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靖宇
摘 要: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教师所必须要做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本文中,笔者阐明了深度教学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以下几条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思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1-0155-02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cultivating pupilsmathematic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s a teaching work that teachers must do,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teaching content,On the basi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good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core literacy.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clarified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n-depth teaching,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teach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motion of in-depth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Deep thinking;Teaching strategies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教学科目之一,其教学内容就是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教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方式,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目标。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1)深度教学的内涵
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更侧重于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完善,教师更注重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通过在课堂中设置确切的情境,引发同学们的探索心和求知欲,使其主动投入到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当中,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把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串联在一起,将相关知识的算理、算法、解题技巧等内容整合成一个模块,最终构成一个统一的知识系统,以此来构建深度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在确立了阶段性的核心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对知识系统中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数据的收集和运算等内容进行模块化的教学,深入探讨每一个知识点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引发同学们对数学学科基本思想的认识和探究。将教材划分为不同的核心教学内容,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整个核心内容所代表的含义,再引领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探索和學习,在梯度性的数学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深度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培养其良好的数学逻辑能力、抽象能力和数学解题习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内容,设计精巧的教学计划并将其落实在课堂教学当中,在深度教学的作用下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在深度教学的作用下,通过对单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引导同学们将对某一个问题的解题思维套用到该类型的问题当中,锻炼同学们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明确数学知识的串联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答题技巧、数学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深入贯彻数学学科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数学教学不仅是方法的教学,更是思维的教学,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专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水平,培养其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策略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思考兴趣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师一般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良好的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低沉,教学效率不理想。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打造出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更能够活跃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班内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情境课堂一般是指问题情境课堂,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发散性问题,利用同学们想知道答案的求知心理,让同学们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展开探讨,激发同学们对问题深度思考的兴趣。
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5的乘法口诀》一课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小明今天买了四个苹果,每个苹果三元钱,小明一共花了几元钱?”在问题情境下,同学们开始进行“ ”的加法运算。在同学们得出答案后,教师再进行提问:“哪位同学有更简单的算法呢?”由于没有学过五以内的乘法口诀,同学们都感到很困惑,这时教师则故意留出悬念,让同学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课堂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