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全春
为保证棉花质量,稳定市场交易秩序,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哈密市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不断深入,检验量稳步上升,检验数据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当年度哈密市棉花质量情况。
《2019/2020年度哈密棉花质量分析报告》以本年度棉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棉花的工作检验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为涉棉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分析棉花形势,研究棉花政策、扶持棉花产业提供重要依据。
2019/2020年度哈密棉花质量分析报告,依据GB 1103.1—2012国家标准,对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等主要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并综合生产、市场和政策等多方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2020年哈密辖区棉花种植面积43万亩,其中伊州区24万亩,第十三师19万亩。辖区(含第十三师)2020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7.34万吨。截至2020年度,完成技术改造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30家、31条生产线,其中哈密市20家、20条生产线,第十三师10家、11条生产线。
2020年度,国家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哈密实验室共检验棉花7.34万吨,比2019年度的8.95万吨减少17.98%,比2018年度的9.63万吨减少23.69%。2018至2020年度,哈密市棉花检验量分别为6.44万吨、5.6万吨、3.92万吨;第十三师棉花检验量分别为3.19万吨、3.34万吨、3.43万吨。
(一)颜色级。颜色级是棉花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它通过黄色深度和反射率确定级别,我国锯齿加工细绒棉共分为4种类型、13个颜色级,其中白棉3级为标准级。从类型来讲,白棉和淡点污棉使用价值较高;淡黄染棉由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白棉、污染棉、烂桃棉或是淡点污棉变异而来,使用价值较低;黄染棉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这类棉花品质极低,各个类型中,1级为最好。
哈密辖区内主要是白棉类型,集中在1至3级。4级及以下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数量较少。
2020年度,哈密辖区内白棉1~3级的比例为98.41%,比2019年度的98.72%降低0.31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的97.32%提高1.09个百分点。白棉1级的比例0.70%,低于2019年度的3.63%,低于2018年度的8.20%。哈密市白棉1级的比例为1.04%,第十三师白棉1级的比例为0.44%。哈密市白棉1级比例高于第十三师。
(二)轧工质量。3年来,哈密区域内 P1、P2档均占到了99%以上。2020年度,棉花轧工质量P1档占2.33%,比2019年度的8.19%降低了5.86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的9.82%降低了7.49个百分点。哈密市P1的比例为4.08%,第十三师P1的比例为1.02%。哈密市棉花加工质量优于第十三师。
(三)长度。长度是棉花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棉花的整体使用价值密切相关。
2020年度,辖区内28mm以上的棉花占91.38%,比2019年度的91.77%减少0.39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的95.64%减少4.26个百分点。哈密市28mm以上的棉花占94.84%,第十三师28mm以上的棉花占88.73%。棉花平均长度28.46mm,其中哈密市平均长度28.65mm,第十三师平均长度28.32mm,哈密市棉花长度要好于第十三师。
(四)马克隆值。马克隆值是棉花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是棉花主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成纱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2020年度,辖区内马克隆值A级的比例为13.63%,比2019年度的10.21%增加了3.42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A级的41.12%减少了27.49个百分点。哈密市棉花A级的比例为24.53%,第十三师棉花A级的比例为5.39%;辖区内过于成熟不适于纺纱的C2档棉花的比例为8.86%,比2019年度的6.17%增加2.69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C2级的2.41%增加了6.54个百分点。哈密市C2级棉花的比例占7.62%,第十三师C2档棉花占9.79%,哈密市棉花马克隆值优于第十三师。
(五)断裂比强度。断裂比强度是重要的棉花内在质量指标,与纱线的成纱强力有很好的相关性。细绒棉按断裂比强度值和使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分5个档,即很强、强、中等、差、很差,分别用S1、S2、S3、S4、S5表示。
2020年度,辖区内强档以上占22.00%,比2019年度的25.88%减少3.88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的18.38%增加3.62个百分点。哈密市强档以上的棉花占36.41%,第十三师强档以上的棉花占11.11%。断裂比强度的平均值28.08cN/tex,哈密市断裂比强度的平均值28.46cN/tex,第十三师断裂比强度的平均值27.73cN/tex,哈密市断裂比强度的平均值要好于第十三师。
(六)长度整齐度指数。长度整齐度指数是重要的棉花质量指标,用以表示棉纤维长度分布均匀或整齐的程度,对纱线的条干、落棉率有重要影响,同时对纱线的强度也有影响。细绒棉按长度整齐度指数和使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分为5个档,分别是很高、高、中等、低、很低,分别用U1、U2、U3、U4、U5表示。
2020年度,辖区内长度整齐度高以上占30.29%,比2019年度的23.02%增加7.26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的21.30%提高8.99个百分点。哈密市长度整齐度高以上的棉花占48.22%,第十三师长度整齐度高以上的棉花占16.74%。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82.45%,哈密市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83.02%,第十三师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82.01%,哈密市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要好于第十三师。
(七)综合评价。2020年度的棉花质量,颜色级:2020年度白棉1级的比例只有0.70%,低于2019年度的3.63%,低于2018年度的8.20%。轧工质量:2020年度,棉花轧工质量P1档占2.33%,比2019年度的8.19%降低了5.86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的9.82%降低了7.49个百分点。长度:2020年度,28mm以上的棉花占91.38%,比2019年度的91.77%减少0.39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的95.64%减少4.26个百分点。马克隆值:2020年度,辖区内马克隆值A级的比例为13.63%,比2019年度的10.21%增加了3.42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A级的41.12%减少了27.49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2020年度,强档以上(S1+S2)占22.00%,比2019年度的25.88%减少3.88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的18.38%增加3.62个百分点。整齐度:2020年度,长度整齐度高以上占30.29%,比2019年度的23.02%增加7.26个百分点,比2018年度的21.30%提高8.99个百分点。2020年度棉花在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断裂比强度方面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在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方面有所上升。
从全国和新疆范围比较,2020年度,哈密白棉1~3级的比例98.41%,高于全国的85.4%和全疆的85.7%,白棉1级的比例0.7%与全国0.7%和全疆0.7%水平持平;轧工质量P1档比例2.33%,高于全国的0.89%和全疆的0.91%;平均长度28.46mm,高于全国的28.03mm和全疆的28.04mm;马克隆值A级的比例13.63%高于全国的4.12%和全疆的3.93%;断裂比强度强档以上棉花所占比例22.00%,高于全国的21.3%和全疆的19.91%,断裂比强度的平均值28.08cN/tex,高于全国的28.03cN/tex和全疆的27.97cN/tex;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82.45%,高于全国的82.1%和全疆的82.1%。总体评价,哈密棉花在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均略高于全国和全疆水平。
2020年度,辖区内机采棉的比例为95%,比2019年度的83%增加了12个百分点。哈密市机采棉所占比例由2019年度的80%增加到2020年度的94%。
(一)种植品种杂影响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棉种是决定棉花产量和内在品质的核心,市场经济条件下棉农在选择棉花品种时更多考虑的是产量和衣分率,对棉花品质关注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棉花种植品种多乱杂的现象,直接影响棉花品质的一致性。
(二)栽培管理技术的影响。一是棉花种植密度过高。棉花产量高主要应用了“矮、密、早”的种植模式,在应用高密度栽培模式时,有些棉农盲目将保苗数增至1.5万株/亩以上,导致田间密闭,通风透光差,病虫害加剧、蕾铃脱落及烂铃数增多。正常的密度应在1.2万株/亩左右。二是脱叶剂使用对棉花长度有影响。为保证适时机采,脱叶剂的使用必不可少,生育期过长的品种使用脱叶剂后,造成顶部棉铃棉纤维不能正常自然成熟,对棉纤维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三是残膜量逐年增加,棉田残膜回收量不到位。目前完全回收残膜依然存在困难,导致土壤中残膜量逐年增加,棉花赖以生长的土壤环境越来越不利于棉花的播种和生长。
(三)棉花的采摘、收购和加工上的影响。一是机械采摘对原棉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棉花采摘时不分品种混收,影响棉花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2020年度,辖区内机采棉的比例为95%,比2019年度的83%增加了12个百分点。二是机采棉清理加工对棉纤维的损伤。现有加工机械都是采用籽棉四道清理,皮棉一至二道清理的加工工艺,机械清花对棉花纤维品质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特别是棉花的纤维长度损失较为明显,机采棉经过后期加工,纤维长度一般会损失0.5mm左右。
(一)加强棉花种子管理。提升棉花质量的核心在于种子管理,建议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一是培育优良品种,鼓励育种部门以需求为导向,培育出适合哈密种植并且满足纺织需求的“长度长、强度高、细度适中、长度整齐度高”的优质品种。二是建议加强对棉种的执法检查力度,禁止生产、销售未经审定的品种,确保生产用种安全。三是引导自治区自2020年实施“一主两辅”棉花用种模式(每个县市确定一个主栽品种、两个搭配品种),完善灾害保险等配套措施,并根据种植效果建立“一主两辅”的动态调整机制。
(二)补贴政策与质量挂钩。解决棉花质量问题,政策导向是关键。2020年国家试点实行补贴政策与棉花质量挂钩,实行优棉优价,“双30”棉花较普通棉花每吨高300元。2014年实施目标价格改革、实行价补分离政策后,价格由市场形成机制和优质优价作用显现,棉花价格补贴全部是按籽棉的实际交售量来补贴,不能充分调动棉农种植优质棉花的积极性。要在收购、加工环节把补贴政策与质量挂钩,势在必行。目前南疆、北疆试点地区已实施“优棉优价”,建议尽快引导棉农种植优质棉花,尽早实施“优棉优价”补贴。
(三)继续强化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对“转圈棉”的打击力度,坚决制止“转圈棉”,维护棉花公检制度,使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准确实施。督促棉花加工企业按照棉花品种分类别加工棉花,按国家标准从加工环节对异性纤维进行挑拣排除,稳步提高棉花加工质量。
(四)引导机采棉规范有序发展。加大对机采品种的研发投入,尽早培育出衣分适中、品质优良、成熟集中、植株紧凑、高矮适中的机采品种。加大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的研发投入,探索适合机采的种植、采收模式,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解决农艺农机不匹配、采收棉花质量不高的问题。积极推广棉花质量追溯系统,监测棉花从种植、培育、施肥、采摘、交售到加工等全过程,科技引领各环节作业,切实提高棉花质量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