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礼盒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茶礼高端大气上档次,因此,从前的半斤袋装、一斤袋装越来越少见,这也直接导致了包装物价格成本的极大提升。同时,很多茶叶的价格从2009年的十几元到几千元一斤涨到了现在的几百元到几万元一斤,甚至十几万元一斤,但在价格提升的同时,礼盒包装的茶叶量却越来越少,包装空隙率也越来越大,这就有可能出现商品的过度包装。
一、过度包装的定义
过度包装是指超出适度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二、限量要求
现行的过度包装国家强制性标准为2009年3月31日发布并于2010年4月1日实施的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礼品茶可以套用该标准中其他食品类进行过度包装的检测。具体限量指标 如下:
1.包装空隙率。商品销售包装内不必要的空间体积与商品销售包装体积的比率应≤45%(注: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不大于30mL或者30g,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75%;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大于30mL或者30g,并不大于50mL或者50g,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60%)。
2.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完全包裹指定商品的包装均认定为一层;计算销售包装内的初始包装为第0层,接触初始包装的完全包裹的包装为第一层,依此类推,销售包装的最外层为第N层,N即是包装层数。
3.包装成本。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的总和,不应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初始包装:直接与产品接触的包装)。
三、限量指标的计算
以下面这款茶叶礼盒为例,进行限量指标的计算。
1.包装成本。该款礼品茶的市场销售价格是1080元/盒(茶叶净含量为54克,共计3小盒6小泡,9克/泡,10000元/500g);包装物材料是纸、PV;包装物成本是38元左右(通过咨询厂家得出,包装物成本并不算高)。
包装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比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公式中,Y是包装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比率,C是包装成本,P是产品销售价格。
2.包装层数。初始包装是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那层包装(图3),为第0层,由此可以得出,总计包装层数为2层。
3.包装空隙率。包装空隙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公式中,X是包装空隙率;Vn是商品销售包装体积,指商品销售包装(不含提手、扣件、绑绳等配件)的外切最小长方体的體积,mm3;V0是商品初始包装的总体积,即各商品的初始包装体积的总和,商品初始包装体积是指商品初始包装本身的外切最小长方体的体积,mm3;K是商品必要空间系数,商品的必要空间体积是指用于保护或固定各产品初始包装所需要的空间,在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中,K取值为0.6。
经过计算,图1的商品销售包装体积是:Vn=290×190×56=3085600(mm3);图3体积×6即为商品初始包装的总体积:V0=117×56×26×6=1022112(mm3);由此可得,包装空隙率X=47.00%。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款茶叶礼盒的三个限量指标分别如下:(1)包装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比率是3.52%,检测合格;(2)包装层数是2层,检测合格;(3)包装空隙率是47.00%(≤75%),检测合格。
四、限量指标同一包装、不同属性再计算
1.包装层数。本文中茶叶礼盒的包装层数是2层,这点比较容易控制,此处不做过多探讨。
2.包装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比率。本次测试选择的产品单价为1080元/盒,属于高价茶,但现实生活中普通老百姓喝的茶叶多在几百元以内一斤,倘若售价为500元/500g以内甚至1000元/500g以内的茶叶以该款包装作为礼盒,则包装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比率必定超过20%,导致包装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比率这项指标检测不合格。这还是用商品的市场正常销售价格来进行检测,如果以商品制造商与销售商签订的合同销售价格计算,包装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比率将会更高(注:根据GB23350-2009附录C中C.3,商品销售价格的核定应以商品制造商与销售商签订的合同销售价格计算,或以该商品的市场正常销售价格计算)。
按照普通人的概念,在选择礼品茶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包装好看、价格实在又不失档次的茶礼。但是太贵的茶礼,普通人不容易消费得起,若完全按照现行标准,很多茶礼又会触及过度包装,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现行标准相对的一个矛盾点。
3.包装空隙率。茶叶泡袋的包装方式有多种,比如泡袋内不含空气的真空包装的、压缩成饼状、松散包装等。茶叶本身具有非固定形态,上述茶叶礼盒所采用的包装形式为三角包,还有很多其他包装形式,如豆腐块包,如图5所示:
同样是一小盒装两小泡袋茶叶,但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却大相径庭。对豆腐块这种包装方式进行计算,商品初始包装的总体积V0=50×56×26×6=436800(mm3),包装空隙率X=77.35%,这样得出的结论则为不合格。
同样的泡袋,不同的包装,结论完全不同。如果以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层计算体积,则给商品生产企业对于泡袋的操作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可以多设计长款的泡袋、宽版的泡袋,或者大盒子装少量茶叶或者茶饼,这样都可以有效地减小包装空隙率。
五、限量指标适用性探讨
通过上述同一礼盒不同情况限量指标的计算,我们可以对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的适用性进行一些探讨。
1.包装层数。秉持着环保节约的大趋势,应该鼓励使用更少的材料,以及更环保的材料。在包装层数的这项标准中,没有较大的争议性。
2.包装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比率。现阶段包装成本越来越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力成本、设计成本、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等。笔者认为,包装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该成为人们期待用更好看、更上档次的包装的限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品味,期待更多的选择,茶叶也应该可以匹配能够体现相应价格的包装物,因此对于过度包装的重要关注点更应该是茶叶的品质价格是否因为过度包装而导致以次充好。比如,用极其低价的茶叶配上不错的礼盒,让消费者把大部分钱花在茶叶包装成本上,而实际得到的茶叶却是低质产品。所以,笔者期待以后标准修订的重点更应该体现在茶叶成本价格对应相应的包装。
3.包装空隙率的计算。茶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包装并不是固定的一种形式,比如铁观音需要真空冷冻保藏,普洱是压成茶饼销售,岩茶、红茶可以松散包装等,但在销售过程中它们却是以重量为单位进行销售的。包装空隙率是用体积来反映是否过度包装,在体积测量法中,茶叶泡袋包装的不规则性使得在实际测量中会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各類茶叶的价格相差极为悬殊,便宜的几十上百元一斤,贵的几万元一斤,为了使大众消费得起,很多企业的高价茶叶只能通过少量包装,比如一礼盒3-6泡,从而降低茶叶礼盒的销售价格。这就与包装空隙率的初衷相悖了,因为茶叶越少,越容易超标,可是茶叶越多,价格就会到高到让人无法接受。所以,在以后标准的修订中,针对茶叶是否可以通过重量来标定,并且使用不同的系数对不同档次的茶叶进行区分计算,这样可以避免体积计算的不确定性,也不至于买了高端茶叶却不如低价茶礼看上去大气。
通过对当前茶叶市场礼品茶是否满足过度包装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对现行的过度包装标准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对于茶叶礼盒的适用性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得出了一些结论。同时,距离现行标准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中国茶叶也蓬勃发展了十几年,除了茶叶,很多其他商品的现状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极大提升,现行标准是否适用值得思考。笔者认为,既然是标准,就既要指导、规范市场,也应服务、配合于市场,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修正,更好地跟上市场的变化,而不应成为行业发展的一种障碍。
作者简介:黄力文(1982-),男,福建南平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计量检定,主要从事衡器、电子天平、定量包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