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利军 李朋
摘要:为了确保船舶日常生产安全,通过分析风险评估的时机,船舶日常操作中如何识别危险源。针对已识别的危险源找出现有的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判断船舶操作的危险等级。对中度风险及以上的操作制定有效的或适当的控制措施,然后对剩余风险进行再评估,达到避免风险、减少风险或降低风险至可以容忍的程度,从而实现对风险的管控,对船舶日常安全中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船舶日常操作;评估时机;危险源;控制措施;剩余风险;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6-0183-02
0 引言
近年来,伴随世界贸易量的持续增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船舶日益大型化、专业化、自动化,通信与导航等航海科技日新月易,为海上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然而海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重特大海难事故也并未随之减少。修订后的ISM规则要求“公司应评估对其船舶、人员和环境的所有已标识的风险,并规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明确要求将标识、评估与控制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安全管理体系,以保障海上安全。风险评估在船舶安全管理上已正式实施已多年,然而由于受到众多不易预料的自然因素和不能确定的人为因素影响,船舶所处的内部或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当船舶营运系统的内部或外部环境变化较大时,加上船舶运输的特殊性和职业海员的流动性,船舶安全管理的风险度依然很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离ISM规则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本文阐述了实践中船舶层面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具体做法,以规范各项管理活动,使船舶的安全管理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
1 风险评估的目的
船舶进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船舶设备、设施、人员、环境与管理方面业已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并对各种风险进行分类筛选,找出对船舶、人员及环境具有严重影响的因素,评价其风险,并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规定其等级,再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取有效的或适当的控制措施,达到避免风险、减少风险或降低风险至可以容忍的程度。满足船舶管理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及目标的要求。
2 风险评估的时机
船舶在进行含有中度风险(风险等级III)以上的作业前,应按照公司SMS体系的风险评估程序进行船舶作业风险评估。为了能够全面、系统地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安全作业的需要成立不同的风险评估小组,小组成员除了部门长外还应包含作业指挥人员及参加作业的人员共同进行,以便能全面分析和找出危险及原因、产生的后果,针对上述情况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使船舶作业的风险降低至可容忍的程度。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应由船长进行指导和监控,风险控制措施(不需岸基支持的)由船长审核批准。船长、部门长根据经验认为有必要时,应按照公司的SMS体系风险评估程序的要求进行船舶作业风险评估。评估应由部门长、作业指挥人员及参加作业的人员共同进行。某项在正常情况下被认为是常规的具有小风险工作,在工作条件变化时(如恶劣气象或机械损坏时)就会表现出高风险。因此需要对同一种操作在不同条件下实施风险评估,识别出额外的危险源,针对额外的危险源制定对应的预警控制措施,从而降低作业的风险到合理可行的低风险及以下。
3 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3.1 危险源的识别
危险源的识别按照船舶的所有生产活动中依据人、机、环境、管理的系统要素将危险源划分为人的因素(包含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船舶的因素(包含船舶(货物)的不安全状态和船舶(货物)故障或失效)和环境的因素(包含客观因素如水文、气象、通航环境、噪声等和企业安全文化如船舶安全管理体系、人际关系等)。确定哪些因素会导致危害?谁(人、船、货、环境)会受到危害?危害到什么程度(是否能容忍)以及危害怎样发生?识别可能对船舶、人员、货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危险。
3.2 现有控制措施的识别
现有控制措施的识别,识别存在的危险后,通过以下方式识别现有控制措施:SMS体系文件中是否有该危险的识别、程序和须知?是否有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的规定?本船的规章制度、单船操作规程是否已对该危险进行识别,并有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否全覆盖?每一项操作确认操作人有相关经验吗?操作团队有相关经验吗?有公司的经验吗?有行业的经验吗?
3.3 风险等级的判断
风险评估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危险情形和危险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风险可以表示为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发生的后果乘积。R=L*C,其中:R代表风险,L代表可能性,C代表后果。在现有条件(现有控制措施,或尚未有控制措施)下得出的可能性L,后果R,采用上述的方法,得出风险等级分值(图1)。再依据风险R值查表来确定危险等级。危险等级分为小风险、可容忍的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可容忍的风险共5级(表1)。
3.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對于识别出的危险及危险情形,可能公司已有一些现有控制措施,例如:相应的须知文件规定,工作许可证,限制区域、警告牌、个人防护装备等;也可能公司尚未对这类危险标识和制定有控制措施。依照3.3确定了风险等级后,对于风险等级III及以上的风险,需要在原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风险控制措施。
控制风险措施应包含操作程序和规定、工作环境、个人防护装备、人员因素、设计和工艺等方面,应以下列要素为目标:①降低失误发生概率(通过改进工艺、程序、组织结构、培训等);②减少失误的影响以防止事故的发生;③改善失误可能发生的环境;④减轻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
3.5 剩余风险的评估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对措施产生的后果进行审核,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如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考虑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直到将剩余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通常情况下,船舶需增加控制措施如以程度来分可排序如下:消除、替代、封闭、守护/人员隔离、书面作业须知告知操作者、进行模拟训练、增加监督人员、增加个人防护、除应急计划外增加紧急装备等。船舶还应针对新增加的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剩余风险评估,并经船长批准确认船舶作业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如果经过剩余风险评估后,风险程度还是为不可容忍的风险,则立即停止该项作业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和上报公司。
3.6 实施
当对于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经过剩余风险的评估,其风险等级已降至II级(可容忍的风险)时,实施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否则仍需进一步考虑改进控制措施,并重复步骤3.4,直至可降为II级风险,然后经船长批准后签发工作许可证后实施操作。
4 船舶风险评估实例
以某散货轮M轮在日常运营生产中的风险管理为例,某散货轮日常的关键性操作和特殊操作如表2。
现以某航次M轮澳大利亚-北仑风险评估为例,“M”轮,总长254.00m,型宽43.00m,型深20.80m,吃水14.52m,V20048航次澳大利亚-北仑,满载铁矿石114000t,计划航线澳大利亚-龙目海峡-苏禄海-名都洛海峡-巴士海峡-台湾东部-北仑,预计可能在东海遇见雾,所做风险评估如下:按照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评估,船舶在东海航行,船舶没有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和测试,密集水域和能见度不良事故后果C为严重,评估为3,根据公式R=L*C计算风险R为9,查表可知风险等级为III属中度风险,须采取制定附加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附加风险控制的措施有:①进入雾季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②对排水系统、堵漏等应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③进入雾季对主机失控、舵机失控、全船失电等应急情况进行演习;④预计进入雾区前对主机进行正倒车、舵机进行应急舵等进行测试;⑤进入雾季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并记录;⑥进入雾区前对通信、导航相关设备测试确认设备处于良好的工况。
采取上述措施再做残余风险评估,可能性L为2,事故后果任为3,根据公式R=L*C计算风险R为6,查表可知风险等级为II属可容忍的风险,评估结束。将船上的风险评估结果和经船长批准的工作许可证上报公司。
5 结束语
随着全球海运量的不断增长,为了提升船舶运力,降低营运成本,船舶的大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船舶的尺度越来越大、载重量越来越大,船舶的惯性也越来越大,航行盲区也越来越大,船舶操纵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加之,当前港口的软硬件条件发展相对滞后,与该类船舶进出港和靠离泊作业保障条件不完全匹配,增加了操纵船舶的难度。这些因素都使得大型、超大型船舶营运风险大大增加。安全营运这类船舶对驾驶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规则运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设想,一旦这种“巨无霸”式的船舶发生了搁浅、碰撞等海难事故,其带来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因此,提高大型船舶的营运安全是船公司所必须关注的头等大事。对大型船舶航行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控措施,在大型船舶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而迫切。船上进行实际作业时要依据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船舶的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找出所有的风险源,对于已经识别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做出深入、系統、透彻的分析并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确保控制对策措施已产生了预期的效果,船舶营运安全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该风险作业的安全可行。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船舶安全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甚平.海上交通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Code of Safe Working Practices of Merchant Seaman. Consolidate Edition, 2009.
[3]Guidelines for Formal Safety Assessment for Use in the IMO Rules-Making Process MSC/Circ.1023 MEPC/Circ 329 5 April 2002.
[4]Lloyd's Register Marine handbook_V4 November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