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晓露
(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 东港 118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原因较多,如烟尘、化学物质等外界因素及个人因素,发病后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咳嗽、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且该疾病在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与其免疫功能低下、器官功能减退有关[1]。当前医院收治老年COPD患者后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为促使患者症状尽快缓解,提高治疗依从性,还需重视科学可靠护理服务的干预[2]。如今优质护理模式受到重视,其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原则,通过优化护理程序,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应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可整体升高护理服务水平[3]。为此,本次研究对优质护理应用在老年COPD患者中对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作用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并确诊的94例老年COP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47例,均经肺功能检查、X线及CT检查确诊[4]。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为(69.46±3.2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62±2.03)年;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为(69.03±3.2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52±2.07)年;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经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服务,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及简单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康复注意事项,如饮食限制、活动方式等[5]。
1.2.2 观察组 结合上述常规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包括:①环境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尤其老年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影响,休息效果较差,需为其提供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确保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尤其加强防跌倒、坠床等防护工作,定期清洁地面,避免存留水渍导致患者滑倒,合理摆放仪器设备及线路,避免患者绊倒;调节适宜的温湿度及光线,并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减少其陌生感[6]。②心理护理。老年患者耐受力低,受到疾病影响很容易伴随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消极情绪下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患者不配合治疗,因此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认知,并耐心倾听其诉说内心压抑情绪,利于心理状态改善,并鼓励和安抚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树立治疗信心[7]。③康复护理。药物治疗极为重要,但老年患者代谢能力差,用药不良反应较高,需严格遵从医嘱用药,并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不合理用药可能引发的风险,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确保休息良好且充足,并加强监测,针对出现呼吸困难患者协助取半卧位或坐位,促使呼吸;病情稳定,机体状态良好患者可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如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锻炼呼吸能力;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训练,如站立位下维持鼻呼吸状态,双手叉腰呼吸,维持胸部不动,深吸气促使腹部隆起,经嘴慢慢呼气,再进行躯体缓慢转动呼吸,双手按压肋缘呼吸,腿抬高呼吸等训练,控制呼吸频率为16次/min[8]。④预防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告知患者定期翻身的重要性,利于促进肺血液循环与同期,促进肺部引流,可辅助体位引流和拍击法促进排痰;针对病情严重,神志不清患者需取平卧位,头侧向便,避免分泌物流入气管,病情良好患者可引导患者深呼吸促进排痰。指导患者加强日常自我防护,预防感染,严禁吸烟,否则加重病情,引发严重并发症。⑤饮食护理。维持机体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体质为促使病情康复的重要条件,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注意事项,需维持蛋白质丰富饮食,严禁辛辣刺激性强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进食细嚼慢咽,避免出现呛咳。
1.3 观察指标 测定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包含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最大自主通气量等(MVV)等,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测定;评价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采用SF-36量表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一般健康及社会功能等评价,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肺功能改善效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低,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Pre、MVV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
2.2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分析 护理前,对照组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64.19±5.37)分,躯体疼痛(59.98±6.03)分,情感职能(62.65±6.47)分,社会功能(60.09±6.24)分,一般健康(61.41±5.97)分,观察组生理功能(64.02±5.43)分,躯体疼痛(60.14±5.87)分,情感职能(62.14±6.26)分,社会功能(60.27±6.33)分,一般健康(61.05±5.92)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5、0.13、0.38、0.06、0.29,P>0.05);护理后,对照组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70.13±6.82)分,躯体疼痛(68.69±7.14)分,情感职能(69.12±7.05)分,社会功能(70.18±7.22)分,一般健康(72.47±7.74)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中生理功能(79.28±7.15)分,躯体疼痛(76.29±7.13)分,情感职能(77.51±7.47)分,社会功能(76.92±7.93)分,一般健康(80.24±7.92)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34、5.16、5.59、4.30、4.81,P<0.05)。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临床对常见老年疾病的防范极为重视,而老年群体由于身体功能衰退,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发病,其中COPD较为常见[9]。老年COPD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且患者肌力减退及运动耐力下降,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影响生活质量。如今临床治疗慢性疾病除对症治疗外,还重视护理服务,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发展、改善等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调节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如优质护理干预关注患者身心状态,主张从心理、生理、症状、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高质量护理[10]。心理护理依据患者心理特征,促使其康复信心,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机体不适,如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增强呼吸肌强度和耐力,利于改善呼吸状态,增强肺功能。慢性疾病对患者健康生活习惯的要求较高,需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及自我防护等,而优质护理则可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使其掌握自我防护能力,预防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影响,保证康复期间的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Pre、MVV等肺功能指标明显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一般健康及社会功能等评分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注重对患者肺功能锻炼,确保呼吸状态改善,增强肺功能,而且护理中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功能和情感职能,通过优化护理内容,调节情绪,加强心理支持,改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老年COPD患者治疗期间需重视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模式对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符合疾病康复需求和患者个性化需求,护理价值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