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婉
摘要: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迅速走进了大众生活,从手机的刷脸解锁到移动支付,为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挑战,本文以此为基础,浅谈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移动支付时的风险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脸识别技术;移动支付;风险研究
一、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基于每个人面部独特的3D特征,通过机器扫描人脸,抓住人脸图像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识别的技术。通过像这样设置智能设备,对面部信息进行采集,可以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电子设备解锁或者移动支付上面来。从理论上讲,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下,人脸识别技术是十分安全的,因为每个人的面部特征都完全不同。但实际上它也存在着很多技术隐患。
二、人脸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
(一)國外发展应用情况
目前很多国外世界顶尖的科技企业都在着力于进行生物人脸识别研究。在2013年由芬兰的一家创业公司Uniqul首次推出,在这个系统中不需要用到钱包或信用卡,只需面对屏幕上的摄像头即可。而目前最常见的比如苹果推出iPhone X,包含指纹识别ID touch,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解锁资金账户的支付权限,实现账户往来。英国也已经通过“PayPal”推广人脸识别支付系统。
(二)国内发展应用情况
在国内的发展应用中,首次出现刷脸支付是在银行系统上。而用于便民系统的人脸识别支付系统,首先由支付宝尝试。在购物后用刷脸取代输入密码,加强了便捷性和安全性。后来支付宝推出蚂蚁金服Smile to pay的扫脸技术,进一步加深了在支付系统上应用。
三、人脸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应用风险分析
(一)识别度风险
虽然人脸特征具有唯一性,但是在当前的支付领域中依然具备着识别度降低的风险。具体来说,首先人脸具有不稳定性。人们的面部特征随着时间的变化将会发生转变,包括通过化妆、佩戴手饰、受伤、整容等等因素导致的面部特征发生明显变化,这会使得人脸识别的正确率大大降低。除此之外,人脸特征也十分容易被复制。通过整容或者照片识别等方式可以骗过人脸识别系统,造成支付风险。
(二)隐私安全风险
除了识别度风险之外,人脸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中也存在着暴露个人隐私的安全风险。“刷脸支付”的过程主要依靠手机等设备通过拍照后进行图像数据传输,但是一旦自己的外貌数据交给了别人保管,是否会将其泄露给不法分子还有待考察。除此之外,移动支付是否会后使用之后暴露用户的个人位置或行踪,这些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着风险。
(三)交易安全风险
除了以上风险之外,在支付交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具体来说,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数字信息的传输,但如果此时受到病毒或黑客等攻击,可能会使支付过程中断。除此之外,就人脸识别技术本身来说,其准确率目前无法达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在交易的过程中依然有概率出现身份验证错误,进而产生错付的现象。
四、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切实加强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移动支付安全系数,首先应该尽快出台认证标准,强化对其法律的规范化管理。由于当前对这样的新型移动支付业务没有确切的法律规范,因此银行方面应该尽快完善《移动支付业务管理法》。除此之外,从个人信息到支付安全应该有一套严格规则来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对于刷脸移动支付的日常监测也要安放在日常业务范畴内,并且对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及时警告和处理,切实保证广大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二)加强行业自律
为了加强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也要加强行业的自律性。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的支付公司应该设立严格的行业规则,在信息采集和对比部门设定严格的审查机制。除此之外,也可以对周期里安全系数较高的部门进行奖励,以促进员工的行业自律性。
(三)强化技术研发
强化技术研发是保证人脸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安全系数提升的核心手段。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局限性,因此科研人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加强技术的安全性。首先技术人员应该将人脸识别技术与其他技术融合,比如在面临大金额转账时,应该将人脸识别技术与密码认定等方法相结合,虽然略有繁琐,但是保证了其安全性。其次,各相关支付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人脸识别的技术攻关,找到当前人脸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技术漏洞,例如可以通过二次人面图像信息采集与对比实现误识率的降低。
(四)提高公民信息保护意识
最后,应该切实提升公民的信息保护意识。公民在进行人脸识别注册时,应该检查该设备的技术手段是否完善、合法;在次公民在进行移动支付时,应该注意当前的支付设备是否是正规企业研发的支付设备,比如该摄像头是否具备支付宝商标。当公民的图像信息被采取后,要对回访电话或资料二次传递等保持警惕。如果公民发现支付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通过专门电话进行举报或报警。
总而言之,虽然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走进大众生活,为人们的移动支付带来了便利,但是开发者也应该意识到隐私安全以及识别度等领域的支付风险。为此,只有采取更加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才能使人脸识别技术更稳定的发展下去,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金融业的风险及对策[J].金融科技时代.2021,(2).58-61.
[2]刘大为,马云姣.基于“刷脸”支付的生物识别支付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11).106-111.
[3]刘宇.人脸识别技术在医院支付领域的发展前景[J].信息与电脑.2017,(10).165-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