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深
入实践,小组讨论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科学合理构建小组,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穿针引线式的教师引领三个方面,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组讨论;有效;合理构建小组;有价值的讨论问题;教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320
引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深入实践,小组
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它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学习效率。不过,有些教师未能充分理解小组讨论的真谛,误以为衡量一节课堂教学的好坏在于有没有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次数的多少,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乱而无序,不但掩盖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严重背离了小组讨论的初衷。那么,如何具体展开有效的小组讨论呢?笔者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角度,提出三点粗浅的建议,供同仁参考。
一、科学合理构建小组
小组讨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科学合理地构建小组。要深入了解、精心搭配。构建小组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成绩,还要了解其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本着互补原则,兼顾性格、性别搭配,站在全局高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人数一般为4至6人为宜。在具体构建小组时,既要公正、严格安排,也要顾及学生的感受。在小组和睦相处的前提下,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一个小组就像一部机器,要想让它高效运转,需要各个零部件有机配合。小组讨论要有效、高效,就必须严格分工、明确职责。以4人小组为例,可设主持人、发言人、记录员、情报员等。主持人负责具体任务的督促落实,发言人负责汇报讨论的成果或观点,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讨论的过程及结果,情报员负责对资料或信息的搜集、整理。具体分工要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兴趣、能力、特长等,如发言人声音要比较响亮、吐字比较清晰,主持人要胆大心细、责任意识强。当然,这些职位无需固定,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周期性轮换。这样,既能给学生们新鲜感,又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同时还彰显平等公正、机会均等的原则,强化小组的合作意识。
二、不失时机地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
小组讨论成效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针对性。当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对问题存在较多分歧和意见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所设计的应该是有价值的讨论问题,即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重难点。讨论次数不宜过多,一至两次即可。下面我从两個方面举例阐述。
1.抓住文中看似有矛盾、有分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如九下课文《孔乙己》最后一段: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揣测,“的确”表肯定,似乎自相矛盾。那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大约”“的确”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带着以上问题合作探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立足文本找依据,最终让学生领悟到这是矛盾的统一,深刻地揭示孔乙己活着无人关心,死后无人过问的悲惨命运,批判社会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再如教师可根据九下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设计如下问题:如何看待作者这种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的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让学生摆开正反两方辩论的态势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随着辩论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主旨的感悟将逐渐加深。如此讨论,让学生广开思路,畅所欲言,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思维的概括性。
2.抓住文章的重难点生成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学
的重难点与中考考点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在此“中枢”存疑设问,展开小组讨论,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讨论,与文本深刻对话。如七上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9段提到爸爸远远站在悬崖下,并没有爬上去“解救”我。在此可生成问题:爸爸为什么不直接上山背我下来?试析其原因。这样的小组探讨不但能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还会诱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既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对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三、穿针引线式的教师引领
教师在小组讨论中既不能置身事外,作壁上观,更不能过多干预,充当“裁判员”,而应该成为穿针引线式的引领者、主导者,贯穿整个讨论过程。教师的引领、主导作用表现如下: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见解,教师不要急于点赞或反对,要善于留白,点到即止。对于讨论过程中学生肤浅的观点、荒谬的结论,教师要予以指正,但要宽容以待,采取适当合理的方式,不挫伤其讨论的积极性。
2.引导全员参与小组讨论。绝不允许小组讨论变成优生的表演舞台,要尊重每位学生,采用激励机制引导每位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沉默寡言的学生融入其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及时制止偏题、离题现象。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四方,深入小组,一旦发现偏题、离题,甚至聊天、娱乐,要及时拨乱反正,让小组讨论走向正轨,确保讨论的方向和价值。
4.善于鼓励、肯定、表扬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互动,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恰到好处地加以表扬、推重,挖掘其潜能,鼓励学生创新,多角度、全方位地辨证看待问题。
小组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恰当使用小组讨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的实施策略 [J]殷武超·《读与写·下旬刊》·2016(3)
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寇永军·《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26)