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下肢关节活动幅度与动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021-09-25 12:00母应秀
中国体育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动态平衡活动度中长跑

母应秀 ,唐 桥

动态平衡与身体位置在空间中的定向和目标稳定性的控制有关,还涉及执行任务时保持身体部位与环境之间正确关系的能力(Fort-Vanmeerhaeghe et al.,2008),被定义为在支持面(base of support,BOS)控制身体重心(centre of mass,COM)的能力(Hinman,2000;Pickerill et al.,2011)。Gambetta等(1995)将平衡描述为进行体育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姿势的能力是每个动作的必要条件。由于多数关节损伤都发生于功能运动状况下,因而动态平衡被认为能更直观反映关节不稳者的肌力、关节稳定性和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问题(Abt et al.,2007)。动态平衡也被认为是影响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Herrington et al.,2009),也是伤害评估(Ageberg et al.,2005)、检查损伤的重要手段(Soderman et al.,2001),特别是下肢损伤(Abt et al.,2007;McGuine et al.,2006;Rozzi et al.,1999;Tyler et al.,2006)。

星型偏移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是动态平衡的重要测试方法。Hertel等(2006)在8个方向进行试验时存在冗余,因此建议在试验中仅使用3个方向(前、后内侧和后外侧)。调整后的测试被称为改良的SEBT(Clark et al.,2010),有研究者将其称为 SEBT,也有学者将其称为 Y-SEBT(Filipa et al.,2010;Thorpe et al.,2008),为了与8个方向SEBT测试区别开来,本研究将其称为Y-SEBT。该测试具有较好的信度,前、后内侧和后外侧重测信度在0.89~0.93(Sell,2012)。相关研究表明,该测试对人体肌肉力量(潘俊祥等,2020;Dong-Kyu et al.,2015)、关节活动幅度(Gribble et al.,2003)和灵活性(Westrick et al.,2012)、神经肌肉控制(Earl et al.,2001)、核心稳定性(Westrick et al.,2012)、本体感觉(Earl et al.,2001)等都有较高要求。下肢关节活动幅度作为影响平衡的重要因素,两者的关系在康复医学、运动损伤预防领域均日益受到重视,Hoch等(2011)研究健康者和CAI患者(Hoch,2012b)负重踝背曲(DFROM)与Y-SEBT前、后内侧和后外侧方向的关系,发现只有SEBT的前向与其显著相关,但与后内侧或后外侧伸距无显著相关;Basnett等(2013)研究45名单侧或双侧CAI患者踝关节DFROM测量值与Y-SEBT支撑腿3个方向伸距的关系发现,DFROM与前伸方向、后外侧伸展方向和综合Y-SEBT评分呈正相关,踝关节DFROM与后内侧伸距方向关系小或无相关性;Gribble等(2003)研究认为,SEBT中更大的标准化伸展距离(%MAXD)主要通过支撑腿更大的髋关节、膝关节的屈曲或两者结合来实现。为了进一步确定踝关节DFROM对Y-SEBT测试结果的影响,Hoch(2012a)通过2周距骨关节松动术干预发现,改善踝关节背曲ROM可以增加Y-SEBT的伸展距离。然而对于关节活动幅度与动态平衡能力关系的探讨,国内鲜见文献报道,更缺乏量化研究。综合以往研究,下肢关节活动度与Y-SEBT支撑腿各方向动态能力的关系还存在争议,国外以往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健康者和CAI患者下肢关节活动幅度与Y-SEBT关系的探讨,缺乏对具体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研究。

跑步本质上是一项单腿交替的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单腿支撑和斜向稳定性等能力。Y-SEBT测试可以非常好地反映中长跑运动员下肢在多方向的动态姿势控制(Allen,2014)与核心控制能力(屈萍,2011)。下肢关节活动幅度是影响中长跑运动技术表现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跑速越快,摆动阶段大腿角度、膝关节屈曲角度、离地瞬间踝关节角度、支撑阶段踝关节跖屈活动范围都表现出增大趋势(崔旭艳,2014)。验证下肢关节活动幅度与动态平衡的关系,对于指导中长跑运动员动态平衡训练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其下肢在Y-SEBT 3个方向上的伸距,并用量角尺对左右下肢髋、膝、踝关节活动ROM,踝关节负重踝背屈活动度(DFROM)进行测量,以了解关节活动幅度与Y-SEBT 3个运动方向的内在联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两所业余体校40名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为受测对象,其中男运动员22名、女运动员18名,二级运动员19人、三级运动员21人,训练年限1~4年。所有受测对象均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运动员优势侧均为右侧。测试纳入标准:运动员在测试前1个月内无躯干和肢体关节等损伤情况,能正常参加训练(表1)。

表1 本研究运动员的基本情况Table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es M±SD

1.2 研究方法

1.2.1 Y-SEBT测试

测试者由专业测试人员指导,站立侧腿的大脚趾位于Y字中心零标记处,双手叉腰,伸展腿靠近站立脚的内踝作为测试的起始位置,依次按照前侧(anterior,AT)、后内侧(posteromedial,PM)、后外侧(posterolateral,PL)3个特定方向进行伸展。每侧腿共进行3组测试,在每组伸展测试之间,参与者休息15 s,以防止疲劳(Jaffri et al.,2020)。受试者先进行优势腿的测试后换另外一侧腿支撑,沿着AT、PM或PL方向线尽可能地伸展,轻敲脚趾,然后返回起始姿势,待站稳数3 s后进行下一个方向的伸展,每次测量从零标记到脚趾接触点的距离。测试前,每个方向先进行4次练习(Robinson et al.,2008b)。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受试者需进行重复测试:站立腿脚后跟离开地面;手离开腰部;伸直的脚没有接触到地面;参与者失去平衡,无法回到起始姿势。测试前,取仰卧位,测量髂前上棘到内踝下缘的下肢长度,由具备丰富经验的测试人员完成,数据精确到0.5 cm,选取每个方向的最大距离、原始值和标准值。其中,最大距离取受试者3次测试中最远距离,原始值按每个方向所有3次测试所达距离的平均值计数,标准值对各到达方向距离进行标准化处理,由3个方向的平均值/腿长×100%得到标准测试值。选取最大值的目的是探讨Y-SEBT 3个方向上最大距离是否与关节活动幅度有关,而Y-SEBT 3个方向的标准值和原始值在科研文献中比较常用。

1.2.2 下肢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根据以往研究文献(李康 等,2018;Hoch et al.,2011;Richard et al.,2008)选取与测量下肢关节活动幅度。Y-SEBT支撑腿运动方向的特点选取髋关节屈、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膝关节的屈、伸,踝关节的背曲、跖屈等,采用量角器对其ROM进行测量/(°)(王安利,2015)。负重踝背屈的测量选取常用的下肢闭合关节链膝-壁测试(knee-to-wall test)的活动范围/cm。

1.2.2.1 下肢关节髋、膝、踝活动度的测量

1)髋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测量。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测量:仰卧位,角度尺中心置于股骨大转子,固定臂与躯干腋中线相平行,移动臂为股骨纵轴,屈曲髋关节至最大范围。髋关节伸展活动度测量:俯卧位,角度尺中心置于股骨大转子,固定臂与躯干腋中线相平行,移动臂为股骨纵轴,伸展髋关节至最大范围。髋关节外展活动度测量:仰卧位,角度尺中心置于髂前上棘,固定臂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移动骨为股骨纵轴。髋关节内收活动度测量:仰卧位,避免大腿旋转,对侧下肢外展,角度尺中心置于髂前上棘,固定臂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移动臂为股骨纵轴。髋关节内旋、外旋活动度测量:坐位,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90°,两小腿自然下垂,角度尺中心置于髌骨中心,固定臂为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直线,移动臂为胫骨纵轴,进行小腿内旋或外旋到最大范围。

2)膝关节的活动度测量。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活动度测量:俯卧位,角度尺中心置于股骨外侧髁,固定臂为股骨纵轴,移动臂为腓骨头和外踝连线,屈曲或伸展膝关节至最大范围。

3)踝关节的活动度测量。踝关节的背屈、跖屈活动度测量:坐位,踝关节无内、外翻,角度尺中心置于腓骨纵轴线与第五跖骨延长线的交点,固定臂为腓骨纵轴,移动臂为第五跖骨长轴,踝关节背屈或跖屈到最大范围。

1.2.2.2 被动踝背曲活动度测量:膝-壁测试

膝-壁测试是对下肢闭合运动链关节活动度的测试(Konor et al.,2012),也是一种对踝关节背屈(DFROM)的负重测量(Konor et al.,2012),已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重复测试可靠性(ICC=0.96~0.99),超过ROM的测角测量信度(ICC=0.85~0.96)(Konor et al.,2012)。研究表明,膝-壁测试脚的长度或小腿长度都不会影响踝部DFROM的评估测量结果(Meir et al.,2016)。参与者面对墙站立,采用弓箭步,将测试脚脚趾放在垂直于墙壁的10 cm处,测试者向前用力让膝盖碰到墙壁,根据距离沿着卷尺移动脚,每次向前或向后对着墙壁移动1 cm,直到脚后跟在不离地的情况下无法用膝盖接触墙壁。最大负重背屈是在保持膝关节与墙壁接触而不抬起脚跟的情况下,脚趾与墙壁的最大距离/cm。足跟与地面的接触通过手动触诊脚跟与地板的接触面来感觉足跟的上升运动,测试者每侧腿进行1次下肢关节活动的测量(Jaffri et al.,2020)。

1.2.3 数理统计

对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和训练年限以及测试指标结果以平均值和标准差(M±SD)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Y-SEBT测试与下肢关节活动度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19.0对测试结果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左右下肢Y-SEBT测试、活动幅度的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一采用95%CI,P<0.05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变量为Y-SEBT测试各方向的平均原始值、最大值与平均标准化距离与下肢髋、膝、踝关节活动幅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在0~0.30为低相关,0.31~0.60为中度相关,0.61~0.89为高度相关,0.90~1.00为近似线性相关(Lockie et al.,2015)。

2 研究结果

2.1 下肢Y-SEBT与关节活动范围的测试结果

Y-SEBT 3个方向的标准值和原始值在科研文献中比较常用,为了兼顾各方向测试结果的信度,本研究选取3个方向原始值、标准值的同时,还加入最大值进行探讨。使用Y-SEBT对下肢动态平衡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肢体两侧实际触碰距离的对称性(差异>4 cm)、综合得分(<94%)等进行综合考虑。右侧3个方向的测试结果显示,前向距离最短,后内和后外向距离差异较小(表2)。左右两侧腿各方向伸达距离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侧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始值与最大值的差异较小,但后内和后外原始值和最大值距离差异比前向大,说明前向测试信度更高。研究表明,距离(>4cm)(De Noronha et al.,2012;Plisky et al.,2006)之间的不对称性被证明是踝关节外侧扭伤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右前和左前的标准值相差大于4 cm的运动员有8人,占总人数的20%;右内与左内标准值相差大于4 cm的有25人,占62.5%;右外与左外标准值相差4 cm的有26人,占65.0%。进一步对运动员两侧肢体不对称情况进行统计显示,共有26人存在该情况,其中3个方向不对称的有1人,2个方向不对称的有19人,占47.5%,多为后内和后外不对称。研究显示,小于腿部长度94%的综合伸展距离可以预测下肢损伤。本研究中右侧综合得分低于94%的为10人,其中左侧不平衡有7人,6人存在两侧得分都低于94%,且这些运动员还存在至少有一侧方向的不对称。

表2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Y-SEBT的测试结果Table 2 The Test Results of Y-SEBT of Lower Limbs of Adolescent Runners M±SD,n=40

结果显示,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下肢关节活动幅度左右两侧除髋关节-内旋活动度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参照正常参考值(王安利,2015),左右两侧腿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趾屈、背曲等关节活动幅度的测试结果都处于较正常的活动范围内。运动员膝-壁测试显示,右腿为(10.00±3.23)cm,左腿为(10.13±2.95)cm,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青少年中跑运动员下肢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结果Table 3 Measurement of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Right Lower Limb Joints of Adolescent Runners M±SD,n=40

2.2 下肢活动幅度与Y-SEBT测试结果的相关性

右侧DFROM膝-壁测试结果与Y-SEBT右侧下肢前向原始值、前向最大值、后内原始值、后内最大值呈中度正相关(r=0.449,r=0.444,r=0.449,r=0.379,P<0.05),髋关节外旋ROM与前向原始值、前向最大值、后内原始值、后内最大值、后内标准值呈中度正相关(r=0.409,r=0.433,r=0.533,r=0.487,P<0.05或P<0.01),前向标准值与髋关节内旋活动度呈低相关(r=0.050,P<0.05);左侧下肢踝关节背曲ROM与Y平衡测试结果与后内最大值呈中度高相关性(r=0.623,P<0.05,表4)。

3 分析与讨论

3.1 下肢Y-SEBT测试结果分析

跑步是一项动态任务,需要在不断变化的较小支撑面上控制重心,跑步时力的高冲击性、动态性以及支撑面较小,对动态姿势控制提出较大挑战(Meardon et al.,2016)。Y-SEBT评估人体动态平衡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在损伤预防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该测试可以较好地反映中长跑运动员下肢多方向的动态姿势控制(冯祺等,2017;Allen,2014)与核心控制能力(屈萍,2011)。研究表明,下肢若出现动态控制或稳定缺陷,将耗费过多能量,效率低下(崔旭艳,2014)。Y-SEBT达到的距离被认为反映了动态姿势控制能力,更大的伸展距离对应更好的姿势控制(Kim et al.,2015)。由于Y-SEBT测试结果受腿长影响,本研究选取运动员前向(72%)和后内、后外(101%)左右的标准值,对比已有文献中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与踝关节功能性不稳患者(屈萍,2011)前侧(64.4%±6.0%)、后内侧(78.7%±8.9%)、后外侧(69.1%±9.7%)相比,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在各个方向上的动态平衡都较强。这验证了以往研究结果,Y-SEBT可以区分受伤脚踝和未受伤脚踝(崔旭艳,01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eardon et al.,2016),慢性踝关节功能不稳患者的SEBT延伸距离明显较低(Hoch et al.,2012a;Quinn,2019)。前向距离与我国现代五项运动员(73.9%)对比发现,运动员虽然年龄较小,Y-平衡测试前向距离并不明显低于高水平综合类项目,可能因为综合类项目也涉及较多跑动运动,都需要下肢单侧支撑时对侧肢体积极的远伸,动作形式上与下肢YBT测试较为接近,测试结果较为相似。但是,本研究后内与后外方向明显低于综合项目运动员(123%和120%),也低于足球运动员(108%和105%)(Bhatr et al.,013)。这可能与本研究对象以长跑运动员居多有关。现代长跑技术为了更加经济性,降低跑步时力的冲击(Drewes et al.,2009),尽量做到在适量步幅的基础上加快频率,对步幅展开的要求不高,加上长期单一的长跑练习,可能限制后伸幅度的发展。青少年阶段运动员应在该阶段进行多素质、多项目的综合练习,为运动员后期成绩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研究中运动员Y-SEBT测试两侧不平衡现象高发,主要集中在后内和后外方向的不对称,甚至超过高水平运动员。Plisky等(2006)发现,高中篮球运动员左右两侧下肢前伸距离差大于4 cm的下肢损伤的可能性增加2.5倍。两侧不对称运动损伤诱发的高危因素在训练中应高度重视,结合各项目特点,加强运动员弱侧肢训练,以避免在训练中发生非接触性损伤。

3.2 下肢关节活动幅度测试结果分析

关节是人体内骨骼连接的位置,ROM是一个关节在活动方向上能活动的最大距离的测量(Quinn,2019)。下肢关节活动幅度对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技术的表现极为重要(崔旭艳,2014)。足着地瞬间,膝关节通过矢状面上屈曲吸收与缓解力的冲击,跟腱损伤会引起运动中踝关节外翻和踝背屈降低,由此影响步态与跑步速度(Kim et al.,2015)。Meardon等(2016)发现,膝踝受伤跑者在矢状面着陆任务期间无法像健康跑步者一样持续减弱垂直力。本研究显示,运动员下肢关节活动幅度较为正常,左右下肢关节活动幅度除髋关节-内旋ROM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他关节两侧ROM发展比较均衡。具体数据显示,左侧髋内旋活动度大于右侧,这可能与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时长期逆时针运动有关,左腿在跑道内侧,左腿支撑时产生髋内旋以克服弯道的离心力,长此以往,左侧髋关节内旋角度增大。本研究虽未对运动员跑步中的关节角度进行测试,但两侧不平衡的髋内旋活动度可能带来隐患。调查结果显示,中长跑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髌股痛综合症、腰背痛、髂胫束综合征、足底筋膜炎和小腿损伤,其次是跟腱和足跟解剖问题(Taunton et al.,2002)。患有髌股痛综合征的个体在跑步时髋关节内旋增加,运动员髋部肌肉明显无力,而大多数运动者下肢损伤可能是由于活动的支撑阶段髋关节过度内旋和内收(Powers,2010)。虽然髋关节适当内旋是下肢各关节运动中得以稳定性和适当减震所必需的,但运动期间髋关节偏心内收的控制力下降,导致股骨过度内旋,胫骨相对外旋,引起膝关节前内侧异常外翻,由此引发一系列运动中步态力学的改变,造成运动损伤。建议日常训练注重髋关节和骨盆的稳定性,以控制膝关节过度外翻的压力。臀大肌的主要作用是伸展髋关节,增强臀大肌力量可以控制运动中髋关节的过度内旋,在跑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左侧下肢还需注重外展肌群的力量训练,防止运动中左髋过度内旋,预防髌股痛、髂胫束综合症等情况的发生。

有关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中,受限的DFROM可能导致一系列脚踝和膝盖受伤,如跟腱炎和肌腱病、前交叉韧带损伤和足底筋膜炎,以及引发小腿肌肉紧绷造成肌肉劳损等(Jeon et al.,2015),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都是中长跑运动员常见的运动伤病。另外,踝关节功能性ROM受限被认为是影响运动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Lundgren et al.,2013;Pope et al.,1998)。测量踝关节背曲活动度,有助于识别那些因关节运动功能范围不足而可能受伤的运动员。Meir等(2016)对2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右侧脚踝的活动范围约为11~19 cm,而本研究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活动幅度较低,均值在10 cm左右。踝关节屈伸活动幅度还关系到中长跑运动员运动中的脚掌着地技术,前脚着地技术容易引起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滚动式脚着地技术和脚后跟着地技术虽然能预防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发生,但对于踝关节背曲活动度的要求较高。CAI患者踝关节背曲 ROM(Hertel,2000;Hoch et al.,2012b)存在缺陷,已被证明影响慢跑等动态任务(Drewes et al.,2009)。为预防不必要的损伤,提高运动表现,应加强下肢闭合链踝关节负重活动幅度的锻炼。通过定期使用和伸展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和韧带)来保持平衡的运动范围,每周做3次10 min的伸展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运动范围。

3.3 下肢关节测试活动幅度与Y-SEBT的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支撑腿下肢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负重活动范围与Y-SEBT动态平衡测量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右侧髋关节外旋活动度、踝关节负重背屈活动范围与右侧支撑腿动态平衡的前向、后内原始值和最大值呈显著中度正相关,髋关节内旋活动度与前向标准值呈低相关,左侧Y-SEBT的后内最大距离与踝关节背曲活动度具有高相关。

右侧研究结果说明,与其他方向相比,前伸方向需要支撑腿更大的负重踝背屈活动度,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踝关节负重背屈活动度已经被证明影响健康个体(Hoch et al.,2011)与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Basnett et al.,2013;Hoch et al.,2012b)的前伸距离。有研究发现,踝背曲活动度在跳跃着陆时(Devita et al.,1992)可以产生力的吸收与缓冲作用。具有足够的踝关节活动幅度对于功能运动(如蹲坐)(Myer et al.,2014)、平衡任务、日常生活运动和动态体育运动(如高速运动)等极其重要(Bohannon et al.,1991;Whitting et al.,2011)。本研究结果再一次说明,不管是CAI患者、普通人,还是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前伸方向运动都需要最大踝背屈的活动度,证明负重踝背屈幅度对于动态平衡的重要性(Hoch et al.,2011)。两者具有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是负重踝背曲活动范围与Y-SEBT前向测试时下肢关节用力与活动方向一致,都需要支撑腿屈髋、屈膝、屈踝,特别是对双踝背曲的封闭运动链要求较高。动作完成过程中,胫骨向脚背靠近的同时距骨向后滑动,以增大屈膝、屈踝角度,给予前伸展腿前伸时更多支撑空间,使下肢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很好地表现出来。有学者认为,在完成动态平衡任务时,身体重心变化较大,踝关节变化角度应较大才能维持身体平衡(游永豪等,2020)。同时,需要关节周围的主动肌肉与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之间的协调性,以及神经对肌肉的粗大调控维持平衡能力(游永豪等,2020)。另外,右侧踝关节背屈负重活动范围与后内具有相关性(r=0.379),但与后外侧不相关。这可能是向后内方向运动时支撑腿股四头肌的发力更多,后外运动时臀大肌外侧用力较多,促使臀部向后从而减少了膝关节向前活动的趋势,而后内方向则相反。具体原因目前未发现有文献说明,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右侧前向标准值与髋关节内旋活动度呈低相关,可能与前向伸展时支撑腿髋部具有一定髋内旋有关,这可能是测量数据的误差所导致。对于髋关节外旋活动度与Y-SEBT 3个方向上的相关性研究,目前鲜见报道。从动作过程来看,当右侧支撑进行后内方向运动时,为控制身体重心,左脚向后外伸展,支撑腿在屈髋屈膝的同时,为了给右腿更多向后内伸展的空间,右侧髋关节外旋较多。

本研究还显示,左侧Y-SEBT的后内最大距离与踝关节背曲ROM具有高度正相关。这与Robinson(2008a)、Basnett等(201)部分研究结果一致,即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有效活动度的能力与伸展距离有较强正相关。SEBT要求下肢较好的活动范围和神经肌肉控制,才能达到最大可达距离。以往研究显示,臀部肌肉力量(Hubbard et al.,2007)、大腿肌肉力量(唐桥 等,2019)以及髋部、膝部屈曲运动(Robinson et al.,2008a)与SEBT到达距离都密切相关,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矢状面运动会影响前、后内侧和后外侧的伸展距离(Robinson et al.,2008a)。虽然本研究发现左侧后内最大距离与踝关节背曲ROM具有中度正相关,但未发现与髋、膝关节的活动度具有相关性。

左右两侧相关性结果显示,两侧腿在进行Y-SEBT测试时,对下肢关节活动幅度的要求并不一致,右侧支撑腿的平衡能力与负重踝背屈活动幅度范围、髋外旋活动度关系更大,而左侧支撑腿的平衡能力对踝背屈ROM的要求更高。这与唐桥等(201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左右下肢的姿势控制策略存在一定差异,由此也可以看出矢状面踝背曲与负重踝背屈对动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在完成动态平衡任务时,踝背曲活动度对于力的吸收与缓冲作用可能是其影响动态平衡能力的根本原因。另外,踝背曲活动度增大了躯体的晃动范围,而适中的踝背曲活动度把身体的晃动极限控制在较合理的范围内(Hoch et al.,2011),有效发挥了平衡控制时踝策略的良好表现(游永豪等,2020)。身体重心也是影响平衡的重要因素,而踝关节DFROM与ROM的活动度较大,可以使身体重心更低,有利于维持动态平衡,但也不能忽视髋关节外旋活动度对于动态平衡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分析表明踝关节的ROM与DFROM虽然都用来测量其活动度,但两者表现踝关节活动幅度的不同方面,且两者对于左右两侧下肢动态平衡的影响不一样。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踝关节DFROM的练习可以采用负重踝背屈的测试方法进行多次练习,而踝关节ROM可以通过关节松动术或平时同方向的关节活动得以增强。增强髋关节外旋活动度可通过外旋肌肉的拉伸,如臀中肌、臀小肌后部肌肉的拉伸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动态平衡前向伸距较近,后内、外方向较远,普遍存在两侧功能不对称的现象;2)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下肢关节活动幅度除髋内旋ROM外,两侧发展较均衡;3)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左右两侧下肢支撑腿在完成不同运动方向的动态平衡时对下肢某些关节的活动度要求具有差异,右侧踝关节DFROM、髋内旋ROM对右侧支撑腿的前向、后内方向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左侧踝关节ROM对于左侧支撑腿后内方向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4.2 建议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两侧动态平衡非对称性较为普遍,应加强弱侧肢体动态平衡的发展。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在全面发展下肢灵活性的同时,还应根据左右下肢对于关节活动幅度的不同要求,重点关注某些关节活动幅度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右侧下肢需更加关注髋关节外旋、踝关节DFROM的发展,左侧下肢应重点关注踝关节ROM。另外,下肢关节活动幅度只是动态平衡的影响因素之一,中长跑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还应结合下肢神经肌肉控制、力量训练等,从而全面提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

猜你喜欢
动态平衡活动度中长跑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如何提高中长跑成绩
提高中考体育中长跑成绩的分析与策略
浅谈怎样在中长跑教学中提高初中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成绩
赏析2017年高考物理动态平衡问题
析拉绳旋转试题解动态平衡问题
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浅谈动态平衡问题的解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