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与教师数据素养教育的互动模式

2021-09-23 10:18张晓梅
文教资料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数据素养转型升级培养策略

张晓梅

摘   要: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更多地着眼于提供数据素养教育服务。高校教师由于职业特点,对数据素养教育有特别的诉求。为满足这一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应该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形成良好互动,构建往复型上升的模式,一方面图书馆的服务要满足教师的数据素养教育诉求,另一方面教师需求倒逼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最终两者统一作用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产出优质的教育。

关键词: 转型升级   数据素养   往复型上升   培养策略

1.引言

大数据对社会各界产生了极大影响,数据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人承认,各行各业越来越关注数据所蕴含的价值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教育行业。2015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一条提出“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在服务转型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为数据资源的提供者,而应该主动出击,成为数据素养教育的实施者,针对所有读者进行相应的数据素养教育。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由于术业有专攻,他们在数据素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此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的科研要求,促使他们在获取数据素养教育方面有一定的诉求。在这种前提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与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教育需要有机结合并形成良好互动。

2.高校图书馆服务与教师数据素养教育的互动模式

2.1服务转型升级推动教师数据素养教育,并作用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升级一直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面,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是服务转型升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点,因此,数据素养教育一直在国内外高校蓬勃开展。以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为例,似乎每隔十几年,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就会在理论创新的推动下出现变革[1](38-55)。教育内容逐渐从资源维、技术维、行为维、过程维拓展到强化过程维、交流维与阈概念,从强调信息检索技能拓展到包含文献阅读、论文写作、期刊投稿、学术出版等学术研究流程[2](133-141),如媒体素养、研究素养、数据素养、视觉素养、媒介素养等内容嵌入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范畴[3](14-25)。高校图书馆必须不断摆脱传统信息服务的模式,从大数据视域出发发展数据素养教育,加强用户培训,提高教师数据素养。

高校教师群体如果具备了足够的数据素养,就能通过有效手段获取和筛选、分析并利用数据,在教学活动中传播这些数据,获得更优质的教学产出。如建立学生数据库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获取、处理分析并有效利用文献,进行论文写作和投稿,利用数据库对比防止学术不端等。同时,他们的科研活动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变得更方便高效,从最初的文献检索到最后的学术出版,数据素养贯穿于他们学术活动的全程。

2.2教师人群的特殊性,倒逼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

高校教师读者与学生读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一方面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必然对数据素养具有高出普通读者的诉求。同时,在数据素养教育中,他们不同于学生读者,不仅要接收数据,更要分析、清洗、转化并向学生传播数据。因此,数据意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理解数据、数据转化与决策能力是教师数据素养的重要内涵。教师可接触的教育数据总量、数据种类不断增多,但数据只有被科学地处理和分析后才能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4](8-16)。使用教育数据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且教育数据会逐渐成为变革教育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战略资产和科学力量[5](50-61)。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进程,教师必须有能力获取、处理、分析、理解、转化并进一步散播数据。

教师对数据素养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力量。为提高数据素养,高校教师必然不满足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要求图书馆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助于他们教学科研活动开展的服务。为了满足这种诉求,图书馆必须在满足传统服务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利用各种手段对服务转型升级。如传统的文献查询和支持已经无法满足教师的数据需求,图书馆要考虑突破馆际局限,主动派出馆员深入教师团队内部,摸清他们在教学科研中遇到的数据难点和重点,及时嵌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归纳提炼出普遍性問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数据素养教育。这种不断提炼数据素养教育理论并投入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图书馆突破传统服务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2.3构建教师的数据素养教育与图书馆服务升级的良性互动模式。

图书馆需要不断分析用户信息需求与自身服务之间的差异,不断调整服务策略应对用户的服务需求[6](72-77)。以图书馆馆员为例,作为图书馆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者,馆员必须不断自我提升适应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例如,通过借鉴北美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经验,馆员应该从价值观,职责、培训、工作主旨和专业知识的角色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数据素养,向学科馆员方向转化[7](43-50)。由这些学科馆员为高校教师提供数据素养教育服务,会更精确地定位用户诉求,提供精准的与专业挂钩的培训,这样既节省了教师获取数据素养的时间,又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服务水平。通过这种互动,高校图书馆和教师这两者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良性往复型上升模式。

3.基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的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策略

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培养教师将数据逐步转换为知识,使其形成对数据的明确认知,提高教师获取数据、解析数据、转化数据并用于决策的意愿与能力,综合提高教师的数据素养。遗憾的是,当前图书馆学界有关数据素养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泛指概念的大学生、科研工作者、数据馆员等,面向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教育研究还不多,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教师数据素养评价体系,而不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数据素养。

3.1培养教师积极的数据利用态度。

对于教师而言,造成其数据素养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对数据的态度不明、认识不够及消极的数据利用态度。对部分教师而言,改变教育习惯永远是最大的挑战[8](147-163)。教师对数据的态度源自方方面面,如数据采集难度会直接影响个体对数据使用的态度,需要严格控制数据采集的难度,避免教师出现消极的数据使用意愿。学校管理层对数据利用要表现出明确、乐观的态度,带动教师的数据使用意愿。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为了培养教师利用数据的意愿,要按不同学科制订差异化的数据素养教育方案,遵循“精准”原则,提供数据素养教育服务。如对语言类学科教师而言,由于其专业性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对数据利用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教师的数据素养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教师来说有一定的欠缺,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数据利用意愿不强烈。需要结合其学科特点实施半结构化的数据分析引导训练,使其明确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利用意愿,形成对数据和数据利用的客观态度。要注重采用分阶段、分主题的短周期训练模式,分场景、分年级制订数据素养培养计划。此外,在采用小组培训时,培训小组分组还应注重学员自身能力水平与学科背景差异,避免将差异极大的教师分到一组,否则将对数据能力相对不高的教师造成负面影响[9](3-5),以适合教师学科专业特点与认知习惯的方式培养教师对数据的客观认知和正确的数据态度,使其形成乐观的数据素养培养意愿。

3.2采用明确而高效的素养培训模式。

要通过提高教师群体的数据素养,提高整个教育行业的数据素养水平,加大数据驱动决策的执行力度,就需要依照明确的素养培养模式,促进数据素养教育在行业内的全面发展。针对不同的培训项目、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受训者设计培训模式,所提供的培训内容应有所不同。数据素养专项训练应当更多地着眼于从细微处开展训练,开发系统、成熟的数据素养培训模式,如利用专项训练解决某一个学科中细小知识点的教育问题,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避免应初始难度过大造成认知障碍[10]。国外对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项目有DataWise项目、数据质量运动、WestED的数据决策战略项目及数据智慧项目等。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使教师明确数据作用,使其能够通过基础性的数据分析确定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劣势,并根据需要帮助教师制订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使教师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养模式。例如在嵌入式学科服务中,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参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为他们提供数据支持,还要在这一过程中以“精准,快捷,高效”为培训原则,进行数据素养教育。如针对教师遇到的数据利用问题,做到现场演示,开展教学科研小组讲座和线上线下答疑。

融媒体时代,新的媒介方式和应用工具的出现,提供更多的数据素养培养模式供图书馆选择。例如腾讯公司提供的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功能、线上课堂和会议、微信公众号发布等服务,都可以用于数据素养教育。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工具在教育活动中的井喷式应用,使“多媒介”式数据素养教育模式成为可能。图书馆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需求,随时随地通过多种媒介,以不同载体的形式,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数据素养教育,如发布数据素养课程内容、数据使用方式方法、數据使用案例分析等教育内容,录制课程或开展线上现场课程,通过线上答疑和远程操控解决具体问题,利用群聊开展小型讲座,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和培训。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为图书馆的服务拓展和升级提供了可能,使教师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变得更灵活高效。

3.3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馆员培养应立足数据素养教育服务。

新的服务要求新的科技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精准、高效、快捷”的数据素养教育要求图书馆更新老旧设施,使用更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的各种技术手段,如更通畅的网络设施、更先进的数据获取手段、更精准的数据分析计算设备等。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目标不应该局限于书刊数量的多少和具体有形空间的大小,而应更多地关注读者能获取并有效利用的数据数量及图书馆虚拟空间和线上服务空间的广度和深度。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应拓展到每一个读者的身边,而不应该局限在图书馆内。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能深入他们的具体教学科研活动中,使他们能够方便地利用图书馆数据,这一切都有赖于图书馆各种硬件设备的改造升级。

此外,图书馆馆员作为数据素养教育的实施者,在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中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如前文所说,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美国的学科馆员制度,针对本校专业设置,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将嵌入式服务做大做深。除此之外,馆员所具备的数据素养的提高更重要。国外针对教师的数据素养教育开设了各种项目,如设置教师数据素养考核标准、邀请专家讲学、组织社区学习等,国内高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同步国外的做法。虽然国内教师不方便从图情专家那里直接获得数据素养教育服务,但是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性质和已经具备的一些数据素养知识,完全可以在这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馆员通过外出参会学习、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来馆讲学及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修正和改进,最终提炼出更适合本校专业设置和教师诉求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和实践方法。这正是一个数据获取、分析、清洗、利用和传播的过程,需要馆员具备过硬的数据素养。因此,馆员数据素养的提升,对于图书馆提供的教师数据素养教育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升级依赖于馆员素质的提高。

4.结语

大数据时代,随着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逐渐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数据素养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能“精准、高效、快捷”地作用于教师本人或其科研教学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获取、分析、利用、转化、传播数据的过程,最终转化为教学科研成果。同时,教师数据素养诉求又倒逼图书馆从技术设备设施和馆员素质方面进行升级,在图书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拓展。只有形成一个良性的相互促进的往复型上升模式,教师的数据素养教育和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才能落到实处,并持续产出优质的教学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于良芝,王俊丽.从普适技能到嵌入实践——国外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回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02).

[2]彭立伟,高洁.国际信息素养范式演变[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09).

[3]黄如花,李白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15(04).

[4]何克抗.大数据面面观[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0).

[5]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6]杨文建.大数据和“互联网+”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01).

[7]宋玲玲.北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转型典型案例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07).

[8]Cowie B,Cooper B. Exploring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ing Student Teacher Data Literacy[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2017,24(2).

[9]Christian J F. Introduction—New Literacies, Teacher Quality, and Data-Based Program Improvement[J].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13,40(7).

[10]Dunlap K,Piro J S. Diving into Data: Developing the Capacity for Data Literacy in Teacher Education[EB/OL][2020-03-23]. https: //search. proquest. com/docview/2127123336?pq-origsite=summon.

猜你喜欢
数据素养转型升级培养策略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