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阳 申寿康
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应对时势巨变的根本。金融体系作为现代经济的脉络,是连接各经济部门的重要纽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金融的顶层设计是促进经济特别是金融经济长期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根基。然而,金融学研究往往聚焦于中微观层面,系统地从国家高度与宏观层面设计金融治理体系、从学术视角审视探讨宏观金融体系构建问题尚属鲜见。
关键词:推进;中国金融学;创新发展
传统的经济金融思想是中国金融学汲取营养的宝库。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沉淀为中国金融学的底色。尽管我国传统经济金融思想在系统化、理论化方面有诸多不足,却不乏真知灼见。这些真知灼见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践,是中国金融学重要的思想来源。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路径
传统的经济金融思想是中国金融学汲取营养的宝库。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沉淀为中国金融学的底色。尽管我国传统经济金融思想在系统化、理论化方面有诸多不足,却不乏真知灼见。这些真知灼见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践,是中国金融学重要的思想来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明确分工解决“错位”问题,中央政府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指引,由短期利益转向更注重长远发展。地方政府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推进各个地区专门化和特色化的金融体系改革,中央地方相互配合,推进从中央到地方银行直接融资的过程,推动金融市场有序、高效和规范化发展。政府进一步探索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道路,改善以往此消彼长的对立方式。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成正相关,而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金融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需要解决“越位”问题。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国情,按阶段和顺序逐步推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探索和创新除现有宏观调控政策外更多合理有效的调控方式。政府需要加快推进金融业的市场化,发挥金融市场自身的优越性,实现买方和卖方信息对等,实现市场充分竞争,用更多地进行监管取代直接干预,真正做到服务型政府。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银行,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和特色银行,降低融资难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而在选择经济试点时,应综合考量各地的发展差异,尽量将试点产生的区域化差异缩小。根据我国的现状,东部地区应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另外,数字金融发展,不断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和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企业也直面全球市场挑战。金融市场加速优胜劣汰,对金融监管也提出升级要求。加强科技监管,是现实下保障金融安全和完善金融监管的有效手段,符合监管体系和监管现代化的总体方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深化中国绿色金融,助力“30·60”战略目标
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主要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获得经济收益,客观上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或技术改造降低能耗。然而,绿色金融包括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当前国际绿色金融市场主要集中在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一系列碳信用工具交易的市场,包括项目市场、自愿减排市场和配额交易市场。中国绿色金融在内涵上尚受限于碳等交易市场發展。发展绿色金融市场需要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创新绿色金融工具,设计或推出衍生类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以及其它结构性产品等。碳金融等绿色金融创新有助于识别产业转型中风险暴露,丰富相关企业转型过程中对绿色金融工具选择。吸引金融投资机构进入绿色金融市场,活跃市场交易,做大交易规模,强化价格信号。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碳金融以及绿色信贷、债券市场,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建立并完善绿色金融市场的利益补偿机制。加强绿色金融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功能,必须要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吸引金融投资机构的参与不仅能活跃绿色金融市场,而且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业务风险,促进绿色金融业务向纵深发展。当前需培育鼓励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场建设,适时降低市场进入门槛,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综合基础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低碳产业和绿色经济。
三、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绿色金融体系需要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服务产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现有发展体系下,提高绿色金融服务层级,必须结合国内外发展经验,适时调整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完善绿色金融制度规定,调动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积极性。“十四五”期间,加快绿色金融市场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吸引并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规范绿色金融业务流程,丰富绿色产品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业务具体实施制度,包括完善碳市场交易制度以及制定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业务操作细则。《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出台,新增了交易产品、配额总量与分配方法确定、自愿减排核证、碳排放政府基金等内容。但是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定位为一个涵盖自愿减排市场和配额交易市场的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碳排放交易制度内容应当规范市场交易主体及相关交易活动,需要考虑参与者利益得失。而目前征求意见稿中相关拍卖标准不清晰,价格机制不灵活,各产业进入全国碳市场顺序不统一,排除金融投资机构等很可能造成履约单位履约期集中交易,其余时间不愿或减少交易。此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等业务在操作层面仍需完善评价标准和操作细则。
四、结束语
破除西方主流金融学教条,彰显中国金融学发展的自信。中国金融学必然要讲中国故事。如果说以前对于中国金融发展经验的总结还缺少“底气”并唯恐其与主流不一致,那么今天,这种“不一致”或“特色”恰恰是中国经验的价值所在。中国金融不仅成为创造“两大奇迹”的功臣,而且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方面的“国际领先”,进一步彰显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自信。
参考文献:
[1]张杰.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基于本土化批判吸收的西学东渐[J].经济研究,2020,55(11):4-18.
[2]雍和明.破解国家金融发展难题——读《国家金融学》[J].中国金融,2020(22):99.
[3]刘井奎.试论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J].中外企业家,2020(1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