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利 顾喜燕
(天津医科大学 1中新生态城医院,天津 300467;2总医院)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于脊髓后神经结节和颅神经结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后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1〕。在免疫功能受损或老年患者中该病除引起急性皮肤损伤外,还常伴有神经损害,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是感染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PHN)的重要危险因素〔3,4〕。近年来对PHN研究表明可能与VZV激活后诱发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紊乱进一步引起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关〔5〕。本研究分析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与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相关性。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疼痛科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糖尿病诊断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55例,女80例,年龄60~88岁,平均病程(15±3)d。根据PHN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及出院随访分为VZV组(n=63)和PHN组(n=72)。对照组(CON)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60~85岁。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收集各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计算体重指数(BMI)。病情评分标准:水疱数目无计0分,1~10个计1分,11~25个计2分,26~50个计3分,>50个计4分;水疱簇数无计0分,1~2个计1分,3~4个计2分,5~6个计3分,>7个计4分;红斑面积 无红斑计0分,<10 cm2计1分,10~30 cm2计2分,31~50 cm2计3分,>50 cm2计4分。根据数字分级量表 (NRS)评估疼痛强度0~10分。禁食空腹8~10 h,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血脂;高效液相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电化学发光检测胰岛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7A、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酶标仪测量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求取浓度。稳态模型评估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22.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 和LSD方差分析、χ2检验、Pearson 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2.1各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3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肌酐(CREA)、谷丙转氨酶(ALT)、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bA1c、FPG、TNF-α、HOMA-IR、IL-6及治疗前IL-17A水平比较:PHN组>VZV组>CON组 (均P<0.05)。治疗后,VZV组和PHN组IL-17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VZV组明显低于PHN组(均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及检验指标比较
PHN组病情评分、红斑面积、水泡数目、水泡簇数、疼痛程度均明显高于VZV组(均P<0.05)。见表2。
表2 各组临床特征比较
2.2Pearson相关性分析 IL-17A水平与糖尿病病程、TNF-α、IL-6、HbA1c、HOMA-IR均呈正相关性(r=0.513,0.501,0.623,0.536,0.279;均P<0.05)。
2.3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HN为因变量,以IL-17A、糖尿病病程、HbA1c、TNF-α、IL-6、HOMA-IR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糖尿病病程、HbA1c、TNF-α、IL-6、HOMA-IR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IL-17A、糖尿病病程、HbA1c、TNF-α、IL-6是PHN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3。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
VZV是一种有嗜神经性的双链DNA疱疹类病毒,人类是唯一宿主〔6〕。有研究表明约95%的成年人有潜在的VZV感染〔7〕。VZV感染人体后,病毒可通过受损皮肤逆行轴索转运到周围神经节、脊髓后跟神经、颅神经和自主神经节沿整个神经轴建立潜伏状态。在潜伏期间,VZV通过下调基因表达,在感染细胞表面产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抗原,逃过免疫监视。经过数年后,约有20%的感染者体内VZV会通过免疫调节机制等降低T细胞活化增殖能力,再次激活,发生免疫细胞的浸润、细胞因子的释放及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导致神经、皮肤组织损害,发展成带状疱疹〔1,8〕。带状疱疹急性期持续3 w左右,多伴有自发痛,多数患者会自愈,但症状严重者会有PHN等并发症〔7,9〕。
最近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的细胞免疫、吞噬和调理作用明显减弱〔10〕。出现严重的T细胞稳态失衡,并且PHN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严重和持久〔11〕。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出现PHN比例高达53.3%,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显然老年糖尿病已经成为带状疱疹和PHN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2〕。
IL-17是参与机体多种炎症反应和疾病发展的细胞因子,可调节、编码多种炎症分子〔13〕。本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IL-17明显升高,并且在PHN患者中IL-17水平更高,通过治疗后病情恢复者水平明显下降而PHN患者IL-17A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IL-17因子参与了PHN激活后的机体免疫反应。可能与其诱导基质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白细胞,建立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间的联系,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炎性信号传导,促进TNF-α、IL-6等表达来增强参与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相关〔14,15〕,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田小平等〔16〕研究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IL-17持续处于高水平;王国凤等〔17〕研究发现IL-17A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但与其严重程度无关。研究显示IL-17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与周围神经损伤,但升高水平却明显低于本研究。分析原因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慢性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紊乱,而诱发VZV的激活,病毒复制引起血清 IL-17A 分泌增加,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缺氧,促进患者神经损伤〔18,19〕,两者协同作用导致了糖尿病患者的带状疱疹症状明显加重,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