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男
行政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则会使得会计风险的出现导致单位工作的质量下降。基于此,本文将对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风险工作的防范状况进行探究,然后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以及控制工作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提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此供交流参考。
行政单位是指依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来进行设置的,行使的是国家行政职权,对国家行政进行管理,经济和文化建设进行组织,社会公共秩序进行维护的这些单位。而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益需求目的,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内部管理,通过履行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代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进步,满足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要对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革新和创新,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事务在有序进行的基础之上支持外部业务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对会计工作产生的风险防范及控制,对提高本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当前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效,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认可,需要先要做好内部的会计风险防范以及控制工作。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意义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定方案和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来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等各类收入与之形成的支出进行核算、整理和评估。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产生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的记录下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行政事業单位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强化会计监督势在必行。会计人员通过履行监督职能,加强对单位的预算执行业务活动的控制,规范单位各部门业务活动,严守国家财经纪律的红线,保障单位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能力与部门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使以往繁重会计核算的工作已经越来越简便,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不能继续停留在传统的核算业务上,而应转移到如何提高单位的管理决策能力上来。会计人员面临风险也由原来会计核算产生风险转移到与管理决策相关的风险上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逐渐完成职能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内的每个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责及分工开展工作,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如果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对业务流程一知半解,会计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完成数据的核算,不利于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将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融合,让会计人员转变工作思维方式,更多参与各种业务当中,与业务人员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为每项业务活动的规划、执行、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提供全面精确的数据支持,实现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新实施的《政府会计准则》更加注重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绩效,而业财融合能够促进会计人员加强对数据进行利用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工提炼形成多元的信息,满足管理层决策和业务部门的信息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与政府会计准则提倡新的理念相契合。
(三)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职权的合法行使
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时的各种行为必须全程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公职人员合法合规履行职责是政府公信力的体现,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通过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公职人员能够有效地行使职权。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公职人员充分行使他们的职权,防范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而且通过有效的会计工作,能够为公职人员的操作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在工作的期间具有积极性与责任心。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不够重视现象,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会由于会计风险使得服务的质量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无法正常的履行。这是因为会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真实、准确、客观的记录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收入与支出,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各项业务活动的规划时具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具体表现在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过于注重工作绩效的结果,忽视了对业务流程中涉及会计风险的防范,导致了各种风险要素的扩散,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会计风险。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风险监督力度不足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对其监督的不足,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执行,导致会计风险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的效果无法提高。这个主要是表现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评价工作只是应付完成工作任务要求,内控制度存在 “一套模板打天下”的情况,既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也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及政策的变化与时俱进,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风险得不到有效的管控。并且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缺少内外监督的共同组合工作,或者监督的力度不足,监督工作流于形式,直接导致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到位。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缺少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这使得单位中的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无法得到顺利的实施,影响着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效率。具体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编制和经费等原因,无法配备足够的会计及相关专业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缺乏对会计职业行为准则认识和了解。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关键岗位需要定期进项轮岗,会加剧单位会计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甚至会出现长期无法按规定进行轮岗的情况,这又会导致内控制度无法执行,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会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管控。此外,对于新入职的人员进入到单位之后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有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对会计的风险防范实践经验没有足够的积累,在面对风险时,缺少及时处理、防范的工作能力。此外,对于新入职的人员进入到单位之后没有经过岗前培训便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对会计的风险防范实践经验没有足够的积累,在面对风险时,缺少及时处理、防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