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1-09-23 04:48李静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5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情况

李静伟

(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 东港 118300)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属于临床常见病与高发病,是脑部血流受阻而引发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使得老年群体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该种疾病起病急,病程发展快,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情况差,对患者的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及运动功能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2]。由脑卒中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是多数患者常见的后遗症,几乎85%的患者会出现上肢功能障碍,针对此种现象,临床治疗水平有限,只能帮助患者尽可能延长生命周期,提高其康复效果,但后续患者生活质量如果需要一定的保障,离不开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使其生存质量得以提高[3]。下面将148例脑卒中患者用双盲法平分为每组各74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预后评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脑卒中患者,从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中共选取14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颅脑CT检查后,符合脑卒中病理特征。②神志清楚,具备基本语言能力,可沟通。③配合高,愿参与本次研究。④未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依从性差,不配合研究。③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④精神类疾病及智力障碍。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分为每组各74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44∶30;最小患者39.5岁,最大患者78.8岁,平均年龄(51.58±3.69)岁;观察组男女之比为42∶32;最小患者40.5岁,最大患者78.1岁,平均年龄(52.11±3.54)岁。两组患者经统计学检验后得出,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公平对比研究的前提条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疾病变化情况,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反馈主治医师。对其进行体位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为患者治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睡眠。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含:①心理护理:与患者多进行沟通,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使其不良心理情绪得以疏导,告知患者积极心态对于疾病预后的重要性,讲解疾病治愈成功的案例,给予患者信心,树立康复目标,逐步完成康复训练,拉近与患者距离,提高其依从性。②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患者肢体在无明显知觉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其取仰卧位,对其肢体进行按摩,牵拉,从近端至远端,每日3次,刺激其患肢肌肉,并使用红花乙醇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患者肢体恢复时期,从被动锻炼逐渐变为主动锻炼,进行膝盖及肘关节的屈伸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训练时间及训练项目,循序渐进,把握训练强度。③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喜好,播放患者喜爱的电视节目,听广播或看电视节目,锻炼患者的认知能力,多与其沟通,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指导家属参与其中,将照片或视频反复播放给患者观看,让其指认其中的人物,回忆照片拍摄的背景,刺激其记忆,提高其认知能力。安排熟悉的亲朋好友探视患者,共同回忆往事,帮助患者加强记忆。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握拳、胎脚等简单的肢体运动,根据患者预后情况,肌力逐渐恢复到三级以上,对其进行穿衣、洗漱、站立及坐姿方面的训练。⑤出院指导:患者出院之后,叮嘱其后续训练需要继续跟进,保持训练的连贯性,告知患者坚持训练的重要性,量的积累一定会达到质的飞跃,定期复诊,掌握其康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表(SF-36)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包括心理状态、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各项总分100分,最后所得分数与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呈正比。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定,包括面瘫、失语、意识、感觉、语言障碍、凝视及上下肢肌力等方面,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塞尔指数评分量表(Barthel)进行评定,包括:进食、上厕所、穿衣、大小便、上下楼梯、洗澡及行走等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越佳。③患者预后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OS)进行评估,其中1级为死亡或植物状态(4分),2级为重残(3分),3级为轻度残疾,生活可自理(2分),4级为生活回归正常(1分),分数越高,表示预后情况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计量资料经t检验后采用()表示,当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分,)

2.2 两组患者NIHSS、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情况 观察组NIHSS评分为(18.25±3.58)分,低于对照组的(32.58±5.21)分(P<0.05);观察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分别为(78.58±10.25)分、(77.59±10.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0.21±8.59)分、(54.59±9.25)分。

2.3 两组患者GOS 评分结果 观察组GOS 评分为(1.04±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8±0.21)分(P<0.05)。

3 讨 论

脑卒中作为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瘫痪、中风及半身不遂,患者伴随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及运动障碍,使得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照料,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4]。严重者甚至出现脑梗死及脑血栓疾病,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该种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与患者不健康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饮酒、抽烟等因素有关[6]。关于脑卒中疾病,除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外,后续的康复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除了持续的康复训练,还需要患者从日常饮食及作息进行调节,养成健康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7]。

康复护理是一种针对患者疾病本身制订的一种科学全面的护理计划,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为主要目的,首先对患者疾病进行初步评估,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不良心理情绪得以调节[8]。对于恢复概率较小的患者,指导其卧床休息,为其树立康复目标及康护计划,告知其坚持训练,让患者明白康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疾病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使得患者获得对疾病治愈的信心,有助于患者提高依从性[9-10]。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使得患者各种由疾病引起的后遗症得以改善,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掌握疾病情况,对其进行指导,使得患者院内院外都得以全面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全面提高,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显著,运动能力得以显著提高,且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提升,预后情况良好。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全面提高,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显著,运动能力得以显著提高,且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提升,患者预后情况良好,获得良好的社会归转效果。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情况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