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仙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预算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对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从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必要性出发,针对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以供参考。
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是政府活动计划的充分反应,也是政府履行自身职责重要的手段。科学有效的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可保障财政资金合理使用,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性,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发展,对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在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还有许多不足,与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发展要求不相应。因此,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是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预算管理制度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号角,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进行了先行先试。党的十九大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加快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
为决算预算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形势,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从六个大的方面二十四条具体措施明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和重点。收入方面:要求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规范政府收入预算管理、将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各类基金收费、存量资源等纳入预算管理,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强化部门和单位收入统筹管理。支出方面:要求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资金支付直达机制、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分类分档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预算编制方面:严格预算编制管理,增强财政预算完整性。改进政府预算编制、加强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特别是建立健全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做实做细项目纳入项目预算库、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预算执行方面: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加强预算对执行的控制、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从而实现预算对执行的有效控,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优化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拓展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风险防控方面: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对债券资金的举借、使用、偿还做出明确的规定,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強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隐患。信息公开方面:增强财政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改进预决算公开,加大各级政府预决算公开力度,提高政府理财透明度,发挥多种监督方式的协同效应,让财政资金再阳光下运行,同时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系统信息贯通,推进各部门间预算信息互联互享。
在这样的情形下,迫切需要县级财政通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县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水平,以解决县级预算管理中预算统筹力度不足、预算约束机制不严,预算监督作用不明显、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规范县级财政在预算管理中项目中长期规划,预算公开制度、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更好的发展。
二、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财政部门工作的重点内容,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对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在县级财政预算编制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依据,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在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例如在项目支出预算中,未能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审批,支出项目细化程度不足,与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出入,项目没有进行法定程序进行随意调整;现在很多县级财政预算项目都是短期规划,在一个预算年度内结束,没有进行中长期规划,对于生命周期长的项目,没有进行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没有建立项目跨年度预算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时部门预算单位在立项时更多的是考虑自身需求,没有考虑到整个财政预算的平衡,与财政预算衔接不够;在支出环节中没有制定项目支出标准,项目多标准少,还存在项目支出标准不能满足预算评审、绩效评价工作需求,难以形成通过预算评审、绩效评价和决算反馈情况动态调整完善项目支出标准的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也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预算执行不到位
预算执行是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若不注重预算执行的管理,或者是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使得预算执行环节出现诸多随意性问题,如超预算支出、虚增收入、先用后批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产生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尤其是在支出方面,常常出行预算追加资金量大、部分单位乱支乱用等问题,未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对预算支出进行审批,也未按照预算流程进行工作的安排。另外,在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的情况下,难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对预算进行优化,同时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财政资金浪费或超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