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校园本该是孩子们尽情学习知识、和同伴愉快相处的乐园。但是,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学校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对校园欺凌的治理工作,畅通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案例
被欺凌者轩轩(化名),男,四年级学生。习惯独自出入校园,从没有遭遇过突发欺凌事件。一天放学后,轩轩按照惯例独自回家,途中遇到一名陌生高年级学生手拿一把美工刀逼迫其交出随身携带钱款。争斗中轩轩右手大拇指被划出一道1.5厘米左右的深口子,当即鲜血直流。“凶手”随即逃走。轩轩返回家中后,家长迅速带他去附近医院治疗,并同时报警,积极寻找欺凌者。事后,轩轩对独自上下学充满了恐惧。
二、校园欺凌问题透析
学校因素:个别学校缺乏引导学生面对强者欺凌如何自护的有效教育。轩轩正处于青春期前期,面对强者,不畏惧,但是缺乏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手指意外受到伤害,引发心理骤变。
家庭因素:父母忙于工作,工作之余忙于照顾年幼的妹妹,没有给予轩轩更多的关爱。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多元性,不良信息泛滥,导致某些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网络上充斥着部分通过欺负、嘲笑、捉弄人等不妥当方式吸引眼球的视频,非常容易误导学生。
三、校园欺凌的干预策略
1. 首次被欺凌,不当“软柿子”。校园欺凌者一开始往往喜欢挑选比自己懦弱的同学。本案例中的轩轩,被欺凌后没有选择沉默不语,而是大胆报告班主任和家长,让欺凌者知道后果,为自己讨回公道。轩轩这样做,会影响欺凌者今后的行为方式,令其有所忌惮。轩轩的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2. 机智应对,学会求救。当欺凌者让轩轩交出钱时,轩轩没有马上听从,而是与欺凌者进行了搏斗。但欺凌者有“凶器”美工刀,此时与欺凌者硬碰硬,受伤的往往是自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当遇到危险时,可暂时交出随身钱物,抑或向路人求救或发送求救信号。在危险面前,生命最宝贵,危急时刻可以抛开一切身外之物。
3. 力量悬殊,安全第一。轩轩在与欺凌者较量的过程中,可以谈判为由,拖延时间,想办法来到人多的地方,趁对方放松警惕趁机逃离,从而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因此,危难时刻,讲究机智应对的策略非常重要。
四、对欺凌者辅导过程
1. 找到轩轩口中的欺凌者,通过访谈,了解欺凌过程。根据轩轩父亲发送的视频监控录像,通过视频回放,确认实施欺凌者是本校六年级的杭杭(化名)同学。杭杭没有否认此事。那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杭杭看到了轩轩,他想看看轩轩生气的样子,就拿出美工刀耍轩轩。两个人打了起来,各自按住对方的肩膀。杭杭觉得轩轩并不好惹,就用美工刀一划,然后逃跑了。
2. 从欺凌理由中找到内心需要,确定正向目标。“你一定有个理由这样做!”当笔者用这樣的语句开始询问时,会让欺凌者杭杭有不一样的态度,感受到自己被咨询师尊重,感受到咨询师是乐意真心帮助自己的,而不是严厉地指责。此刻的杭杭是愿意聆听、表达自己内心真正想法的。经过了解,杭杭受到父母忽视,遭遇冷待,缺乏管教,导致在家无所事事,没事就想着捉弄小伙伴寻开心。“你一定有理由”开放式的巧妙询问,体现了笔者对被访者的尊重,容易为杭杭所接受,不仅可以提高杭杭思考相关解决办法的能力,还能训练杭杭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并促使杭杭负起划伤轩轩大拇指的主要责任。
3. 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帮助杭杭发展正向资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杭杭在家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与陪同,所以企图在外面寻找开心,通过恶作剧看看小伙伴生气、出丑的样子。因此,笔者在辅导过程中,运用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方法,促膝谈心,使其父母愿意给他多一点关注、多一些陪伴。父母、师长是孩子生命成长进程中的重要他人,不可或缺!
强化杭杭已有的优点或者能够做到的,给孩子一个合乎逻辑的赞美,拉近彼此心理距离,能行之有效地提升杭杭自我改变的自信心,也能帮助其父母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本来具有的优点。
4. 家校联合,增加社会支持。平时在校默默无闻的杭杭,总会偷偷地做一些恶作剧。作为学校的心理老师,笔者联系了杭杭的班主任,共同设计了“我为友善代言”主题班队会,让学生学会友善地对待身边的同学,理解和接纳同学的不足。通过情景剧表演,告诉学生校园欺凌不可为,避免成为欺凌者。同时,与班级任课老师、班主任一起约见了杭杭的父母,全面地了解杭杭的家庭生活真实情况,反馈杭杭在学校的表现及目前的状态,让父母进一步重视杭杭的感受,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
五、效果评价
通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辅导,案例中的当事人都有了可喜可贺的积极变化。轩轩最终消除了被欺凌的恐惧心理。杭杭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班主任找他谈话时,他更愿意去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家长反馈,亲子关系更和谐更亲近了。相信经过辅导后的杭杭不仅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还会和同学有良好的人际互动。真心期盼他们能够努力成为一个个“积极生长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