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满意度评价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

2021-09-27 12:16:18李丽红邱羽
科技促进发展 2021年5期
关键词:象限相关者装配式

■ 李丽红 邱羽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沈阳 110168

0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将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1]。装配式建筑的推广符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但PC 构件的高成本造成企业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实践时短期成本增加,而长期收益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政府出台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加以鼓励[2]。截至2018年1月我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颁布了相关指导意见以及行动方案,地方性配套激励政策也陆续出台以推动行业发展[3]。但是对于已经出台的各项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各利益相关者对其是否满意不得而知,因此需要对政策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进行满意度评价的文献。在其他政策满意度评价方面,王漫红等首先对不同参保人员的医保政策总体满意度进行差异性检验,其次利用因子分析对政策满意度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分类,最后通过Ordinal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医保政策满意度的主要因素[4]。张龙基于政策需求主体的角度,利用因子分析对15 项小微企业减负政策进行满意度评价,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企业类型-政策满意度进行交叉分析[5]。赵静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运用AHP 层次分析法对林改政策进行满意度评价,并利用ⅠPA 象限图进行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度-满意度分析[6];张自强等基于农户的视角利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集体林改政策进行满意度评价,并建立ⅠPA 象限图寻找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7]。柳清瑞、方菲、曹海林等都基于农户的角度,建立政策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分别对新农保政策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行满意度评价[8-10]。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总结出,政策满意度研究多是先对政策进行整体满意度评价,再对政策作用主体与政策满意度进行交叉分析,以研究不同作用主体对政策满意度的差异。在评价方法上,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单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ⅠPA 象限图分析法等。在评价角度上,多是基于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角度。由于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种类繁多,作用主体广泛,并且政策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利用K-W 非参数检验研究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政策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次通过因子分析对政策进行降维分类,并进行政策总体满意度和各单位机构-满意度交叉分析,最后利用ⅠPA 象限图分析法,对每一项政策的重要度-满意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改进措施。研究既对激励政策进行梳理,保证研究对象的全面性,又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政策满意度评价,保证评价角度的系统性,使研究的结果更加真实准确,为政策的修订和再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于利益相关者角度评价的必要性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组织应当了解并尊重所有对组织行为和结果产生影响的个体,尽量满足各方的利益和需求,而不只关注股东所获得的收益。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政策满意度的评估,为人们思考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框架[11],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能够对利益权力进行再评估,权衡利益关系;二是能表出达利益相关者需求,找到政策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改进;三是可以同时获取政策使用者、政策执行者等不同社会成员的意见,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能力和知识进行互补,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1.1 利益相关者界定

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在政策激励下,为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和推广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主体,其活动能够影响政策目标实现[12]。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设计、生产、施工、运营5 个阶段,由于运营阶段的利益相关者在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决策权和参与度较低,因此不予考虑。本文确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开发单位、设计单位、构件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科研、教育及培训机构,而政府机构是政策的制定者,并且在建设全过程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因此也将政府单位纳入激励政策的利益相关者中。

1.2 利益相关者政策满意度作用机理

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满意度是指政策实施后,各利益相关者获得的经济补贴、服务保障、技术支持、优创优评等权力利益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感知对比状态[13]。如图1 为利益相关者政策满意度作用机理,利益相关方在政策激励过程中并非始终寻求利益最大化,更多时候是寻找满意度最高的预期结果[14][15]。在政策激励过程,如果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目标都能得以实现,那么他对于整个激励系统就会产生很高的满意度,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装配式的建设过程中,有助于系统的协调发展,同时政策的再设计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建议,既协调了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提高了政策质量[16]。

图1 利益相关者政策满意度作用机理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沈阳市作为国家首个现代建筑产业示范城市和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在装配式建筑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沈阳市于2010年开始出台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在产业政策配套方面具有较早的经验,并且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足够的样本可供研究,因此选择沈阳市进行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数据,调查问卷包括3 部分内容:(1)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单位性质、年龄、工作年限、从事与装配式建筑相关工作年限;(2)采用李克特5 级量表对15 项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满意度打分,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依次设为1~5 分;(3)对政策满意度低(≦3分)产生的原因进行选择。通过问卷星、电子邮件、微信群、QQ 群等多种形式对沈阳市政府机构、施工单位、预制构件厂、设计单位、开发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问卷发放,共收集问卷212份。

2.2 研究变量

为贯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 号),沈阳市政府和市建委陆续出台了《沈阳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沈政办发[2015]95 号)、《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补贴资金实施细则》(沈建[2018]231号)、《沈阳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方案》(沈政办发〔2018〕28 号)等政策文件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按照政策的激励作用将以上配套政策归纳为土地、规划、财政、税收、市场引导、建设管理、科技创新和金融政策,如表1 所示,作为本次的研究变量以开展政策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

表1 沈阳市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自2015年以来)

2.3 研究方法

由于收集到的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因此选择K-W非参数检验来研究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利用SPSS 22.0 对获得的量表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得到α 值为0.951,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计算得到KMO 值为0.848,P=0.000<0.001,检验结果表明问卷收集的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本文选择因子分析对政策进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交叉分析,最后根据因子分析获得各政策变量的权重,构建15 项政策的重要度-满意度象限图,根据各项政策所在象限,对需要调整的政策提出改进措施。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基于K-W的满意度差异性检验

运用K-W 非参数检验来研究不同利益相关者对15项政策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除了政策F2,各单位对其它14项政策满意度在0.05的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利益相关者政策满意度进行成对比较发现,构件生产企业和开发单位、咨询单位在政策满意度的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如图2 所示。为了进一步研究各利益相关者对15项政策满意度水平,利用因子分析对政策进行降维分类,进一步对单位机构与激励政策进行交叉分析。

图2 不同工作单位满意度成对比较

3.2 基于因子分析的单位机构-政策满意度交叉分析

3.2.1 政策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分析

如表2 方差贡献率分析表所示,一共可以提取3 个主成分代表15 项政策,其解释总变异的百分比为77.338%,大于60.0%。说明提取的3 个公因子能够充分提取和解释原变量。

表2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

3.2.2 公因子的确定

根据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系数所示,将15 项激励政策分为3 类,如表4 所示,第一因子变量在政策D1、G2、F2、E4、H1、F1、F4有较大的荷载,将第一因子变量定义为资金类政策因子。第二因子变量在政策C1、E1、F3、G1、B1 上有较大的荷载,定义为建设类政策因子。第三因子在政策E3、A1、E2 上有较大的荷载,定义为市场推广类政策因子,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如图3所示。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

表4 激励政策分类

图3 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

3.2.3 政策的因子值计算

得到公共因子之后,计算得到各项政策的得分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

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得到公共因子之后,依次用X1,X2…X15表示15 项政策平均分,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计算因子得分模型如下:

(1)计算得出资金类政策因子、建设类政策因子、市场推广类政策因子得分分别为3.50分、3.28分和2.33分。

以各因子贡献率为权重做加权平均,如公式2所示,

计算得出沈阳市15项政策因子综合得分为3.37分,实施效果较好。

对各利益相关者政策满意度进行排序,如表6所示,其中开发企业对资金类政策满意度最高,主要因为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建设过程中能够获得激励政策的直接补贴,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17]。政府机关对资金类政策的满意度最低,因为政府作为激励引导的主导力量,认为政策的实施效果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满意状态。施工单位与咨询单位对建设类政策满意度低,主要因为建设类政策虽然提供商品房预售的权力、对项目成本进行补贴,缓解了开发商资金紧张问题,但增加了商品房品质低劣、销售欺诈行为的风险,并在施工技术方面给施工单位造成一定压力。咨询单位对建设类政策满意度明显低于其它单位,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主要是由其在建设全过程中决策力较低造成的。构件生产企业对市场推广类政策满意度最高,主要因为政府部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将会给构件生产企业营造便利的运输条件,提高其工作效率。从总体排名上来看,作为激励政策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开发企业、施工单位、构件生产企业对政策的满意度很高,位于前3位,说明沈阳市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已经起到一定作用。

表6 各工作单位政策满意度排名

对政策满意度低(分数≦3)产生的原因进行梳理,发现47%的调查者认为现有施工工艺无法达到激励政策标准,从而无法申报政策补贴;27.67%的调查者认为政策申请流程较为复杂,政策无法得到有效实施;还有16.67%和8.66%调查者认为政策无法带来经济效益和政策本身太苛刻。针对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对政策进行修改。

3.3 政策ⅠPA象限图分析

为了对政策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改进,根据因子分析得到的政策权重建立政策的重要度—满意度象限分析图。重要度-满意度分析法(Ⅰ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ⅠPA)是将评价目标的满意度看成是评价目标表现的函数[18],后来不少学者用于研究政策满意度的评价[19]。如图4 所示。其中C1、D1、F2、G2 四项政策位于第Ⅰ象限,四项政策的重要度和满意度都位于平均值之上,因此对政策继续予以保留,发挥其激励优势。政策B1、E1、E4、F1、G1、H1位于第Ⅱ象限,这些政策重要度不高,但满意度均超过平均值,因此要继续保持政策现状。政策E2、E2、F3 位于第Ⅲ象限的观察区,其满意度较低,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较小,在未来的改进工作中需要观察以决定下一步的改进方向。政策A1、F4 位于第Ⅳ象限,即满意度低、影响程度大的努力区,这两项政策需要加大努力重点改进与修订。

图4 政策满意度-重要度象限图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对利益相关者政策满意度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再此基础上,利用K-W 非参数检验得到各利益相关者对沈阳市14 项装配式建筑激励政策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次,利用因子分析将沈阳市15 项激励政策分为资金类、建设类和市场推广3类,其满意度得分分别为3.50分、3.28分和2.33分,15项政策的总体得分为3.37分,总体满意度较好。将15项政策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开发企业、施工单位、构件生产企业作为激励政策核心利益相关者对政策满意度高。最后利用各项政策权重和满意度得出ⅠPA 分析图,总结出A1土地政策、F4商品房预售政策需要进一步的修订。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第一,从政策角度来看,政策的制定应当注重资金类、建设类、市场推广类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不能顾此失彼,要能发挥政策全过程的激励作用。在所有激励政策中,A1 土地政策、F4 商品房预售政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土地激励政策虽然有助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但限制了开发商对土地的获取,因此应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增加土地政策的弹性,将容积率、装配率、全装修率等更多因素考虑在政策内。F4商品房预售政策虽然能够加强资金回流,但存在工程烂尾、违法违规销售、交易不公平、房屋面积管理职能难以厘清、不平衡发展和低效率竞争等风险。如果取消预售制,将削减开发商对土地的投资热情,短期将大规模缩减土地出让金,长期也不利于增加市场住宅产品供给,将造成房价上涨。因此不能对商品房预售制度实施“一刀切”,而是应该由地方政府实施自主调控。政府可以针对装配式建筑新建项目实行商品房预售与现售相结合,多层房屋暂停商品房预售并实行商品房现售,高层房屋须主体封项才能通过商品房预售审批。

第二,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政策设计宜从“简单化”向“精细化”转变,提高政策针对性,实现精准激励。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需要结合利益相关者各方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对其预期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驱动主体面临的多样化诉求。施工单位对建设类政策的满意度低,主要由于目前施工工艺无法达到激励政策标准;因此政策的制定应考虑技术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优化资源配置,将产学研结合,通过技术创新改善施工技术和工艺技术;其次开展装配式建筑工人技能评价,健全岗前培训、岗位技术培训制度,大力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设计单位对资金类和建设类政策的满意度都不高,因此可以为装配式建筑设计与体系开发的单位提供专项扶持,以标准化设计指导产业化;同时在项目规范审批、施工设计等环节建立绿色通道,尽量简化政策申请与审批程序环节。

除此之外,为保持政府和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均衡,政府可以降低政策性激励成本,充分利用媒体、互联网及非营利性方式进行政策宣传。此外过高的财政补贴也会给政府带来压力,政府可以适当降低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直接补贴,完善其它方式的激励,比如优化开发商拿地流程、允许分期交纳土地出让金等。同时沈阳市政府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对达不到要求的单位收取一定的违约金,或者在土地获取方面给予限制,从而提高政府激励的积极性。

最后为提高政策的满意度,政府需要制定前期-中期-后期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前期对政策设计情况进行调研;增强政策的合理性和政府各部门的服务协调度。中期开展行业调研和企业走访,建立政策实施满意度评估档案、数据库,搭建政企沟通的桥梁。后期定期开展政策满意度评价工作,监督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及执行情况,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政策的激励作用,及时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偏差进行调整并有侧重性地调控或倾斜政策,促进沈阳市装配式建筑全面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象限相关者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绩效评价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00
基于四象限零电压转换PWM软开关斩波器的磁悬浮列车
电子测试(2018年11期)2018-06-26 05:56:04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创新思维竟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