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朱少英
资源在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我国地大物博,部分地区资源较为丰富,这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然而资源开发需注重生态保護,仅依靠资源很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还会因资源粗放式开发破坏自然环境,如何提升不确定环境下的资源优化配置水平,成为经济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的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资源型地区经济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不确定环境下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价值如下:其一,探索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维系和谐关系的途径,确保资源利用合理且可助推区域性经济科学发展;其二,通过创新引入新技术、新政策、新理念,颠覆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摆脱陈旧的经济发展思想的束缚,使资源型地区经济建设活力十足;其三,在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同时惠及民生,改善当地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的基础服务条件,使资源型地区可与时俱进。基于此,为助推资源型地区良性发展,研究当地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不确定环境下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因素
(一)发展理念保守
资源型地区指的是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其是我国能源战略保障基地,亦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因为资源型地区在长期发展中较为依赖矿产、森林等资源,所以存在发展理念保守的经济转型创新问题,无法跳出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仍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未能积极与新兴产业接轨,阻滞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
(二)发展渠道单一
资源型地区主要依靠开采、加工、销售资源发展经济,第二产业较为成熟,这虽能凸显当地的经济建设优势,但同时出现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经济发展渠道单一,未能深入挖掘当地资源的利用价值,资源优化配置效果欠佳,这成为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发展体系欠佳
资源型地区的评定主要有四步,一是依据当地的资料初步界定资源型地区,如全国采掘业产值与工业总产值之比等,二是针对当地支柱工业进行研究,若其产值超过5%则可将其纳入资源型地区评定之列,三是分析采掘业的产值规模,对于地级市来讲相关产值应超2亿,四是满足所有评定指标的地区则可确定为资源型地区。相较于资源型地区评定体系,相关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体系仍有待完善,还存在过于关注经济转型发展结果且轻视创新实践过程的问题,该体系的实效性、灵活性随之降低,同时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不确定环境下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框架
(一)注重顶层设计
通过对不确定环境下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可知,相关地区存在资源配置较为分散的问题,客观上有碍资源的统筹与调配,容易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这严重影响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资源型地区需注重顶层设计,率先解决资源合理利用问题,致力于创建产业集群,依托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平台为成长性较好、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的企业发展给予支持,同时为政府精准帮扶、招商引资、产业链优化升级并增强集群效应提供条件。顶层设计助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理顺思路,指引省内外的企业分工协作,共创资源优化配置网络,整合经济创新发展所需要素,使不同规模的企业均能获得市场份额,并在经济转型创新中作出贡献,在各经济成分增强化学反应的基础上高效利用资源,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政策指导
我国重视区域建设及生态保护,立足新时代颁布指导性政策,其目的是引领资源型地区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例如,《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根据产业成长阶段把全国超260个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成长型、再生型、衰退型、成熟型,同时结合相关地区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该规划指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应从根本上化解机制性、体制性矛盾,创建统筹兼顾且利于创新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制度并优化资源勘查开发结构,通过调控引导开发,构建资源协调、集约、高效利用格局,将经济转型创新发展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安全生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关联在一起,继而在政策指导下提高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有效性。
(三)满足社会需求
在资源型地区多数岗位与资源开采、加工有关,踏上经济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后势必会有大量从事资源初加工、资源开采等工作的职工下岗,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加之我国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一旦失业问题无法解决将阻滞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不确定环境下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需兼顾社会需求,健全区域性的社保体系,解决经济转型短期内的企业职工生活困难问题,还需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通过下岗职工培训助其涌入新兴产业,同时为下岗职工创业给予支持,为资源型地区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良好的人居环境亦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需关注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加强恢复生态学、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做好生态恢复规划工作,优化社会人文环境,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目标。
三、不确定环境下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
不确定环境下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需确保质量、结构、速度、效益相统一,为当地全面发展夯实物质基石,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发展实况,解决社会发展、(与)经济转型创新不同步的问题。注重资源型地区城乡经济转型创新协调发展,发挥城乡互动、以城带乡的优势,助力城乡二元经济模式创新。将区域协调发展视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一大条件,使各地区能共创优势互补、中西联动、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立足资源型地区协调经济转型创新与生态保护、人口增长、社会需求、深入改革之间的关系,在生态保护型社会及资源节约型社会中探索经济转型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