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桥头中心小学 杨丽芬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双核”,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地域、时间等限制,了解难以“耳闻目睹”的精彩事物,是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写作能够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记录容易“转瞬即逝”的生活感悟,是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输出与运用。它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各自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但又相互依赖,学生只有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知识与形成良好语感,才能够在写作中有更好的语言表达。相反,学生通过写作训练,又能够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
课本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然而部分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对课本教材缺乏一定的思考,出现教材低效使用的情况。一方面,教师缺乏单元整体意识。以部编版教材来说,鲜明的单元主题是教材编排的显著特点,每个单元之中都有一段优美的文字作为单元的主题,并告诉学生如何去阅读、怎样去写作,这也让单元主题不仅呈现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更紧密连接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然而,部分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仅从单篇文章的自身特点出发,缺乏单元主题的整体考量,进而割裂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写法的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从“理解”的角度去授课,即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而对于作者如何去写、怎样去表达的写法却少有渗透。究其原因,在考情、教情众多因素影响下,“理解文本”更似小学语文教学核心,因此出现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内容讲得多,重视文本理解,写法讲得少,忽视了语言实践,最终导致读写分离。
当前,阅读教学多是“重文本理解,轻语言实践”,这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中少有练笔的机会。部分教师会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课文特征、学生需求等因素设计写作练笔环节,但也存在内容单薄、形式单一的不足。如教师在写作练笔中,较多重视仿写训练,在阅读教学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范文的语言、写作手法等进行仿写,但关于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素材选择的仿写却涉及较少,造成学生写作时审题立意、选择素材都有欠缺,写出的文章较为雷同。
与此同时,教师较为忽视“读写结合”的评价。当前,部分教师对习作讲评课不重视,对学生的习作批改更是存在不及时、不具体等问题,如用“优良中差”进行分档,用“非常好”“继续努力”等代替评语。这些都会造成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习作后,不会得到教师给予的反馈,不知道自己的习作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长此以往,学生对习作会失去热情,进而出现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心理。
针对当前“读写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从“利用教材、多样训练、强化评价”三方面去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此对“读写结合”教学进行优化。
课本教材作为语文读写训练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细致钻研教材,善于抓住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关键点,依据单元主题开展“读写结合”教学。鲜明的主题编排是部编版教材非常显著的特点,教师要具备单元整体的思想意识,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对单元视域下的文章进行整体思量与安排,进而以单元主题为基础,结合单元主题与单元选文之间的特点去分析各篇文章之间、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以此设计教学活动。让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做到“早有准备”“中有落实”“后有结果”,以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规范的读写训练。下面,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单元主题下的读写教学安排
教师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视角出发,将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这样能够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一边朗读感受作者利用场景细节描写自己“父母之爱”的同时,一边思考自己的“父母之爱”如何用精美的文字、丰富的情感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在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想、尽情述说、畅意书写,实现在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
学生在阅读中有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其写作能力才会随之增长,进而凸显读写结合教学的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开展多样的练笔训练,既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又要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实现以读促写。
其一,开展缩写训练。缩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分析、阅读、概括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如《将相和》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点与兴奋点,自由选取其中的一个成语故事进行缩写。让学生在细致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厘清哪一部分要主写、哪一部分要次写,一方面训练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写作时要有重点,分清主次。
其二,开展续写训练。续写是让学生遵循文章的思路,展开合理的想象,对文章进行延伸与拓展,以此强化学生思维的合理性与创造性。课本教材中部分文章的结尾含蓄,如《落花生》一课是对花生品格的揭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挖掘花生的良好“品格”。教师适当开展续写训练,能够为学生提供极大的创造空间。
其三,开展仿写训练。仿写是当前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写作方法,它能够让学生根据作者文章的内容陈述,感受文章语言的知识性与结构的程序性,以此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然而实际教学中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材料选择、表现手法、情感寄托等方面进行仿写。如《慈母情深》一课,作者到工厂去找母亲要钱是本文最精彩的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章,分析作者选取了工厂的哪些情景,以怎样的方式去表现,寄托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这样学生所写的文章就会不落俗套,而且富有新意。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评价环节与活动开展同样重要,部分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良好的教学活动,能够抓住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也能够开展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但对学生完成的习作内容却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评价,致使“读写结合”教学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不佳。由此而言,教师要保质保量地上好“习作讲评课”,一方面要通过讲评课去纠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呈现的共性问题,切实提高全班学生的习作水平,如学生写作时喜欢套词、套话,习作不具备真情实感,显得空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体验与感悟生活,再将自己的感悟渗入习作中,让习作变得具有生活化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缺点给予纠正,习作评语要写得全面细致,并围绕每次习作任务的“读写结合”点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是闪光点继续保持,哪里是问题需要改进,以此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此同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由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掌握自己修改的方法,形成能力与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要针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其不仅成为小学语文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更要让其成为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