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怡琳
近年来,乡村幼儿园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关于幼儿园“乡趣”课程开发的话题逐渐增多。让乡村文化根植于幼儿生活,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传承。教育源于生活,幼儿教育中环境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学前教育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走进乡村生活,体验当地特色,培养幼儿的乡土情怀。学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幼儿体会生活情趣,组织幼儿出游体验乡村趣味。本文将浅析乡村幼儿园“乡趣”课程的开发策略。
一、提高乡村幼儿园对“乡趣”课程开发的认知
教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符合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需求。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乡村幼儿园可以将大自然作为一份教育资源,让幼儿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在乡村幼儿园课程中,加入“乡趣”这一特色课程,能够让幼儿体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找寻乡村趣味,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教师在教导幼儿珍惜粮食时,可以设计一个“乡趣”课程,安排幼儿去乡村田野中体会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听农民伯伯讲述田野的故事,让幼儿领略田野的魅力。教师在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幼儿体验田野风情,向幼儿介绍田野上的景物,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讲述他们对这片田野的喜爱之情。幼儿通过回归生活式的学习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热爱乡土的情怀。乡村幼儿园“乡趣”课程的开发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对当代教育学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幼儿在乡村自然环境中,回归生活式的学习能够提高其综合能力以及创造力。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建设
幼儿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知晓幼儿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幼儿园教育知识来源于教师,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从教育发展来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乡趣”课程开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开发“乡趣”课程,幼儿教师应当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积极学习乡村本土文化,熟悉幼儿发展规律,为幼儿量身定制课程,讓幼儿回归生活,在自然环境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例如幼儿教师在准备一门课程的时候需要做好课程规划,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制订每节课的内容。“乡趣”课程的上课地点完全由教师决定,可以是户外也可以是室内,教师对于乡村文化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到幼儿对于乡村文化的认知。有些幼儿教师自己都没有办法讲述一种乡村文化,对于乡村特色建设一无所知,没有知识输入自然就没有输出,从而无法上好“乡趣”课程。因此,“乡趣”课程要求教师对相关文化有一定的熟悉度,并且采用趣味教学方法让幼儿回归生活本质,探寻乡村文化。幼儿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输出者,需要确保自己的知识准确并且有生活气息。所以说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文化建设对于开发“乡趣”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所帮助。
三、激发幼儿对“乡趣”课程的学习兴趣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乡村人民的传承与发扬,基于此,“乡趣”课程应运而生,而传播文化的最佳载体则是教育。乡村幼儿园可以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开展“乡趣”课程,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让这门课程永葆生命力的便是它本身的趣味性,幼儿对该课程感兴趣,自然会好好学习发扬乡村文化。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加强对“乡趣”课程的趣味性建设,提高幼儿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学习大自然的知识。有些乡村可能会有一些活动安排在特定日子,比如采摘茶叶,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去茶园体会茶叶采摘以及制作过程,让幼儿切身体会到采摘茶叶的气氛,并且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乡村幼儿园“乡趣”课程的开发程度主要取决于幼儿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幼儿在潜意识当中对此门课程的认同也是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所以幼儿教师需要激发幼儿对于此门课程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在当今注重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乡村幼儿园开发“乡趣”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幼儿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于乡村文化的知识建设,才能更好地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幼儿。幼儿在学习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乡村趣味时也需要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认同并且爱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让这门课程变得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幼儿园)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