的处理,增强了原著信息的有序性,也就降低了其信息熵。信息熵是信息论中用来描述内容信息有序程度的概念,信息越有序,其熵越低,接受起来也就越容易。改编者梳理和筛减原著内容,让它的信息熵降低,可以让作品呈现时间成本低、信息量足的高性价比特征。

四、结语

本研究从信息层面与接受层面的实证研究去探索岭南民间故事的开发策略,其目的是想要扩大岭南民间故事的受众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文化产业如何开发优质内容提供借鉴。在深度访谈中,受访者表示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的使用者比较普遍,而喜马拉雅音频网站使用者较少。媒介渠道的“黏着性”对作品本身的接受情况也有影响,应考虑放在实证研究的内容之中。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民间故事保存着许多对当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如何提取岭南民间故事中有价值的内容或成分,以什么样的标准对岭南民间故事中的观念进行衡量和筛选,对内容改编的具体操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伟铿.关于岭南与广府文化形成的讨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50-53,64.

[2] 韩蕾倩,闫慧,赵昆明,等.微信信息焦虑的量表开发与应用[J].图书馆论坛,2019(09):82-92.

[基金项目]2021年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地理媒介的空间生产:佛山城市记忆的建构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1-GJ039);广州工商学院2020年院级科研课题项目“融媒体时代经典文学跨媒介改编的接受研究—基于自媒体内容传播的实证”(项目编号:KA202002)。

[作者简介]邱代东(1983—),男,四川达州人,广州工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岭南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十二生肖·鼠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宗悫智破百象阵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服务成长:“民间故事进幼儿园”
张自启中国画——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