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中人地协调观的考查特点分析

2021-09-24 16:44姚彩霞杨建红李亦秋杨广斌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水平

姚彩霞 杨建红 李亦秋 杨广斌

[摘   要]近年,考查“人地协调观”的试题在高考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文章以2016—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为例,从考查水平、试题情境、试题结构、考查思维四个方面分析高考地理试题中人地协调观的考查特点。

[关键词]高考;地理;全国卷;人地协调观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5-0080-03

21世纪新一轮基礎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设计的[1]。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提供上位的方法论依据[2]。从近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人地协调观试题的占比来看,其比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学地理教师应该重视该类试题并准确把握其考查特点,加强试题讲评的针对性和逻辑性。

一、考查人地协调观的试题在高考全国卷地理部分中的比重

针对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高考地理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能力,而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很少[3]。但随着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考查人地协调观的试题在高考全国卷中的比重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自2016年到2020年,考查人地协调观的试题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总体呈递增趋势,说明高考地理试题命制正在向素养立意发展,同时也说明了人地协调观在高考考查以及平时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中人地协调观的考查特点

本文对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中人地协调观考查特点的分析将从考查水平、试题情境、试题结构和考查思维展开论述。

1.考查水平基础化

本文根据新课标对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对2016—2020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人地协调观的试题进行水平划分,结果如表2所示。

据表2可知,2016—2020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人地协调观的试题共计46道。从考查水平来看,有22道题处于水平一,22道题处于水平二,只有2道题能达到水平三,没有达到水平四的试题,考查水平普遍较低,试题呈现基础化的特点。

2.试题情境生活、生态化

2017年版课标强调试题情境要注意表达的通俗性,使学术性情境向生活化情境转化[4]。高考全国卷考查人地协调观的试题不仅强调试题情境的生活化,更强调其生态化。例如2019年全国Ⅲ卷1、2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试题情境,从生活真实案例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工艺流程图的掌握,符合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口号。

2019年全国Ⅲ卷1、2题生活、生态化试题情境如下: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2019年,“垃圾分类”热潮席卷全国,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高考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试题情境,既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倡导生态理念,又契合课标、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的生活性。

3.试题结构层次化

高考地理试题结构呈现层次分明、逻辑递进的特征,这种以逻辑递进方式进行设问的试题称为递进式设问试题。递进式设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就某一知识点设计具有难度层次的问题;二是依据一个案例,综合考查多个知识点。

例如,2019年全国Ⅲ卷6、7、8题递进式设问设置如下: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 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从难度来看,第6题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第7题考查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两道题的难度都比较低;第8题需要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经过综合逻辑分析后才能得出答案,难度有所提高。这组高考题的考查难度是由低到高递进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知识点逻辑来看,这组题具有明显的因果逻辑关系,第6题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第7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第8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这组题的因果逻辑链如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冻土融化,而冻土融化使得土壤变得黏重,难以耕作,同时由于地势平坦、水分不易汇集,无法形成湿地,因此原来的耕地逐渐演化为草地。西伯利亚地区耕地演化的直接原因是冻土融化,根本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因果逻辑清晰,试题难度层次清楚。

4.考查思维开放化

新课标强调为学生提供开放式问题,使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可见,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发展[4]。人地协调观试题中常见开放式问题,例如2020年全国Ⅲ卷37(4)、2018年全国Ⅱ卷36(4)、2017年全国Ⅲ卷36(4)等,它们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有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2020年全国Ⅲ卷第37题第4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其题目设置如下:

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

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该题以“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设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合理作答。随着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干预日益增多,自然环境变化往往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对“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这一说法无论持赞成还是反对意见都应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综合作答。该题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打破了传统评卷“踩点给分”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答题思维。人地协调观试题往往以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形式呈现,这是由人地协调观的特性决定的,开放式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有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是未来高考试题的重要命题形式。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试题中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具有考查水平基础化、试题情境生活化及生态化、试题结构层次化、考查思维开放化的特点。在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未来考查人地协调观的试题在高考卷中的比重还会不断增加,中学地理教师应当根据高考试题考查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转变自己的教学侧重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答题思维。

[   参   考   文   獻   ]

[1]  韩梅.中学地理学科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任熠,王民,马巍.基于人地协调观的高考地理试题内涵理解与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9):64-66.

[3]  王民,黄诗倪,蔚东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高考试题水平划分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56-5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水平
张水平作品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