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伶
摘要:小学数学中教学问题的解决是帮助学生获得能力成长,提高数学认识的关键步骤,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元化会加速帮助学生获得能力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师眼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单是一个个体行为,更应该是一种群体行为,即应该通过个人问题解决与群体协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再加以各种推动问题解决的措施手段,推动问题解决多元化的发展。目前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元化的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执行并不到位,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学生问题解决过程被省略,或是被教师问题解决过程代替。这些错误的数学问题解决方式难以实现学生能力的升华,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新调整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实践,推动问题解决方式的多元化,采用学生讲题授课、小组合作解题、教师点拨解题的措施推动学生在多元化问题解决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
数学问题的解答是直接反馈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教师也可以通過这一过程对进行学生反馈实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与矛盾。但是,一些不良的数学问题解答实践导致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没有充分展现自身的认知问题,从而让教师的教学回馈出现偏差,影响了后续的教学。并且,在这些不良数学问题解答实践中,学生的探索乐趣与积极性被极大的消磨。小学数学教师要着手于改变数学问题解答实践中的失误,将问题解决方法推向多元化,让学生在多元化问题解决实践中得到成长。
一、利用学生授课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解决
在推动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元化实践发展中,利用学生授课的形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一种主要的实践方式、在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可以通过授课人员的选择、题目难度的调整等的方式,在推动问题解决的同时,培养相关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先要保障授课学生对所讲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准确无误得将解题过程展现给其他学生,并且遵循学困生优先讲题的策略,推动这一部分学生数学信心的成长。
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学生自主问题解决过程为例。在该章的习题实践中,教师遵循了多元化问题解决方法的策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习题讲解。在习题练习结束后,教师把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自主进行解答。这一过程遵循了学生自愿与教师点名的原则,既保障了学困生的授课权利,又激发了优等生参与问题解答实践的热情,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推动问题解决方式多元化
这一方式是教师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但是即使如此,其中出现的组织失误与教学失误也不在少数。教师在组织小组学习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之一是完全将问题解决过程托付给了学生,只依靠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教师没有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融入学生,了解学生在数学问题讨论中遭遇的困难,从而失去了对课堂教学方向的把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改正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失误,通过融入学生的讨论过程,了解学生讨论实践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充足的预案措施。
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问题解决多元化实践为例。教师在这一问题的解决实践中,利用了两种问题解决策略,首先是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思考,接着在学生思考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开展小组讨论,对“鸡兔同笼”问题进行协力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改变了自己教学旁观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了学生的问题讨论中,或是对学生进行点拨,或是记录下学生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作足了准备。
三、利用点拨提问推动问题解决方式的多元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实践中,教师利用点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既避免了直接说出问题答案,又带动了学生思考的深入,有效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既可以出现在教师初次的教学内容授课中,也可以出现在解题实践中。教师利用此方式进行实践时要关注点拨问题的探究性,让学生能够沿着点拨问题的解决一步步靠近相关问题的答案。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一章的教师点拨为例。在该节教学内容的问题点拨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原理的把握,教师先是给出了几个常规图形,并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这一步任务后,教师又将刚刚展示的几个图形拼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多边形,之后再让学生计算该多边形的整体面积。利用这样的问题点拨方式,教师成功让学生理解了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式和原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方式的多元化是让学生实现数学认识成长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教师需要改变教学中问题解决方式单一的现状,通过个人自主解决问题与小组协力解决问题等方式的实践,推动问题解决方法多元化的发展,重点发挥学生在问题解决方法多元化实践中的作用,发展其数学思考与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亚东.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64):79-80.
[2] 吕新民.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