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蔡雪斌,尚金梅,谷跃东
1.合肥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安徽合肥,230601;2.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0;3.合肥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2020年初,一种具有高传染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简称“新冠疫情”),随着疫情发展和国内防控需求,2020年上半年全国高校延迟开学。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1]的号召,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居家学习。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的转变,使学习倦怠高发[2]的大学生群体面临更大的挑战。研究发现,在居家学习模式下,大学生频现消极学习态度和行为[3-4],缺乏学习指导、学习环境不佳、管理度下降、长时间聚焦屏幕等是学习倦怠发生的重要因素[3]。
负性生活事件是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预测量[5]。在全球性负性生活事件,即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抑郁等心理问题普遍发生[6],抑郁检出率较高的大学生群体更为突出。王文超等[7]发现,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抑郁症状出现的比例有34.40%,重度抑郁症状比例高达17.39%。
学习倦怠的水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倦怠感越高,心理健康状况的水平越低[8]。长时间禁闭式居家学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恶劣影响,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多发,且呈现越发普遍和严重的发展趋势[4],抑郁就是其中之一。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学习时长是新冠疫情禁闭期间大学生抑郁增加的常见预测因素[9]。有研究者使用双层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医师助理学生的倦怠与抑郁的关系,结果发现,抑郁能显著预测倦怠中的情绪衰竭[10]。在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探讨学习倦怠的成因时,发现学习抑郁是学习倦怠的主要表现之一[11]。同时,抑郁的多变量模型显示,医学生职业倦怠的增加会提高抑郁增加的风险,且与抑郁相关的压力源是医学生职业倦怠的正向预测因子[12]。
通过查阅以往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和抑郁的关系都十分紧密。领悟社会支持[13]和社会支持利用度[14]是学习倦怠直接有效的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在学习倦怠与生活满意度[15]等因变量之间、自我效能[16]等自变量与学习倦怠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根据社会支持缓冲理论,良好的社会支持是缓冲与抑郁等负性情绪相关的自杀行为直接有效的预测变量[17]。社会支持在自杀企图披露[18]、新冠病毒暴露[19]等自变量与抑郁之间,在抑郁与生活满意度[20]等因变量之间起中介作用。
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中介了学习倦怠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也中介了其他变量与抑郁的关系,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明其在学习倦怠与抑郁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假设: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习倦怠与抑郁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随机向某省属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 050份,回收问卷1 019份,剔除无效问卷26份,剔除在校网络学习方式18份、在校课堂学习方式9份、异地学习方式(非在校、非居家)17份,保留居家网络学习方式有效问卷951份(90.6%)。进行人口学统计发现,在性别上,男生299人,女生652人;在年级上,大一536人,大二276人,大三108人,大四31人;在专业类别上,文史类279人,理工类299人,艺体类310人,其他63人;在是否贫困生上,贫困生318人,非贫困生633人。
研究工具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人口学信息、学习倦怠量表(LBS)[2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22]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2]136。本研究所使用量表,因子分明、条目清晰、计分方式明确,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前人研究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验证。
使用SPSS 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AMOS 24.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中介模型建构和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调查量表的全部题目进行因素分析。在分析结果中查看未旋转的因子解。结果发现,首位公共因子解释总变异量为18.21%(<40%)。因此,本研究中未见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Person积差相关分析表明,各变量间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p<0.01),其中正相关系数在0.360~0.450之间,负相关系数在-0.414~-0.171之间。同时,在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中,行为不当与抑郁的关系更为密切(r=0.405,p<0.01),主观支持与低成就感和抑郁的关系较为密切(r=-0.279,p<0.01;r=-0.350,p<0.01)。结果见表1。
表1 各变量相关矩阵 (n=951)
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主要从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根据假设,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第二步,采用AMOS 24.0对模型的拟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良好(见表2),且所有因子负荷和路径系数在0.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见图1),这说明,中介效应存在;第三步,采用Bootstrap技术对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在随机重复提取2 000次Bootstrap样本后,中介效应95%的CI为[0.116,0.215],不包含0,且直接效应c′显著(见表3),这说明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假设得到验证,即社会支持在学习倦怠与抑郁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表2 模型拟合指数一览表
图1 中介变量模型
表3 对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Bootstrap分析
本研究发现,(1)学习倦怠及其各因子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随着学习倦怠的增加,抑郁发生的风险也随着增加[8]。Gabriela Tavella等人通过定性研究发现,虽然倦怠与抑郁是相对独立的体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倦怠是抑郁的发展阶段也得到证实[23]。在居家学习模式下,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都有很大改变,增加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发生率,导致更多负性学习体验,提高了抑郁症状出现的概率。学习倦怠的三个因子中,行为不当因子与抑郁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居家学习的行为存在不适应居家学习模式要求的情况,在学习行为上大学生具有更多的负性体验。
(2)学习倦怠及其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4],即学习倦怠水平提高,社会支持状况降低。良好的社会支持是降低学习倦怠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其各因子之间,主观支持与低成就感的关系最为密切。这可能是因为,学习成就感低的学生更渴望主观的支持和肯定,对主观支持的感受性和接纳程度更高,更可能将感受到的主观支持转化成动力来促进自身的学业发展。同时,主观会支持系统较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无助感,衍生习得性无助,学习效果下降,低成就感增加。
(3)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抑郁发生的风险降低[24]。社会支持可作用于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促进这些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社会缓冲效应,对预防和缓解抑郁有积极作用[25]。同时,与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两个因子相比,主观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与杨春潇等[26]的研究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和促进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利用度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本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学习倦怠和抑郁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在Bootstrap检验中得到进一步验证,且占总效应的32.85%。这说明,学习倦怠可以直接影响抑郁,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抑郁。社会支持是二者关系的内在作用机制之一。先前的研究显示出类似的结果[27]。学习倦怠者更多存在缺乏社会支持的情况,从而导致他们抑郁症状的增加;同时,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学习倦怠者的抑郁症状。究其原因,其一,抑郁的绝望理论认为,对抑郁敏感的个体在经历负性事件时,更容易产生抑郁体验[28]。倦怠感与抑郁体验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部分学生难以区分倦怠与抑郁的差别;同时,倦怠是抑郁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一[23]。这使存在学习倦怠感的学生对抑郁具有较高的易感性,促使其抑郁症状的增加。在校课堂学习过程中,大学生遇到学习倦怠或抑郁问题时可以获得快速有效的学校支持。但在新冠疫情期间长时间禁闭式的居家学习过程中,这种快速有效的学校支持缺失,虽部分学校支持以网络的方式进行补给,但效果远低于在校课堂学习,且满足不了居家学习的需求,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和抑郁的发生率提高。其二,社会支持缓冲作用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因社会支持对压力事件的负性影响进行有效缓冲而得到保持或提高[29]。大学生长时间进行禁闭式的居家学习,学习路径单一,学习要求提高,较多依赖学生自主自觉自学,造成学习倦怠感增加;同时,缺乏班级团体依恋[30],学习指导,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导致大学生在居家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负性体验,对居家学习的兴趣显著下降,抑郁水平提高。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特别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有效缓冲或消除新冠疫情下居家学习模式给大学生带来诸多消极影响,有效保障大学生在居家学习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从有效干预的角度来看,通过国家、学校、家庭等层面促进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为在居家学习模式下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支持,如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的网络学习指导,良好的居家学习环境等,可以有效预防或缓解因学习倦怠而产生的抑郁症状,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居家学习模式下,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抑郁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85%。因此,学习倦怠者可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来减少抑郁症状。但学习倦怠对抑郁的影响机制是复杂的,社会支持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是否有其他因素在学习倦怠与抑郁之间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