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日娜,杨鑫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中风在中医辨证诊疗中有内风、外风之分,患者发病后多有昏迷、语言不利等临床症状,由于中风后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状态受严重损伤,脑组织及脑神经系统受损严重,经急救后患者还多伴有吞咽困难等病症,易对患者的进食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致其机体的营养吸收状态受到严重阻碍[1-2]。因此可利用针灸治疗方式对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救治,可有效改善其脑部的气血循环状态,改善其进食状态,避免患者因吞咽困难而出现误吸,或增加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帮助患者保持较好的康复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观察对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行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15例,女7例,男8例,年龄46~79岁,平均(60.94±3.65)岁,病程15~80 d,平均(33.84±3.01)d;对照组15例,女5例,男10例,年龄45~80岁,平均(61.02±3.69)岁,病程16~80 d,平均(33.88±3.03)d。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实验中,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病程等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纳入标准:(1)本研究中所有中风患者,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诊断标准[3];(2)患者发病后均伴有吞咽困难症状,且有饮水返呛等症状。
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感染性疾病,或患者患严重传染性疾病;(2)患者在接受本研究治疗前2周,接受过其他中医治疗;(3)患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其治疗方法具体如下。本组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凝聚、脱水等方面的药物治疗,后再根据患者恢复状态、具体病情等,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舌肌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其中舌肌功能训练可指导患者让其将舌向前后伸缩,再进行左右方面的自主活动,后再卷动舌肌,以帮助其恢复较正常的舌肌功能。吞咽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发a之类的音节,以锻炼患者口部肌肉,后在吞咽过程中,可指导患者进行空吞咽与交替吞咽,以帮助其改善吞咽功能。以上练习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30 min。
观察组:观察组的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其治疗方法具体如下。本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取风池穴、完骨穴、廉泉穴、翳风穴、海泉穴,通过提插捻转的手法,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得气后接电麻仪,并留针30 min,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2.2 观察指标
(1)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诊疗前后NIHSS、VFSS的评分,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共计42分,分数越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利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VFSS)对患者诊疗前、疗程完成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共计10分,分数越高,患者吞咽能力越好。经这两项指标数据对比,以分析哪种诊疗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吞咽能力的改善情况更好。
(2)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显著是指患者经诊疗后,其吞咽能力有明显改善,且基本无饮水返呛等症状,患者的营养吸收有明显改善,无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作;有效是指患者经诊疗后,其吞咽能力有所改善,但仍有轻微饮水返呛等症状,患者的营养吸收有所改善,无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作;无效是指患者经诊疗后,其吞咽能力无明显改善,且仍有饮水返呛等症状,患者的营养吸收无明显改善,有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作。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诊疗前后NIHSS、VFSS的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可得,观察组即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其NIHSS评分数据更低,VFSS评分数据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前后NIHSS、VFSS的评分对比(,分)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前后NIHSS、VFSS的评分对比(,分)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可得,观察组即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其诊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效果的对比[n(%)]
中风是指患者脑部因气血逆行、脑脉痹阻等因素致其脑部神经系统及脑组织受到损伤,进而致患者出现昏迷、语言不利等临床症状[4-5]。在中医诊疗中,可利用针灸治疗方式对中风患者进行救治,利用针刺或艾灸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又由于人体穴位主要在神经末梢、神经主干之处,通过对此类穴位的刺激,可达疏通静脉、调理气血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利用针灸治疗方式对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救治,在此治疗过程中,主要对风池穴、完骨穴、廉泉穴、翳风穴、海泉穴这几个穴位,经提插捻转手法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得气后接电麻仪,并留针30 min。在此诊疗过程中风池穴有壮阳益气之效,完骨穴有疏导水液之效,廉泉穴有收引阴液之效,翳风穴有益气补阳之效,海泉穴则可改善患者舌缓不收、重舌肿胀等症状,利用针灸疗效对以上穴位造成刺激,进而达化痰通腑、开窍利咽、疏通经气的治疗目的[6]。杨鑫泰教授认为,通过针灸治疗,利用动气针法可动而得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状态,通过针灸治疗刺激相应穴位,可调和气血,达活血祛瘀之效,经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状态的改善,随神经功能的恢复,其吞咽能力也会有所改善。在本研究中,通过常规治疗同针灸治疗间对比可知,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其NIHSS评分数据更低,VFSS评分数据更高,诊疗总有效率更高,即此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状态,降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同常规治疗相比,患者可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以促进神经反射,进而调节、改善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运作,促进患者中枢神经的恢复速度。同时若中风患者中枢神经已受一定损伤,则通过针灸治疗,可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神经反射,促进其吞咽能力的恢复,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吞咽状态,避免患者进食状态受过多影响,确保患者能正常摄入日常所需营养食品。同时由于分别患者易对药物、药材有过敏反应,因此针灸治疗可有效避免此类过敏反应发生几率,确保患者能顺利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提升临床诊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患者行针灸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作用,改善其吞咽能力,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进食状态,降低营养不良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帮助患者保持较稳定的康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