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化锶联合局部放疗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2021-09-27 07:08孙东兵
中外医疗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氯化疼痛感多发性

孙东兵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山东菏泽 274300

骨转移癌指的是恶性肿瘤转移至患者骨骼部位,以股骨、骨盆和脊椎骨为主要发病部位,发病后易引发患者出现疼痛、肿块等症状。 调查分析发现,在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中, 有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骨转移癌情况,最为常见的当属前列腺癌、肺癌和乳腺癌等[1]。 就出现骨转移癌患者而言,疼痛属于常见且主要症状,早期阶段患者疼痛相对较轻,且疼痛情况发生呈间歇性,但伴随肿瘤的不断发展,不但会加剧患者疼痛感,而且疼痛情况呈持续性,大部分患者不耐受,需通过开展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二氧化锶(89SrCl2)为 β 放射剂,其化学性质类似钙,为转移癌性骨痛主要治疗剂。 另外,有研究指出,对于骨转移癌的治疗,化疗治疗的开展也能取得较好效果[2]。 故而,该文方便选取2017 年 1 月—2020 年1 月时段该院接收的50 例多发性骨转移癌者为判定对象, 探究联合应用89SrCl2与局部放疗治疗的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收的50 例多发性骨转移癌者为对象,医学委员会知晓同意研究进行。 以数字单双号形式进行组别分设,即对照组(n=25)、观察组(n=25)。 对照组男 15 例,女 10 例;年龄 35~72 岁,平均(53.64±2.41)岁;癌症类型: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所占例数分别是 9 例、10 例和 6 例。 观察组男 16 例,女 9 例;年龄 35~72 岁,平均(54.23±2.47)岁;癌症类型:前列腺癌、 乳腺癌和肺癌所占例数分别是10 例、11 例和4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骨转移癌者经骨髓检查、病例检查均已确诊;年龄均不低于35岁;选取对象均知晓同意研究进行。

排除标准:伴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功能严重异常者;脊椎转移所致脊髓压迫者;不配合研究进行者。

1.2 方法

选择应用二氯化锶(国药准字H20080473)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患者注射用药,静注,每次用药剂量为1.48 MBq/kg。 治疗间隔 3~6 个月/次。

选择应用二氯化锶与局部放射共同治疗观察组患者,参照对照组的行二氧化锶的用药方法、剂量对患者实施治疗;予以患者局部放射治疗时,指导患者行仰卧位或俯卧位, 应用热塑胶模具固定患者于放疗专用一体板上。 把患者图像浓聚同时伴有显著疼痛感部位的体表投影看作放疗靶区中心, 同时在热塑胶模具上对投影进行标记;随后在SPECT/CT 开展X 射线CT 定位扫描,把TPS(放疗计划系统)导入至CT 图像上并勾画病灶,将局部放疗方案做好。 实施放疗前,利用模拟定位机核对患者放疗靶区, 随后应用直线加速器对靶区开展放疗,仪器型号为阿XHA198,能量为6 mV,放疗:DT30gY/3gY/10F,放疗 5 次/周,连读放疗治疗 2 周。

1.3 观察指标

以治疗前后为判定时间,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选用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3],量表划分以无痛、轻度疼痛、重度疼痛和剧烈疼痛标准划分,评分0~10 分,评分和疼痛感呈正比。

以治疗前后为判定时间,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选用KP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量表[4]进行,总分100分,其中,量表评分不低于80 分表示患者可自理生活,评分在50~79 分区间表示患者可半自理生活, 评分未超过50 分表示患者需要他人帮助生活。 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以治疗后为判定时间, 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情况[5],标准划分以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轻度缓解和无效进行,其中,患者未出现任何疼痛感,满足上述符合完全缓解;患者疼痛感减轻显著,未对正常的生活与睡眠带来严重影响,满足上述符合部分缓解;患者疼痛感显著减轻,但一定程度影响生活与睡眠,满足上述符合轻度缓解;相比治疗前,患者疼痛感无明显变化,病情有加重趋势,能对生活与睡眠带来严重影响,满足上述符合无效。

以治疗前后为判定时间,在比较对照组、观察组骨转移病灶数量,分析患者具体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

在比较VAS 评分中, 两组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6.65±0.64 6.38±0.44 1.738 0.089 3.64±0.18 3.32±0.28 4.807<0.00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59.35±2.67 59.91±3.90 0.592 0.556 79.56±3.34 85.55±2.20 7.489<0.001

2.3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率是68.00%(17/25),其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和无效所占例数分别是4 例、10 例、3 例和 8 例; 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率是96.00%(24/25),其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和无效分别是 5 例、12 例、7 例和 1 例。 经比较,前者治疗疗效率低于后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78,P=0.027)。

2.4 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数量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 观察组骨转移病灶数量分别是(5.40±1.30)、(5.34±1.28) 个,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64,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骨转移病灶数量分别是(4.37±1.04)、(3.69±0.93)个,后者显著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5)。

3 讨论

骨转移癌指的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出现骨转移情况,当发病后会有局部疼痛感出现,这一情况的发生和肿瘤直接侵染累及骨膜, 以及和肿瘤生长压力影响骨膜相关, 并且疼痛情况会伴随骨转移瘤的生长而不断加剧,使患者出现疼痛不耐受[6]。 基于此,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虽然麻醉药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止痛功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所以不建议作为首选。

另外,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部分病症患者会在病情发展至晚期阶段时出现多发性骨转移情况[7],而且在出现多发性骨转移患者中, 发生顽固性骨痛的患者能达到89%左右,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生活质量, 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脊柱压迫、 病理性骨折,从而引发瘫痪[8]。 而且,通过研究分析还得出,多发性骨转移癌的患病人群以中老年者居多, 因此类患者受年龄等因素影响, 其机体机能相对较差, 免疫力低下,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发生[9]。 对此,对于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 如何进行有效合理治疗为当前医学需要重视注重的问题。

对于骨转移癌的治疗, 二氯化锶是必不可少的药剂,其能发射一种β 放射剂,射程相对较短,1.46 eV 为能量,范围具有局限性,同时有亲骨性,能将骨转移病灶有效杀死,从而能有效减小对内脏软组织辐射。 向患者体内注入药物后,能在活性骨生成部位快速复活,特别是骨转移病灶, 相比正常骨组织, 其累及量相对较高,对正常骨组织的辐射影响减小[10]。除此之外,二氯化锶的应用还能将骨转移病灶减少或杀灭, 碱性性磷酸酶活定下降,溶质溶解改善,可加快修复骨质,减轻骨外膜和骨内膜压力,从而能有效降低患者局部疼痛感[11]。另外,在骨转移病灶内,二氯化锶半衰期时间能达到50 d左右,药效发挥时间长,可对治疗效果予以有效维持。有报道指出, 二氯化锶的应用能使转移性骨肿瘤者骨痛情况有效改善,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而且能有效抑制显著相关血液学病毒性反应发生[12]。 在该次研究中,以该院接收的50 例多发性骨转移癌者为判定对象,经对上述研究的阐述分析,从结果分析中能得出,较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减少,结果差异明显,由此能证实,二氯化锶的实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对于多发性骨转移癌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有研究指出, 止痛机制主要和下述因素有一定相关性:①辐射作用能有效缩小中立体积,降低相应的鼓膜压力与相应部位骨组织间压力; ②电离辐射作用能对神经末梢去极化速度产生影响, 对疼痛在轴索传导进行干扰;③能对炎性物质产生有效抑制,包括前列腺素类与激肽类等[3,13]。 在该次研究中,对于骨转移性肿瘤患者予以放疗,为有效且常用的姑息治疗措施,利用高能量射线能使细胞生长速度减缓, 或是将肿瘤细胞杀死,肿瘤体积缩小,对溶骨破坏病灶骨愈合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当肿瘤缩小后,能对致疼痛化学介质的表达予以抑制,使患者局部疼痛感减轻[14]。由此能证实,除药物治疗外,对于癌症的治疗,放疗的应用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就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而言,局部放疗的开展能对骨转移癌生长予以有效抑制[15]。 此外,局部放疗的实施能产生电离辐射作用,将神经末梢去极化速率改变,从而能对疼痛传导产生影响,使患者疼痛感减轻,降低对患者全身的影响[16-17]。 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率为 68.00%, 明显低于观察组的 96.00%(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3.64±0.18)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2±0.28)分(P<0.05);对照组患者骨转移病灶数量多于观察组(P<0.05),说明联合应用二氯化锶与局部放射疗法进行治疗, 能使治疗疗效显著提升,患者疼痛感减轻,降低不适感,骨转移病灶数量减少。 另外,研究中还得出,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 说明联合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有重要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王建国等[18]研究中,选取联合应用局部放疗与二氯化锶共同治疗的多发性骨转移癌者20 例作为C 组,另选取应用二氯化锶单纯治疗的多发性骨转移癌者20例作为A 组。 从结果中可知,在比较VAS 评分方面,治疗 1 个月后,A 组评分(2.6±1.3)分,C 组评分(1.8±1.2)分; 治疗后 2 个月,A 组评分 (2.2±1.0) 分,C 组评分(1.5±1.0)分;经比较,C 组结果评分明显低于 A 组(P<0.05)。由此说明,对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予以二氯化锶和局部放射共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 上述研究内容与该次研究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 对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予以二氯化锶与局部放射共同治疗,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患者疼痛感减轻,减少骨转移病灶数量,生活质量提升,可推广。

猜你喜欢
氯化疼痛感多发性
低镍锍氯化浸出试验研究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备1,2,4-/1,2,3-三氯苯
溴氯化丁基橡胶的制备与性能
氯化铒和氯化镝对小鼠免疫细胞作用的体外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