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林艳
张义友
自20世纪以来,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里,“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们对于新时代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设更是让人民安心的保障,让每个人在步入老年时仍然能充满活力享受到健康美好的生活。
城市畸零空间通常因其不规则、细碎、边缘化或处于角落成为消极性的城市空间。但在赣州市老城区西门交通环岛周围区域(以下简称“西门片区”)的畸零空间却形成了老年密集行为空间,各种类型的活动在这发生,空间活力度强,具有研究价值。
西门片区是赣州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地带之一,交通结构复杂、功能布局密集、街边空间狭小、景观环境单一,并不适宜老年人活动,却成为赣州市老城区老年人密集行为空间之一。老年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老年人的视角来分析城市中的老年密集行为空间,对城市适老性、景观环境以及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赣州市老城区分为东外、南外、赣江和解放4个街道,下辖57个社区(图1)。赣州市老城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大部分为老旧街区,城市配套设施不尽完善,广场、公园等可供老年人集聚、休憩和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较少,因此老年人活动多为“集中式+大场地”模式。
图1 赣州市老城区街道及社区划分
南外街道的老年人密集行为空间主要集中在西门片区,因此本次研究范围为西门片区周围的红旗大道小游园、肖园里小游园、红旗大道北侧绿地以及越秀-国际时代广场4个老年密集行为的城市畸零空间(图2)。
图2 西门片区既有老年密集行为空间
结合环境行为学、老年心理学以及场所精神等基本理论,分析城市老年密集行为空间中的活动行为,调查归纳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活动种类以及行为规律等信息,总结出密集行为空间中使用者的心理以及需求[1]。在既有空间基础上,形成以上位规划为导向,居民意象为主体的参与性城市规划[2]。
通过访谈、问卷以及观察法,进行数据调研整合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分析。随机抽取西门片区活动的老年人作为访问对象,了解其活动参与情况、空间的需求、现有场地的评价以及意见建议等。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属性、日常活动范围、活动类型及时间、活动需求等方面。
赣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时间较长,人们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尤为突出,因此实地调研选在夏季进行,其他季节数据主要通过访谈以及前期观察获得。调查时间为2020年6月6∶00—20∶00时段,对西门片区老年人参与的活动项目、活动时间及场地进行行为观察记录,并进行访问调查。涵盖老年人一个完整的活动周期,以全面了解西门片区老年人活动的状况及需求情况。
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晚年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城市生活的老年人由于生活空间的相对封闭、家人交流较少,对日常外出休闲、与同龄人交流的需求强烈(图3)。
图3 老年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老年人受身体机制、活动喜好以及生活规律等条件影响,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公园绿地。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的活动半径较小,活动范围有限,活动规律较为机械,因此,城市公园绿地与居住区周边的区域成为老年人的主要聚集地[3-4]。
(1)历史及人口结构的演化
20世纪80年代,越秀-国际时代广场附近地块为赣州市有色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冶金厂”)厂区,西桥路、文山路附近为冶金厂职工宿舍与城郊村庄,西门交通环岛附近为流动摊贩聚集地,兴起了早、夜市经济,西门片区形成了集交通、工业、居住、高教与商贸于一体的城市空间;因城市规模不断发展,2006年“冶金厂”搬离老城区,而大部分离退休职工及其家属仍居住在西门片区附近。随着地产项目的开发,职工、原居民获得补偿款,使得大部分居民经济条件转好,并且生活闲适,很多人也已经形成了在此集聚的习惯。目前西门片区周边多为高校家属区及老旧小区,区域内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对周边老年人具有较强吸引力。
(2)地理位置优越
西门片区是赣州市重要的城市节点,是河套老城区连接章江新区与水西片区的重要通道,是赣州市交通枢纽之一。因此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公交车班次、线路密集,交通便利。
西门片区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市场、学校、医院以及街头绿地等基础设施集中布置(图4),而周边区域缺少相应的生活、休闲配套设施,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有限,使得购物、休憩的老年人在西门片区集聚。
图4 南外街道配套设施分布
(3)红旗大道的建设与改造带来的契机
2003年起,赣州市对红旗大道进行数次改造,包括优化交通组织、景观升级、完善配套设施等。道路两侧增设公共卫生间、垃圾桶、休憩座椅等设施。2019年,西门交通环岛改造为红绿灯路口(图5)。交通环岛改造后优化交通流线,缓解交通压力,交通安全性明显提高,老年人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20年初,红旗大道小游园、肖园里小游园进行改造。配备可休憩木箱、石椅等,完善无障碍设施,增设灌木、铁艺隔档,为老年人活动提供便利。
图5 西门交通环岛改造对比及红旗大道横断面
红旗大道道路两侧行道树高大密集,有良好的遮阴、景观效果。西门片区经过多次开发建设,逐渐形成多块畸零空间,形成了空间近乎围合、尺度较为适宜、设施较为完善的活动场地;周边商铺为老年人提供活动桌椅、棋牌、理发、日杂等廉价服务。近十几年间,西门片区逐渐形成了一个老年人较集中的城市交往空间(图6)。
图6 西门片区老年密集行为现状
(1)行为参与人群特征
①年龄特征:调研结果显示,60~69岁老年人占比最高,50~59、70~79岁两个年龄段比例占比相近,80岁以上老年人较少(图7a)。因为60~69岁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50~59岁老年人,部分尚未退休,且部分老年人需要辅助子女照看小孩;7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使得活动量受限;8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更为明显,行为能力有限,因此较少参与活动。
②性别特征:调研结果显示,白天以男性居多,晚上女性占比更高。白天男性事情较少则会选择外出活动;部分女性白天需采买、家务以及照看小孩等,广场舞等活动多集中在晚餐后时段,因此晚上时段女性外出活动的比例明显提升(图7b)。
图7 西门片区老年人年龄、性别特征
③户籍特征:访谈数据显示,在西门片区活动的老年人主要来自附近1000m2内的居住区,部分老年人为迁居其他社区的原户籍人员;小部分老年人来自水西镇、水南镇等其他区域。老年人通常对原住地拥有浓厚的归属感与记忆性,熟悉的环境会使老年人更加放松,更有参与感。
(2)老年密集行为类型
老年人喜欢集中在居住区周边、市场与街边开阔场地活动,他们的活动时间、类型以及内容都较为固定。老年人的日常户外活动主要包括健身活动、娱乐活动及交往活动三大类,其中健身活动包括散步、锻炼、跳舞等;娱乐活动包括曲艺弹唱、棋牌、书法等;交往活动包括聊天、买卖、照看小孩等(表1)。
表1 西门片区老年密集行为类型及占比
其中红旗大道小游园的集聚老年人最多,老年活动类型种类最多、时间最长,包含有棋牌游戏、采茶戏、乐器演奏、水笔书法、贩卖等项目;肖园里小游园、红旗大道北侧街头绿地以及越秀-国际时代广场的老年活动项目较为单一(表2);肖园里小游园、红旗大道北侧街头绿地以棋牌游戏为主;越秀-国际时代广场以广场舞为主。
表2 既有老年密集行为空间面积、活动项目及活动时间
(1)老年人出行规律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居住在周边居住区,出行主要以步行为主;部分老年人居住较远且行为能力较差,出行以公交为主;小部分中年人及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居住较远,出行以电动车、自行车等代步工具为主。老年人出行以步行为主,公园绿地是其集聚活动的主要场所,当体力活动场所距离居住地在1000m以内时,居住地到活动空间越近,可达程度越强,对老年人的吸引力越大;同等身体条件下,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活动距离影响,居住区500m以内的范围是女性老年人进行活动的最佳距离[5]。
(2)老年密集行为时间规律
通过问卷得知,西门片区的老年人活动主要集中在8:00—11:00、14:00—18:00两个时间段,其中以红旗大道小游园最为密集。大部分老年人白天家中无人陪伴,在三餐之间的空余时间会外出活动;部分老年人在送小孩上学后会到红旗大道小游园进行社交、娱乐活动,因而红旗大道小游园是研究范围内老年人最多、行为种类最丰富的、活跃时间最长的区域。肖园里小游园白天有少部分老年人选择在此集中逗留,18:00后有少量老年人在此处进行广场舞等娱乐活动。红旗大道北侧街头绿地区域街边空间较为狭窄,靠近市场、日杂商店多为流动性人群为主。越秀-国际时代广场区域白天时段几乎没有老年人在此处逗留,18:00—21:00点之间,开敞的广场成为老年人跳广场舞的场地(图8)。
图8 西门片区老年人数量日变化
基于老年心理学的分析,工作日时大部分老年人子女工作或小孩上学,家中无人交流、陪伴,因此寻找同龄人进行社交、娱乐活动;非工作日则因子女在家或小孩放假,有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居家活动(图9)。
图9 西门片区老年密集行为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对比
(3)老年密集行为空间人口密度规律
通过调研数据的计算,将西门片区老年密集行为空间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人口密度进行整合对比得知(表3),红旗大道小游园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场地,变化也最为明显,其具有明显的空间活力度。
表3 西门片区老年密集行为空间人口密度
因此,将红旗大道小游园与周边其他畸零空间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对城市畸零空间的改造利用、活力的提升以及适老性设计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构建适老性空间的评价体系,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类,结合老年行为学与老年心理学,确定出评价因子,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在既有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西门片区实际情况,建立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与归属性4个评价分项体系[6]。通过前期调研数据,从使用者角度对权重因子进行评分计算(表4)。通过统计计算可知,老年人在对于活动空间的选择上,主要关注的是可达性与舒适性,其中老年人对步行可达性、风热舒适度、景观观赏性三方面以及植被遮蔽性等方面尤为关注。
表4 老年人密集行为畸零空间评价权重
通过对现场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从使用者的角度对现有场地进行评价打分统计,运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计算,得到现有场地的适老性综合得分(表5)。从得分中可以看出,红旗大道小游园的适老性明显优于周边其他场地,但是总体得分并不高,可以反映出西门片区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明显不足,既有空间仍存在大量问题。
表5 既有场地适老性评价综合得分表
通过适老性评价体系,结合既有老年密集行为空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下列评价内容。
①红旗大道小游园可活动场地相对较大,铺装较为平整,可承载的活动类型、人数较多,并且遮蔽性相对较好,交通可达性较高,配套设施相对较为齐全,并且开设有低价的商业服务业店铺,较为适合老年人集聚活动,但是存在交通过于复杂、场地容积率过高、缺少照明设施以及活动扰民等问题。
②肖园里小游园虽进行了一定的改造,配备了公共厕所、座椅等基础设施,但是场地内部划分过于破碎、可活动场地面积较小、周边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树荫遮蔽面积较小等因素,造成空间承载量过低、空间包容性差。
③红旗大道北侧街头绿地空间狭窄,可活动面积较小,老年人主要集中在三康庙百货与红旗大道之间的景观绿化区域。该区域植被丰富,遮蔽性较好,靠近市场、日杂商店与公共卫生间,且配备硬质桌椅等可休憩活动的设施,但因场地过于狭小,仅可供少量老年人集中活动。
④越秀-国际时代广场场地为开敞的硬质广场,夜间照明较好,适合广场舞之类需要大场地的活动。由于购物人流量较大,电动车、购物车停放占用大部分面积,广场内部缺少树荫遮蔽,未配备休憩座椅等设施,白天无法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
老年人户外集聚受空间影响较大,在空间环境安全性、私密性、安全性、归属性较高的空间环境中,老年人的出行、聚集的时间相对有所增加。通过对老年密集行为空间的分析发现,公共空间中使老年人感到方便、舒适的区域,会促进老年人的交往活动。空间尺度的适宜是将车行空间、景观空间、人行空间以及建筑高度等合理划分。老年密集行为空间多分布在能够提供多种活动的较为开阔、层次较为丰富、围合性较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共空间,而在狭窄的公共空间则呈现快速流动的特征。
城市的开发建设应当考虑到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应当适应老年人的心理与行为习惯。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空间与设施,增强可达性;道路设计应无障碍化,交通流线尽量顺畅,增强安全性;为老年人提供可休憩的配套设施,增强舒适性;环境应自然亲切,采用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小品等,增强场地的归属性。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区域无法满足老年人集中活动场地的情况下,畸零空间的改造利用是一个可行途径。例如:根据不同老年人的活动要求,结合场地形状、面积、区位及周边环境等特征,对不同地块进行差异化设计,使得各个场地的功能侧重不一样,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充分考虑场地的无障碍设计,满足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使用;以及注意场地的高差变化不能过大,避免老年人在场地内行动不方便;注意场地内绿化空间郁闭度,不同活动空间郁闭度不一致。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将城市畸零空间改造为一个充满活力、适老的公共环境。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城市中户外公共活动场地适老性问题显得尤其重要,研究老年人密集行为的畸零空间适老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赣州市西门片区的4块畸零空间分析,通过“调查-研究-访谈-分析”,找寻老年人活动的共性,从而不断完善城市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水平,实现适老性的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因地制宜地解决城市养老问题,通过改造利用城市畸零空间,将城市消极空间进行积极化、适老化改造。通过不断的实践,构建完善的老年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生活的舒适性、安全性,方便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使得老年生活丰富多彩、便捷幸福,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资料来源: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