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潜心引导,“愤”与“悱”厚积薄发

2021-09-24 16:44赵敏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赵敏燕

[摘   要]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带有浓厚的思维训练意涵,其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知道如何完善表达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这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有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高阶思维能力的一种,批判性思维在英语阅读乃至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都十分重要,但是当前有些教师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不够重视,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会基于批判性思维去引导学生提高其阅读能力。文章以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和“思维”结合起来,探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愤”与“悱”的关键点进行启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5-0028-04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其本质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与“思维”结合起来,从而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1910年,约翰·杜威出版了《我们如何思维》一书,在书中杜威提出“思维五段式”的思维模型。恩尼斯提出了“关注、推理、推论、情境、澄清、概括”6 种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一种,源于古希腊哲学,直到20世纪初才初具雏形。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判断推理、质疑解疑、求同辨异、评价预测(黄远振 等,2014)。

作为高阶思维能力的一种,批判性思维在英语阅读乃至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都十分重要。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期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知道如何完善表达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在教学中遵循这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人基本的品质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个体在整合信息或阅读文本时思路清晰,辩证地、创造性地对文本作出反应。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阅读教学实践,以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为指导,落实“学思结合”,促进学生基于批判性思维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按部就班的阅读课堂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情感体验,针对同一篇文本,体会各不相同。当前不少学生阅读英语文本,如果给他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阅读材料,他体悟到的就只有环境保护。英语阅读教学僵化问题突出,不少学生思维模式比较单一。究其原因,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对英语词义的讲解上,从词到句再到段展开逐步分析和讲解,同时对语法知识进行梳理和讲解。学生常常处于努力想弄明白文本的深层含义却苦于无人启发的“愤”的状态和心里明白却不会表达的“悱”的苦恼中。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却没有抓住文本当中思维的本质,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僵化状态,被动地学习,有时语法知识尚且来不及识记,何谈参与阅读教学?何谈主动阅读?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更加无从谈起。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思路厘清,很难辩证地思考文本的深层含义。这种教学模式助长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零零碎碎的文本认知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对语言知识进行梳理和讲解,认为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出一些细节性问题的答案即可。有的教师甚至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对词义和词组的用法以及句子成分的分析講解,对文章中的深层含义选择性忽略,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想法也不进行研究和探讨。进入学生头脑中的是一条条语法知识、一个个单句、一个个词组这些记忆碎片。这样,导致学生对于一篇文章没有整体的深层的认识,不去体会文章的主旨,无法和作者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学生的“愤”与“悱”被粗暴地扼杀在萌芽状态,这种教学模式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显得索然无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阅读能力。

3.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停留于字、词、句的表面解释,很少深入挖掘课文内容的深层含义,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领读、学生默读为主,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因缺乏教师在思维方法上的引导和帮助而兴趣乏乏,开小差者、哈欠连天者、神游天外者不乏其人。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十分枯燥无味,缺乏生生之间的阅读合作探讨,更无阅读后对文本观点的评析、阐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更影响到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抓住“愤”与“悱”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处于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愤”,或是心里明白而不会表达的“悱”的状态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关键点就出现了。教师一定要及时抓住阅读教学当中学生“愤”与“悱”的时机,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引发学生头脑风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营造无压力的课堂阅读氛围

初中英语教师要营造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主动、积极地接受英语知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要求学生课上认真听讲,完成阅读任务,主动地发现问题,开展个性化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保持宽容的心态。

教师营造轻松、宽容的氛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阅读,学生就能大胆地对各类事实或者观点展开个人解读和辨析,从而有效地发现问题,辩证地思考问题。特别是当学生处于“愤”与“悱”的关键点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和启发。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3 的阅读课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青少年的问题,当教师设置适当的语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时,学生会产生共鸣,也就是说有相同问题(如作业多、缺乏睡眠、无暇顾及兴趣爱好等)的学生会感同身受。

但是,在阅读中只有共鸣还是不够的,学生需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受。例如,在跳读(skimming)环节,教师可以提问:“What problems may Simon and Millie both have?”学生通过阅读会发现Millie 和Simon 各有各的问题,但是问题和问题之间有潜在的相通之处。Millie 的问题是因为作业太多所以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Simon 则因为整天忙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出现了和父母的矛盾(很有可能在学业上也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Is it really good not to have any time for their hobbies or spend too much time on their hobbies?”大部分学生都会辩证地认为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或者过分沉迷于兴趣爱好都是不对的,应该“Keep a balance between study and hobbies(保持学业和兴趣爱好的平衡)”。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提问“How?”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才能保持学业和兴趣爱好之间的平衡。教师可以设计生生互动等一系列的环节,以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螺旋式提问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语言的基础性知识固然重要,但自身能力尤其是质疑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形成都有着帮助作用。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进而解决问题,才可以提升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抛出问题。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在动脑筋思考的学生,很有可能他正好处于“愤”与“悱”的节骨眼上,急需教师给他启发和引导。在这个时候,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认真动脑思考,让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一种有效运转的状态。

在初中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低认知及思维水平的问题居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螺旋式提问的策略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还是以上述阅读课为例,针对Millie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How does Millie feel?

2.If you were Millie, what will you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3.Will you talk with your teachers or parents? Why or why not?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首先要求学生个人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让学生展开组内讨论,汇总答案,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Millie、Simon 和自己进行代入式对比,在这过程中发现学生“愤”与“悱”的关键点,在“愤”与“悱”的节点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

3.抓住“愤”“悱”关键点,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文本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结合阅读文本内容,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各类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某种纽带,让学生在这个纽带的基础上展开理解、分析、推理甚至质疑等思维过程。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愤”与“悱”的关键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文本,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由文本细节问题向现实开放性问题发展。

仍旧以上述阅读课为例,Simon 对足球痴迷,他的父母对他较严厉。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Does Simon think his parents are strict?

2.Do you think his parents are strict? Why?

3.Do your parents ask you to go home before 6 pm?

4.Do you think it is reasonable? Why?

问题1是需要结合课文回答的低阶思维问题,问题2、3、4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对于问题2,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Simon的父母不算严厉,晚上6點前回家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时间是回家吃饭的时间,如果再晚一些天就会黑了,存在安全隐患。对于问题3和问题4,大部分的学生都谈到了自己父母对自己回家时间的要求,当然也有学生谈到冬天天黑得早,应该更早回家,夏天天黑得晚,可以适当晚些回家。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想说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关键点,通过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反思,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4.发现“愤”“悱”关键点,更新教学理念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在不断地完善,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只注重对文本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重视,这样也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多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让科研促进教学工作,慢慢练就一双慧眼,在阅读教学当中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愤”与“悱”的关键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想表达的思想表达出来,提高思维能力。

以读促写就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阅读教学可以和写作教学对接,让学生通过批判性的阅读,进而写出精彩纷呈的文章。写作过程是将输入转为输出的过程。建构主义读写观把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看作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倡让学生运用认知策略加工阅读材料,然后根据讨论所得写出文章,这也和上文提到的学生批判性阅读认知顺序相一致。

教师在上完阅读课之后可以跳过语法板块和听力板块,紧接着教授写作板块,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落实到教学中。还是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3 为例,本单元写作板块的第一个环节就是Teenagers杂志给九年级(1)班的学生做一个小测试,想知道青少年是否懂得如何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这个小测试里提出的问题与本单元阅读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的问题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讨论并完成小测试,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小测试如下:

A QUIZ

1.If someone laughs at you, you should            .

A. shout at him/her

B. hit him/her

C. pay no attention to him/her

2.If you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do your homework, you should             .

A. choose to do only part of it

B. forget about your homework

C. plan your time more carefully

3.When it is too noisy at home and you cannot do your work, you should             .

A. tell your family

B. get angry

C. leave the house

4.If you worry about exams, you should             .

A. give up

B. watch TV to relax

C. talk to your teacher(s)

5.If you are feeling stressed, you should             .

A. shout at people

B. keep quiet

C. share your problem with somebody

6.The problem of stress gets worse when you           .

A. keep it to yourself

B. relax and take a holiday

C. ask for friends help

在学生完成这个小测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愤”与“悱”的节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提示,包括给出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Study(学习)”“Parents(父母)”“Friends(朋友)”三方面解决青少年容易遇到的问题,如:Make good progress in your study every day. Get on well with your parents. Get on well with your friends. Then you will feel happy, confident and powerful.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使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抓住学生想弄明白而不得、心里明白却又不知道如何完善表达的“愤”与“悱”的契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在学习中形成思辨力,在思考中巩固知识,在思辨中提升技能、培養能力,以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4):63-69.

[2]  陈美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81-82.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  王薪惠.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7):65-67.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